中国标准动车组扭杆座组焊及焊缝修复工艺研究
2019-09-10李程锦
李程锦
摘要:扭杆座是中国标准动车组车转向架的重要部件,其连接着抗侧滚扭杆揺枕,是保证列车运行平稳性和旅客乘座舒适性的重要部件。在列车运行中,扭杆座受到复杂的交变载荷作用,其焊接工艺是构架制造过程中的一项技术难点。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扭杆座焊缝的两种接头形式,探讨焊接参数和焊接缺陷修复工艺,对提升焊接质量和生产效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国标准动车组;扭杆座;CR400BF;转向架构架
引言
中国标准动车组是中国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其构架各零部件的焊接质量关系到列车的行车安全。扭杆座是中国标准动车组CR400BF型转向架的重要部件之一,其连接着抗侧滚扭杆摇枕,是保证列车运行平稳性和旅客乘座舒适性的重要部件。因此,扭杆座与侧梁间的焊缝焊接质量尤为重要。
宫平[1]等探讨了高速动车组转向架典型焊接接头型式及其工艺评定方法,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宜性。刘亚良[2]等利用有限元软件,得出补焊使焊缝中心及热影响区的残余应力增加明显,对远离热影响区的母材影响效果不明显。本文针对CR400BF型转向架扭杆座的接头型式、焊接工艺及焊接缺陷修复工艺进行探讨,确保焊缝成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扭杆座结构
列车运行过程中,扭杆座主要受到复杂的交变载荷作用,为了保证其结构的力学性能选用锻件。扭杆座与侧梁间焊缝呈现为一条空间曲线[3],施焊空间较小,焊接难度较大,其焊缝质量等级为EN15085 CPB级,焊接后采用射线(RT)探伤。
扭杆座组焊及缺陷修复工艺
材料属性
扭杆座材质选用Q345E低合金高强钢,碳当量≤0.45%,按照EN10228进行100%裂纹检查,质量等级为4。对扭杆采用正火热处理工艺,微观组织主要为细小的珠光体,具有良好的焊接性及力学性能。
扭杆座焊缝坡口的设计与优化
在CR400BF型构架试制阶段,扭杆座的焊缝坡口形式采用带2mm钝边的双边V型30°坡口,板厚为18mm。在研制过程中发现,坡口角度较小,焊枪摆幅不足,焊缝与坡口侧壁易熔深不足,焊缝根部易产生未熔合、气孔等缺陷,射线探伤一次合格率较低。
为改善焊缝成型质量,对此坡口进行优化。扭杆座与侧梁间的焊缝,采用2mm钝边、半径为16mm的双边U型坡口,板厚为18mm。U型坡口的设计有利于焊枪的摆动,有利于焊缝的全熔透以及焊缝与坡口侧壁的熔合性。2mm的钝边有效避免焊缝烧穿。经实践证明,U型坡口较之V型坡口,焊缝射线探伤一次合格率提升较大。
扭杆座焊接工艺
扭杆座焊缝熔深要求9mm,焊脚饱满,表面成型圆滑,封头需要打磨圆滑过渡,焊缝的起、收弧点及端部焊缝需要打磨。组焊前需将焊缝两侧不小于20mm范围内的油污、灰尘、水等杂质去除。
扭杆座组对时,焊缝错边量小于2mm,组对间隙总体控制在1mm以內,对于曲线段焊缝允许焊缝局部间隙在2mm以内。定位焊时,为防止烧穿,在焊缝端部可采用小规范焊接,电流90–110A,电压16–18V。
焊接时,利用工装和变位机,调整焊缝为PA/PB位置进行焊接。采用保护气体为Ar:CO2=82:18的MAG焊。
侧梁正装放置,采用多层多道焊,层间温度控制小于250℃,完成扭杆座填充及盖面焊后,在扭杆座背面进行清根,保证焊接质量。打底焊,采用电流210–230A,电压25–27V;填充焊,采用电流240–260A,电压28–30V;盖面焊,采用电流250–270A,电压29–31V。
扭杆座焊接缺陷修复
扭杆的焊接缺陷主要分为表面缺陷和内部缺陷。通常情况下,同一部位焊缝返修次数不超过两次。
表面缺陷修复工艺 扭杆座焊接常见的表面缺陷包括表面气孔、表面焊缝裂纹、弧坑裂纹、咬边和焊瘤等,表面缺陷的检验以目视检测和磁粉探伤为主。
选择合适的磨削工具,包括角向砂轮、旋转锉等,将缺陷磨削去除,经探伤确认缺陷是否去除干净。缺陷清除后,若打磨深度不超过0.5mm,则采用打磨工具将打磨区域与周围焊缝圆滑过渡即可;若打磨深度超过0.5mm,则需对打磨区域进行补焊、打磨,与周围焊缝圆滑过渡。
内部缺陷修复工艺 内部缺陷主要有未焊透、未熔合、内部气孔、夹渣等。侧梁反装放置,从扭杆座焊缝背面进行打磨清理,配合磁粉探伤,确认缺陷是否完全清除。
修磨后的沟槽底部应为”U”形截面,底部半径不小于5mm,以便于焊接和熔合。当缺陷为扩展性质裂纹时,应在裂纹两端尽头钻止裂孔(约φ5)后,再进行去除裂纹修磨。当修磨后焊道仅一端有止裂孔而另一端为开放性时,焊接时应从止裂孔端起弧,向外焊接。焊修后用砂轮、抛光轮等对焊缝及过渡区域进行修磨,使之焊缝与母材圆滑过渡,要求修磨痕迹方向与构件该处受力方向基本平行。
结论
通过对比分析CR400BF型转向架扭杆座的坡口型式,焊接工艺以及缺陷修复的探讨,有效提升了扭杆座的焊接质量:
通过优化焊缝坡口形式,采用合理的焊接工艺参数,利用工装和变位机,将焊缝的空间曲线分布形式,调整为PA/PB位置进行焊接,有效提高了焊缝的射线探伤一次合格率。
对于表面缺陷,采用适当的打磨工具进行打磨,利用磁粉探伤确认缺陷是否完全清理。若打磨深度不超0.5mm,则焊缝与母材圆滑过渡即可,若超过0.5mm,则补焊并将焊缝与母材圆滑过渡。
对于内部缺陷,为了保障焊接可达性,侧梁反装放置,从焊缝背面打磨,保证U型的几何截面,注意层间清理和层间温度,确保焊修质量。
参考文献
宫平,常力.动车组转向架构架焊接工艺评定分析与讨论 [J].电焊机,2017,47(1):86–91.
刘亚良,杨鑫华.补焊位置对S355J2W对接接头残余应力分布影响 [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1):1290–1294.
李小军,刘冠男. CR400BF转向架构架关键制造工艺;proceedings of the 2018高速铁路先进焊接技术国际研讨会,F,2018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