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微

2019-09-10邓丹

青年生活 2019年3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

邓丹

摘 要:传统文化是我中华之魂,因此,身为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努力保证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广大语文教师务必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充分利用课内和课外两个“阵地”,努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能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而帮助他们实现精神内核的升华。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无论经济怎么发展,社会怎么进步,传统的才是亘古流传的。初中语文对传统文化的教学,就是一个传承的过程。在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的渗透中,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我修养,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通过多样的渗透措施,培养初中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良好人格。

一、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学生在初中时期正处于身心共同发展的关键阶段,作为培养初中生文化素养和综合品质的核心部分,初中语文教学对青少年的成长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将传统文化精神内涵有效渗透进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初中生学习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不但可以改进现如今青少年欠缺道德观念和集体意识的状况,还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以及强化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综合品质,进而推动培养他们成长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在语文教学中科学渗透传统文化,这也是今后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发展趋势。

二、初中语文课堂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

(一)深入挖掘语文课本中传统文化内涵

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以课文教材作为立足点,对课文自身所包含传统文化充分挖掘,通过对现有新资源进行利用,使传统文化渗透得以较好实现。比如,在对《论语》进行学习过程中可对儒家思想及正能量人生态度进行挖掘;在对《塞翁失马》教学中可对道家辩证思想进行渗透,通过对这些传统文化进行渗透,教师引导学生更好的发现传统文化所具备的艺术魅力,可对传统文化精髓更好地感受,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使自身修养及文化素养得以提升,实现自身更好发展。比如:在学习《爱莲说》这首诗词时,首先结合写作背景对作者周敦颐进行详细地介绍,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更能让他们体会到诗词所表达的真情实感。

(二)通过阅读让学生爱上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诗词晦涩难懂,很多初中生不愿意学习。这个时候,初中语文教师就要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其中阅读就是最有效的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的情趣可以配乐诵读或是吟唱。比如:岳飞的《满江红》已经有谱好的曲,教师可以提前找到演唱音乐,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通过吟唱的方式,来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诗词深层次的悲壮感,同时借助朗朗上口的旋律更好地帮助学生记忆和背诵。

(三)积极利用多媒体进行传统文化渗透

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过程中都已经融入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结合了声音图像和文字等多种优势,对于吸引学生們的注意力和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合理的采取背景音乐、朗诵作品、以及视频等素材,可以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有利于让学生们充分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对传统文化内涵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比如刘禹锡的《秋词》,首先让学生们感到秋天的萧瑟和落寞,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图片或者是视频的形式,配上悲凉的音乐,让学生们感受一下秋天带来的气息,可以将学生们带入到当时的情景中,有效的去体会作者内心的凄凉和孤独。

(四)教学方式多样化

教师不能再像传统的课堂教学那般,还是使用教师讲授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在课堂中加入多样的教学活动,通过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更愿意去了解传统文化。例如在导课的时候就可以采用多样的形式,借助多媒体播放一段古风音乐或者看一些图片,渲染课堂气氛,更能让学生有感触。例如在学习《亡羊补牢》这类寓言的时候,教师可以开展寓言读书会,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其他的寓言,并且写出自己的体会,在课上大家一起交流分享,这样更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拓展延伸传统文化学习

语文教师就可以在实际的教学中适当的结合一些学生的实际生活示例,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方式进行拓展延伸。利用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切入点,让学生将身边的一切事物都与传统文化相紧密结合。例如在实际的生活中,学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乐器,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乐器,然后阐述它的由来,最后每一位同学都表演一曲历史上最经典的曲子。例如《高山流水》这首曲子就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它是中国著名的古琴曲,也是中国的十大古曲之一。其中讲述了先秦时期的琴师伯牙和子期之间的知音故事,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继承下去。教师在教学中处处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切入点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学习也能够树立这种伟大的志向和抱负。

(六)多形式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素养

对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要走出课堂,带领学生走上实践。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在多彩的实践文化活动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会更加深刻。比如:在学习《范进中举》《伤仲永》时,教师可以选取文中段落,让学生分组进行情景表演,通过自己的演绎使学生对文章的意思不仅仅停留在表面,同时还能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含义。再比如:可以经常组织全校性诗词朗诵比赛,在朗读背诵中让学生与传统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责任感,树立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再比如:利用传统节日像是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习俗,组织学生收集节日相关的资料,书写有关传统佳节的文章。

三、结语

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内容及任务,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初中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对渗透传统文化充分认识,并且应当合理运用措施及手段渗透传统文化,从而使传统文化渗透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促使学生得以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史艳霞.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1):113-114.

[2]柏花.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研究[J].成才之路,2017(6):25.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