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脚踏实地 积极落实 逐步推进

2019-09-10李玉德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19年3期
关键词:优课教研信息化

李玉德

圆满完成“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工作任务

根据吉林省教育厅文件精神,按照吉林省电化教育馆工作要求,昌邑区重点安排部署了“三通两平台”建设及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工作,在学校平台注册率已经达到了100%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使全区中小学教师平台注册率达到了80%,学生平台注册率达到72%。

另外,昌邑区重点加强了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重视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开展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教育资源建设工作。

昌邑区教育部门领导高度重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工作,组织全区中小学教师积极参加活动,并依托电教部建立了“区教育信息化工作群”,使电教管理员逐步掌握了技术服务与组织技能,还针对各中小学进行了指标分解,全面部署了中小学教师的晒课工作。

经过动员组织、教师准备、网上晒课、审核推送、评优推荐等,2017年,全区共晒课178节。晒课期间,昌邑区相关教育部门领导对教师所晒的课逐一进行网上核查、数据归并、评优统计,从晒课的技术指导、上传、推优全程跟踪指导。最后,推荐区级优课104节,市级优课36节。

全力推进省级重点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工作

昌邑区在完成课题立项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细心研讨、网上学习、资源下载,结合昌邑区教育资源建设实际,协同7所软、硬件条件较好的学校(实验区的5所实验学校和华强小学、汇文小学)对共同确立的省级课业改革重点课题“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机制研究”进行了安排部署,建立了既有定数量、又有质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形成了良性的研究机制,推进了课题研究工作的有序化和常態化。

截至2017年,已完成课题组中期评估验收,有8件优秀教研成果(研究报告、论文、课例、课件)获得奖励。

重点加强吉林省教研培训资源平台试点区应用工作

为作好吉林省教研培训资源平台试点区实验的相关工作,昌邑区紧密结合区教师进修学校相关教研培训的工作实际,积极作好实验区内五所实验学校的技术服务工作,并全力做好“专递课堂”的视频直播工作。

另外,昌邑区克服了无网络管理员、无先进技术支撑等诸多困难,配合信息中心努力完成了整楼的专线改进工作。在整楼网络专线仅30M带宽的不利条件下,昌邑区依托五所实验学校(博达中学、汇文中学、区一、二、三实验小学)的录播平台,实现了区域中小学各学科教研活动面向全省的视频直播。

2017年,昌邑区优质教研活动和教学活动在全省实现网络直播20余次,探索出了试点区工作模式和经验,为全面完成试点区的工作任务作好了技术支撑。

突出加强“吉教云课”活动的组织安排工作

2017年初,按照吉林市教育局的工作部署,昌邑区组织召开了由中小学校主管电教工作的副校长、主任和电教教师参加的“全区智慧教育云资源建设与应用工作培训会”,布置了工作任务,确定了各中小学专项工作管理员,并带领相关人员到船营、蛟河等地学习观摩,在教师和学生账号分配、密码重置、信息录入、栏目完善、资源建设等各个环节对中小学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指导和技术服务。

同时,昌邑区将中小学教师中优秀的教学视频进行收集、整理编辑,并上报吉林市教育信息中心优质资源34件,为吉林市教育局的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作出了贡献,使昌邑区在吉林市率先畅通了教师和学生平台全应用的通道。

切实作好数字校园的建设工作

为推动“武龙中学数字校园联盟”的创新实践活动,推广武龙中学“土法上马”的数字校园典型经验,按照省教育厅的通知要求,昌邑区指导了左家星火小学联盟校数字校园建设工作,下一步还将进一步作好协调沟通和技术指导工作,努力把昌邑区建成农村学校信息化教育的样板区。

认真作好信息技术学科指导工作的组织安排

2017年,为进一步实现昌邑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统一学科、统一教材、统一进度”的“三统一”,实现昌邑区与省教育学院要求的信息技术教学同步。昌邑区对已开设信息技术学科的22所中小学校进行了全面调研和深入指导。还针对中小学教师在教学目标、教材选定、教学进度、教学方法等教学环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听评指导。

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提升,都要求教育工作者对信息技术学科的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的标准要有更精准的把握。为此,昌邑区的所有中小学不仅要开信息技术课,而且必须足节开设信息技术课,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同步。

2017年年初,昌邑区明确了信息化工作进展月报责任人和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对数据上报工作进行日常督促,纠错答疑,保证数据准确详实,上报反馈及时,每月1至5日按时完成全区中小学校基础信息网络平台上报工作,督促指导中小学校如期、如实、准确填报基础信息,并作好了审核工作。

同时,结合“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机制研究”省级重点课题,昌邑区加强了数字资源建设工作。在开展的教研活动、教学活动、资源建设等各项活动中,昌邑区在作好音、像服务的同时,强化了数字资源库的建设力度,共保存图像资源24080张,视频资源360小时,并建立了数字教学资源库。

存在的问题

面临“互联网+教育”的挑战,智慧教育的大潮呼唤着对信息化教育设备和人才进行双重投入,由于电化教育工作的特殊性,教研培训室人员奇缺实属空前。很多工作无力完成,确属遗憾。

未来规划

接下来,昌邑区将继续脚踏实地的开展信息化教学工作,将信息化教学更好地应用到日常的教学中,着力提高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水平;另外,昌邑区将继续积极落实上级领导的安排,不打折扣的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任务,助力昌邑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区域教育信息化典型学校

吉林市昌邑区第三实验小学

吉林市昌邑区第三实验小学不断加大软硬件投入,先后建成了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网络计算机教室、课件制作室,接入30M光纤专线宽带网络,网络端口遍布校园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领域,学校还实现了高密度宽带无线网络全覆盖,满足了日常教学的各项需求。学校基本实现了校内管理、办公自动化。教学软件资源配备达到省颁标准(其中教学光盘包含400课时内容,教学软件资源80G)。近几年,学校加大硬件投入,对学校的录播系统进行更新改造;筹措资金新购置85寸触控一体机;2018年投入15万元购置的全新LED大屏幕投入使用。硬件设施的投放,使学校课堂实录的效果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质的飞跃。

学校积极开展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认真落实《关于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通知》,成立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领导小组,并确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各部门按职责和分工开展了工作,学校所有教师,都参与了活动。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教师对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了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现在,每位教师都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上课。

学校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16年,全校共有52名教师报名,晒课52节,获区级优课21节,市级优课14节,省级优课7节(昌邑区获省级优课14节,第三实验小学占7节),部级优课评比入围5节,经过评审,杨志荣的课获部级优课。

2017年,全校共有49名教师报名,晒课49节,获区级优课32节,市级优课8节,省级优课9节付佳欣老师的《小小的船》,陈琪老师的《家》,王颖安老师的《土壤中有什么》获得部级优课(全吉林市小学共有38节,第三实验小学占三节)。

吉林市昌邑区华强小学

近年来,吉林市昌邑区华强小学投资近30万元,完成了微机室升级,电视网络建设,计算机网络建设,建立了电子教案生成室,电子软件制作室,信息化多媒体多功能教室,班级安装了实物投影仪、微机、电视机、录音机、影碟机、单放机,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教学多媒体化、网络化、信息化。学校提升了外网的接入速度,更换了校园各楼层的交换机,新购进了松下摄像机,更换了校园服务器,增加了数据资源的储存空间,建立了华强小学的VOD直播系统,实现了“班班通”。学校所有电脑全部连入了互联网,校内组建了局域網,从而保证了网上信息快速传递。通过“校校通”的网络平台与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建立了互联、互动、共享信息资源的网络交互平台。满足了教育教学的需要,加快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在信息化教学整合研究工作方面,学校组织36名领导、教师和计算机技术人员,参加信息化网络平台技术培训和教学整合研究。占用节假日17天,业余时间近40小时,培训分5批、25轮、近350人次参加。整合教学集体备课分8组、各研究9次以上,学年交流听课4次、课后小型研讨4次,共生成电子教案485篇,写出素材应用创意说明145篇,填写脚本设计40篇,撰写论文33篇,写出教学后记或案例87篇,自制课件96件,建立了幼教信息化教学平台,上传资源库各类素材上千件。

学校确立了“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的课题。并在多次立会、反复研究、精心谋划后确立了“抓好一个培训,搭建两个平台”的课题运行总体思路。

另外,学校还利用固定的时间段进行有组织、分层次的培训,利用学校微机室,每周定期开展教师辅导,重点对年轻教师从“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运用上进行辅导;开展信息技术师徒结对活动;把微课作为载体,在校内组织开展微课竞赛,促教师专业发展。

未来,学校将继续加大培训力度,努力转变教师的观念和态度,不断提高学校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猜你喜欢

优课教研信息化
A party (Checkout time & Writing time)(部级优课)
跳吧!跳吧!(部级优课)
Going to school(部级优课)
Summer is coming.(部级优课)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