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五问之五 科幻电影可以个性化创作吗?
2019-09-10
电影的个性化创作以“作者电影”为代表。
“作者电影”这样一种创作主张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电影界,直接影响和促成了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产生,并影响到其他国家的电影创作。
“作者电影”的口号是:“拍电影,重要的不是制作,而是成为电影的制作者”。“作者电影”的主要特征是:采用低成本制作,启用非职业演员,不用摄影棚而用实景拍摄,不追求场面刺激和戏剧化冲突。
这一观念得到了“电影手册派”评论家们的进一步阐释和运用,从而发展成为一种高度肯定导演个性、贬抑流俗化创作现象的“作者论”,为鼓励艺术创新、提高导演在制片厂中的地位、减少厂方对创作的干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作者电影”理论尤其对“艺术电影”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极大的推动作用。
但随着商业电影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是各种科学技术在电影创作与制作上的快速发展应用,导演(作者)个人在一部电影创作中的作用(贡献率)占比越来越小,而这一点在科幻电影的创作上表现得更加明显和突出。
商业电影的核心特征是电影面向市场的工业化生产,而工业化生产的特征是分工越来越细,每一个工种越来越专业化,以及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和流程化、产品的标准化和市场化。类型电影正是电影工业化的产物,同时它的发展也促进了电影工业化的不断成熟与发展,此时的电影制作也由导演中心制的创作制作向制片人中心制的生产制作转化。
而科幻电影因其涉及极其庞杂纷繁的科学技术背景、极其复杂远超现实的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各种妙曼无比宏远浩渺的科学想象,以及日新月异的各种技术手段在科幻电影生产制作过程中的应用,等等,使得科幻电影的创作已非导演(作者)个人可以独立操控的一件事。
虽然导演的个性会在影片中有所体现,因为导演是整个科幻电影创作中依然重要的一員,在团队创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已经不再是灵魂与核心,他的个性必须服从团队创作的思想、服从电影生产制作的市场需求。此时,导演的创作个性是一个相对个性,而不是绝对个性。
科幻+类型的商业大片,这一特点尤其明显。
当然小成本独立电影的科幻影片创作可以有除外的可能。此种除外也几乎要求此位导演(作者)必须是一个全才,至少是个半全才。
因此,一般而言,当今科幻电影的创作、制作、生产是一整个大型团队的集体创作过程,所有创作者的个性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集体个性。当这样的一个融合是完好的,其所创作出来的电影作品就会有一个完好的呈现,否则可能就是一个尴尬。好莱坞在这方面做得比任何人都好,正是因为它有一个完整的、运行通畅、富有执行力的电影工业体系,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观点,是基于我对电影的理解。
电影曾经被称为“遗憾的艺术”,现在我发现,这一遗憾并不真正源自于电影作为艺术的属性,而是电影作为技术产品的属性。电影被并列于第七大艺术,但是它与前六大艺术的最本质区别在于,它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并且其发展水平严重依赖于科技发展的水平,它是在“电影语言”被创造出来之后,才由技术产品转向艺术的,因此电影天然的首要属性并不是艺术的而是技术的,它首先是文化商品。
这一文化商品因科技的不断进步而呈现出越来越多迷人的魅力,当今科技的发展已经使得电影的“遗憾”越来越少并不断趋向于完美的视觉呈现,大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技术做不到的”这样一种发展态势。在这样一种情形之下,大众审美成为压倒个性审美的一种主流。
而科幻电影因天然的与科技的密切关联,文化商品的属性也更加突出,这样一个特点也就尤其凸显了。这从科幻电影的兴起和发展与科技的发展、电影技术的发展在时间上的正相关性可以得到明确的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