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查排污口 长江大体检响起发令枪
2019-09-10郑挺颖崔悦
郑挺颖 崔悦
近日,生态环境部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暨试点工作在重庆启动。此次专项行动将排查范围确定为长江经济带覆盖的沿江11省市。3月1日,《环境与生活》杂志社记者釆访了中国环境科字研究院原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夏青,夏青表示,这次专项行动是长江全面治污攻坚的“发令枪”,为长江环境质量精准管理打开大门。
明确监管职能
打通岸上和岸下
2018年前,长江委联合太湖流域管理局和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多次开展过长江流域(片)入河排污口核查,按照水利部门的口径,长江流域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6092个。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之后,入河排污口的监管职能全部划入生态环境部统一监管,陆上排污量与水质目标管理输入响应、优化调控得以实现,具备了长江从山顶到海洋、从源到目标、从管到治的决战条件。
这次长江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工作将统筹原来分散的水利部门入河排污口设置管理、生态环境部门污染源监管以及农业、城建、交通运输等相关排水管理的要求,通过2年左右的时间,摸清长江入河排污口底数、开展入河排污口监测、对排污口污水进行溯源并在此基础上对入河排污口进行整治。
说起这次专项行动,夏青解释:“凡是从事水环境保护的人都知道,用水、排水、入河、水质这四个环节是不可分害_系统,但是以往这四个环节一直被分割在两个部门,用水、入河在水利部,排水、水质在环保部,最关键的入河排污口本应成为陆上污染源和水中考核断面的连接点,但这个连接点一直是断点。”
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是根本改善长江生态环境质量的基础工作,是压实各方治污责任的关键。对于这一次针对长江排污口的专项活动,夏青认为,其真正意义不在于杜绝排污口的暗排偷排,更为难得的是实现了岸和水的连接,生态环境部有关职能部门对入河排污口的认识从管理到治理融为一体,形成了创新思维。
1989年,夏青首次参与设计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技术方法,此后又主持制订了国家总量控制的“九五”方案,为2015年排污许可证立法,奠定环境质量倒逼排污总量优化分配的技术基础。
说起排污口的事情,夏青与《环境与生活》记者娓娓道来:“在水利部把排污口调查资料转交给生态环境部后,这次开始的长江排污口调查整治有了更‘髙大上’的认识,提出了‘小小排污口,环保大舞台’的理念,归纳出‘查、测、溯、治’四项主要任务,并特别强调这将是一场硬仗,要准备脱一层皮。‘查’和‘测’容易理解,这个‘溯’字,就是对排污问题突出的排污口进行溯源,查清污水的来龙去脉,厘清排污责任,这就填补了过去‘水利不上岸,环保不下水’的短板。”
“1+8”工程
专项行动覆盖63城
整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涉及上海和重庆两个直辖市、58个地级市和3个省直管县级市,共63城。
2019年是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治理的发力年,生态环境部除了实施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的专项行动,还印发了《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并为此制订“1+8”的工作架构。
夏青介绍:“今年长江经济带的环保活动有两个最大特点,第一个特点是行动上制订了‘1+8’专项计划,‘1’就是作为综合协调部门,生态环境部发挥好牵头协调作用,各部门各地区工作要分好工,及时调度相关工作进展。‘8’是指八个专项行动,一是开展劣Ⅴ类水体整治,二是实施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三是推进‘绿盾’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四是长江沿线启动‘三磷’企业排查整治,五是推动打击固体废物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简称‘清废’行动),六是持续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专项行动,七是持续实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八是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设施整治。这八个专项行动是生态环境部落实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的重中之重。第二个特点是技术人员驻点地方,为地方服务,长江驻点58个城市,‘1+8’工程涉及126城市,两者有重合城市,这么多城市要同时行动,涉及流域性指标,如干流生态流量、纳污能力、水质目标管理等均有同步解析,这样一个流域与区域统筹的总体行动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人包干一城
科技人员到沿江城市驻点
2018年12月28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的通知》。生态环境部组建了各城市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组织优势单位和优秀专家团队深入沿江城市一线进行驻点研究和技术指导。
夏青强调:“这58个城市形成的涉干支流湖库环境质量优化调控系统,都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撑。过去,科技人员缺乏在第一线实战,纸上谈兵多,这次是要现场解决问题,和地方政府的人打成一片,联手解决地方难题。不难发现,这次长江驻点行动,发扬了‘2+26’京津冀科技治霾的经验,点上深入,面上攻关,支持年轻人在一线解决问题。这对于现在这些缺少一线实战的年轻人来讲,得到了一个真正做出成绩的机会,因为只有到一线去,才能快速提高运用知识和团队作战的能力。这种机会不是经常可遇到的,所以,我一直提醒年轻人,去了,就不是去指挥别人的,而是去找技术支撑点的,地方攻坚行动有短板、难题,就是显身手之处,就是为地方服务、提供智力支持成功与否的考核点。没有真本事,适应不了地方要求,地方可以要求换人。”
最想做的事
重新修订水环境标准
1988年,夏青主持建立了中国水环境标准分类管理体系,并在1988、1998、2002年三次主持制修订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该标准执行至今,已歷经三十年。他认为,长江经济带治理应完全贯彻目标管理体系,从各类示范工程抓起,让核心技术、示范工程、经济效益融为一体。民众重视的是环境、经济效益兼具。长江治了这么多年,大家对长江得有个认识,常规污染物对长江的影响很小,因为径流量太大了,长江治理水质的控制核心是总磷和总氮。
在中国环境保护不同阶段,夏青分别针对环境管理需求,先后带领研究团队开拓中国流域水质规划、水环境功能区划、水质标准、排污许可证、污染物总量控制、环境标志认证等环境保护新领域。
虽然参与的工作非常多,但夏青与记者坦言:“现在我最想做的事,就是把我们的水环境标准重新修订,把水的五类功能区废掉。其实水在美国只分为两类基准管理,一类是保健康饮用,另一类是保水生生物能活。为什么我希望在这个时间节点修订?因为2020年污染防治攻坚战结束,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这是一个过渡阶段,在2035年之前,我们应该修订标准,为后面的工作做好准备。可以分两阶段过渡,针对BOD(生化需氧量)、溶解氧这些衡量自然净化能力的指标可以按五类功能继续考评,把有毒有害物质全部列出来不分功能要求水域全达标。这是第一步——依法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第二步就是全面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凡有生态基流的水域,都应达到生物基准和健康基准要求,这样到2035年的时候就不分五类功能区,只要有生态保护要求,鱼类都能生存,水源地的水都能喝,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提供佐证。开启用水质基准而不是用功能区使用功能确定保护目标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