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沧桑巨变:改革开放40年

2019-09-10周景辉

造纸信息 2019年3期
关键词:制浆轻工业学院

周景辉

1难忘那时岁月

40年前,1978年的3月初,我作为十年“动乱”后恢复高考的首届大学生(77级制浆造纸工程专业),带着青春的梦想和对大学的好奇,从农村来到我的母校——大连轻工业学院(2007年更名大连工业大学)。大连!大海!大学!令人憧憬!该是高楼林立、灯光闪烁吧!该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吧!

然而,刚来校园的我们都愣住了:大学是这个样子吗?孤独的玉山之下只有两栋小楼。一栋是我们的教学楼(现在机械学院楼的前身),一栋是宿舍楼(现在的第一宿舍)。没有食堂、图书馆、运动场、俱乐部、浴池。我们在建筑工棚里打饭,在泥土和石子的路上出操,购买日用品要到几里之外的大辛寨子供销社。去市内同样要徒步到几里之外的机场南面的东站搭乘长途汽车。同学们开玩笑地说:“前面有飞机,后面有大炮,春天大粪臭,冬天北风嚎”(学校前面是飞机场,后面是水泥厂的采石场,周边是农田)。这样荒凉和艰难是大学校园吗?

面对我们的疑惑,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学校的前世今生:1958年学校创建于沈阳,是东北第一所轻工院校,名为“沈阳轻工学院”,主要是为了解决东北地区轻工业科学技术人才培养无法满足生产发展需求的问题。1958年7月沈阳市第三工业局呈报筹建,经沈阳市政府批复同意创办沈阳轻工学院(1960年改为沈阳轻工业学院),同年9月招生3个班91名本科生。1970年初学校迁至偏远的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石湖沟,同年11月又迁至大连,改名为大连轻工业学院。2次搬迁学校的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受到严重损失。到大连后利用中山区保定街原大连化工学校(中专)的校址,开始招收大学普通班。而位于甘井子区的大连工业大学本部校区是1974年获批,1975年开始建设的新校区。

大连工业大学制浆造纸工程专业始建于1959年4月,当时名为“植物纤维造纸工学”,隶属于刚刚成立的化工系。是学校最初设立的6个专业之一,当年招收一个本科班(称“592班”)和一个中专班(称“259班”),至今已有60年历史。我们班是1977年参加高考的,1978年3月入学(晚入学一个学期),称为772班。

学校制浆造纸工程专业第一代拓荒者主要是1959年从丹东造纸厂抽调的蒋其昌(1925-1995)老师、鸭绿江造纸厂抽调的吴毓琳(1933-2010)和张瑞生(1937-2012)老师,由几位前辈组成了最初的教研室。

1962年解德厚(1932-2000)老师由轻工业部造纸学院筹建处转入我院;无锡轻工业学院造纸专业撤销,王远丰(1934-2006)、吴化民(1965年调出)和朱金林(1963年调出)老师转入我院;从女儿河造纸厂调入欧阳毅博士(1905-1968);加上由华南工学院(現为华南理工大学)分配的2名毕业生(1963年和1968年调出)组成10人教研室,吴毓琳任教研室主任,蒋其昌任化工系副主任。

据老师们介绍,当时实验室条件很差,占地面积不足60m,根据教学需要,自制了几台很简陋的小蒸煮器和反应釜。用于打浆、抄片(手动)和物理检测的仪器都是从造纸厂求援来的旧设备,依靠这些简陋的设备,进行最基本的专业实验教学,根本无法从事科研活动。

1959-1965年共招收6届本科生(1962年未招生)。在“文革”期间,有6年(1966-1971年)没有招生。从1972年(此时学校已迁至大连)到1976年,每年招收1个大学普通班(俗称工农兵学员),共4届(1973年未招生)。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专业老师们还走出校门,到省内多个企业联办制浆造纸工艺短训班,进行“开门办学”,帮助造纸企业培训技术人员。

1959-1976年的18年间,大连轻工业学院制浆造纸工程专业随学校历经2次搬迁、较大的人员更迭和十年动乱,渡过了非常艰难辛苦的历程。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专业课的老师们不忘初心,始终坚守教学岗位,为国家,尤其是东北地区培养输送了大批造纸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在此,向我们的前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1977年9月国家决定恢复中断了11年的高考制度。当时,我们辽宁省的考生是1977年12月参加高考,当年全国考生有570多万人,录取27万人(包括大专和中专),录取率不到5%。我作为幸运儿成为这27万人中的一名。从此和造纸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一名骄傲的造纸人。

1979年3月,我们第三学期开学后,制浆造纸专业的学生由新校区校本部搬到位于大连市城区的中山区保定街校区学习。记得当时给我们上课的教研室的老师只有五六名(蒋其昌、吴毓琳、解德厚、王远丰、张运展等),还有实验室的张瑞生老师。几位老师非常辛苦,由于没有教材,他们要自己编讲义和实验教材,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他们认真敬业的精神,甚至他们的表情和神态都永久地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成为我们终生学习的榜样。这些前辈们在艰辛的岁月里付出了青春和年华,成就了大连轻工业学院制浆造纸工程专业的学子。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他们将永久留在制浆造纸工程专业的史册里。

当时实验室面积不足200m,条件非常艰苦,仪器设备更是简陋,基本的制浆造纸实验都很难得到满足。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我们的学习热情和对制浆造纸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探讨。记得我们毕业答辩时学校请了金城造纸厂总工程师寇玉宽和鸭绿江造纸厂总工程师林祖钧作为答辩委员会专家,我们对两位老总提出的问题基本上都能对答如流,两位老总对我们77级学全给与了高度赞扬。

2回顾世事变迁

我们77级于1982年1月毕业。我有幸留校任教,成为了一名大学教师,也成了一名真正的造纸人,并亲身见证了后来几十年内我们学校以及我们专业发生的巨大变化。

从77级开始造纸专业每年招收本科生1个班(30~40人);从1984年开始每年招收2个班(每个班30人左右);1994-1998年根据行业需求又改为单班招生;1999年开始,根据上级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专业更名为“轻化工程”专业,并恢复双班招生;2011年后每年招收3个班。

需要强调的是,制浆造纸工程专业是学校60年办学过程中多次专业撤、并、停、调而始终保留的少数专业之一。在此期间,对专业建设有几件比较重要的事情,很值得我们回忆。

(1)1978年,解德厚、王远丰和张运展老师参加在天津轻工业学院召开的由当时4所主要造纸院校(天津轻工业学院、华南工学院、西北轻工业学院、大连轻工业学院)参加的第一届制浆造纸专业全国统编教材会议,规划制定了当时造纸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工作。在此后历次全国教材编写修订中,大连工业大学都担任主编、主审和编写修订等工作,直到现在。

(2)1982年1月,大连轻工业学院获得全国首批學士学位授予权,标志着制浆造纸专业人才培养达到了国家本科学士学位标准,是我们专业建设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因此,我们77级的学生成为大连轻工业学院历史上第一批制浆造纸工程专业工学学士。

(3)1984年开始,与天津轻工业学院(现天津科技大学)联合招收制浆造纸工程硕士研究生(毕业证由大连轻工业学院颁发,学位证由天津轻工业学院颁发),开启了大连轻工业学院制浆造纸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先河,两校联合招收5届共8名硕士研究生。从此,专业逐步承担起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对外服务的功能。

(4)1985年,专业与松江河林业局造纸厂签订了第一个技术开发合同,两项任务分别由张运展和蒋其昌老师负责。这表明我们制浆造纸专业具有了一定的科研和对外服务能力。

(5)1987年,蒋其昌老师获得专业第一个纵向科研项目:落叶松制取磺化化机浆,这是原轻工业部的项目,这意味着大连轻工业学院制浆造纸专业所承担的科研项目进入了国家层面。

(6)1985年8月,蒋其昌老师赴加拿大参加第四届国际木材与制浆化学国际会议;1988年3月,加拿大魁北克大学雅克·加西欧教授来院为制浆造纸专业师生做题为“机械制浆的进展及研究方向”的学术报告;1989年5月,蒋其昌老师赴美国参加第五届国际木材与制浆化学会议。开启了大连轻工业学院制浆造纸专业与国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的先河。

(7)1994年,制浆造纸工程获得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人才培养水平再上新台阶,是大连轻工业学院制浆造纸工程专业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1995年招收自主授予学位的第一届硕士研究生。

3感慨今朝巨变

时光荏苒,进入21世纪后,学校制浆造纸工程专业开始了稳步持续的发展节奏,随着科学研究和学科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几乎一年一个台阶,先后获得国管专业、工程硕士授予权、辽宁省重点学科和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006年获得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在此期间,我们也承担了很多国家、省市和企业科研项目,还为省内外造纸企业开办大专班、中专班和短训班,也为多家企业举办了制浆造纸工程硕士研究生班,社会影响力持续增加。

2009年,国家启动新一轮博士学位点建设工作,我们造纸专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时学校上下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制浆造纸专业参与其中,积极迎接这一挑战和机遇,最终制浆造纸工程作为主要支撑方向的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成为我校成功获得立项建设的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之一。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要求,经过4年建设,2013年接受国务院学科评议组验收,获得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这是大连轻工业学院制浆造纸工程专业发展的第三个标志性里程碑。2014年开始招收第一名博士研究生,2017年第一名博士研究生顺利毕业,并留校工作。至此,大连工业大学制浆造纸工程专业具备了本、硕、博完整学历学位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几代工大造纸人的夙愿。

如今,当您来到大连工业大学,远眺校园东侧的造纸实验楼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制浆造纸工程”6个大字,再走近些,就会被楼前耸立的蔡伦像所吸引。这个被誉为“全国最帅的蔡伦像”是在2014年5月大连工业大学制浆造纸学科为纪念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而敬立的。每年的夏季,草木蓊郁、翠柏掩映,蔡伦像与后面的雪松、东侧的黄枫、西侧的红枫相映成趣,寄托着大连工业大学几代造纸人的情怀。在蔡伦像旁,还有一块刻着“怀源”二字的纪念石,这是我校制浆造纸专业81级众学子“为感谢母校四年之孕养,答师长卅年之诲恩,值毕业三十而立年之际”所赠。

当您进入楼内,所有走廊墙壁上都挂满近几年科研成果的展板,展示着现在制浆造纸学科的科研方向和水平,承载着我们这一代造纸人的努力及对老一辈事业的继承。制浆造纸学科在楼内使用面积近4000m,是40年前的20倍。楼内有制浆造纸学科的科研和教学专用设备660余台(套),原值超2000万元,不但能满足所有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还能满足包括生物质炼制在内的所有造纸研究方向对仪器设备(包括核磁、气质、液质等大型设备)的需求,标志着制浆造纸学科具有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承担各种大项目的条件,教学和科研条件已经达到了国内高校同学科的先进水平。

2017年制浆造纸学科被评为辽宁省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2012年全国一级学科第三轮评估中并列第七,2016年全国一级学科第四轮评估中并列第五(第三档),进入国内制浆造纸学科领先行列。

目前,大连工业大学制浆造纸学科有专任教师22名,其中博士生导师9名,长江学者、杰青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名,辽宁省特评教授2名,辽宁省高校名师1名,辽宁省青年拔尖人才1名,其他称号人才5名。22名专任教师中21人具有博士学位。除2017年新入职几名博士外,绝大多数老师都有国外学习交流的经历。

现在学科每年都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市和横向项目多项。国内外学术交流频繁,2018年师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近百人次,来访国内外知名学者达15人次之多。2018年发表的SCI收录论文超过30篇(其中二区以上超20篇),预计2019年发表SCI论文将达到50篇以上。2018年11月,学科主办了“第一届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前沿青年论坛”学术交流会,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国内外18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生物质能源与材料领域的22位著名专家、青年才俊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参加此次论坛的高校和科研单位有48家,180多名代表以及校内师生共300多人。在国内造纸及生物质能源与材料领域引起反响,得到了赞誉。这些现象都说明,制浆造纸学科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展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趋势。

现在大连工业大学制浆造纸学科每年招收本科生90人,招收硕士研究生30人,招收博士研究生5~10人。据不完全统计,大连工业大学制浆造纸工程专业已为国家培养本科生超3000人,研究生超300人,他们遍布在祖国大江南北,工作在制浆造纸及其他各个行业中,有的担任了企业、高校和机关的高级领导和主要技术负责人。值得骄傲的是,大连工业大学制浆造纸工程专业1987届本科毕业生柴继杰同学,于2017年获得德国洪堡教席奖,这是自2009年该奖项设立后的58位获奖者中,第一位来自中国的学者,为中国、大连工业大学、制浆造纸学科争了光。

抚今追昔40年,筚路蓝缕砥砺奋进,我们感慨万千!看今天,唯恐辜负老一代造纸人的期望和历史责任,我们殚精竭虑,大连工业大学制浆造纸学科跟上了时代前进的步伐,我们略感欣慰!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满,充满期望,期待母校制浆造纸学科(专业)下一代积历史之厚蕴,继往开来,再谱灿烂华章!

猜你喜欢

制浆轻工业学院
运达废纸制浆技术与装备
国产制浆造纸装备华章解决方案
成套智能化装备技术在制浆造纸行业的应用
9项造纸成果荣获2018年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浅谈中国轻工业发展出路
海盗学院(12)
工信部:近日编制发布了《轻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工信部:近日编制发布了《轻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