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之探析
2019-09-10李波
李波
摘要:小学阶段开设科学课程的目的是为了继续保持小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大胆探究、积极取证、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也与新课程改革目标相适应。基于此,本文以小学科学课程为例,探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教学策略
虽然明确了科学学科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的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现状而言,问题重重:如教学实践活动与生活实际严重脱节,学生只学习了理论知识却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讲授时间过多,占据了学生思考、消化和研究的时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过于依赖教师,自身丧失了自主探究和思考的能力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给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价值。
一、关注现实生活,结合课外教学资源
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的依据,自然风光、文化古迹、民俗风情、地域特产都可以作为一种课外教学资源用于课堂教学中,以此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眼界。
如,在学习《我看到了什么》这一课内容时,笔者除了展示了教材中植物图片外,还带领学生们走出课堂,投入了大自然的怀抱中。在笔者的要求下,同学们一边走一边记录着观察到的植物,有随风飘摇的柳树、有婀娜多姿的荷花、有蓄势待发的小草,还有……只要一发现自己认识的植物,孩子们就格外的兴奋;遇到不认识的植物的时候,同学们也能积极主动地询问其他学生或者笔者,解答自己的疑惑。除此之外,笔者还带领同学们拍摄了一些不知名的植物,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宝贵的教学资源。
在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关注了教材内容,更是引入了课外教学资源,带领同学们来到大自然中亲自进行了科学考察活动,丰富学生课堂学习资源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走进生活的意识。
二、关注创新思维,提升师生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是创新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有了创新思维,事物才会不断地发展、进步。谈到科学学科创新思维的培养,就是教师创新使用教材,提出新颖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创新教学;学生则是消化、吸收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学习《维护生态平衡》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带领学生们学习了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后,在黑板上画出了鹰、鸟和草之间的食物链,并创新性地提出了问题:假如人类大量猎鹰,会发生什么现象?如果兔子少了,会出现什么后果?如果土地荒漠化严重,草地面积大量减少会导致什么问题的出现?由此引發大家对生态平衡的思考。同学们已经初步建立了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等概念,因此能理解和回答笔者提出的问题。两分钟后,同学们整理好思绪,组织好语言,开始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认为鹰数量少了,兔子就会大量的繁殖,草的数量不够,最终兔子也会被饿死;有的学生认为兔子的数量减少后,鹰没有了充足的食物来源,草也会大量的疯长;还有的学生认为草的面积减少后,兔子没有充足的食物,数量会减少,进而影响了鹰的数量,从而破坏整个生态平衡。同学们的答案体现了他们对知识的吸收和运用能力,有利于他们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能创新思维,提出新颖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学生也能在课堂上积极思索,如实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关注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无论是何种教学形式被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的目的都是为了改善教学现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笔者建议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法,重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学习完《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一单元内容时,为了将所有的知识串联起来,也为了加深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笔者对同学们提出了课本剧表演的要求。学生们听说这个想法后,意见不一,但大多数学生愿意尝试。见此情景,笔者松了一口气并提出要求:全班同学都要参加;只有一周的时间进行排练。一周的时间很快过去了。笔者邀请了其他的教师前来观看。首先是几名学生表演了种植植物的过程,而其他学生则作为成长中的植物,依次表演了生根、发芽、长茎、开花、结果的全过程,最终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获得了大丰收。在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利用表演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主动、愉快地开展复习工作,进行表演彩排;学生们也在趣味横生的演出中加深了对本课所学知识的印象,丰富了自己的人生经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笔者重视现实生活与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引入了多种课外教学资源;关注自身创新意识的提升也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引入新的教学形式,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彩霞.浅析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8(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