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问出处
2019-09-10黄明朗
黄明朗
日前,慈溪市职称管理部门采纳专家代表和行業龙头企业建言,淡化传统的学历、资历、论文导向,对汽车零部件行业工程师的申报条件和评价标准进行突破性改革,通过“问行家”“问东家”,首次将“标志性成果”或“个人薪酬收入”等作为破格晋升的重要依据,按照新的评审标准,26名一线职工凭着一身真本事拿下工程师职称。
元末明初才子杨基诗云:“英雄各有见,何必问出处。”颂扬诸葛亮等英雄,在出道前并无显赫名声,却心怀壮志,凭借超人才华和不懈努力,建立起“人上人”的不朽功勋。读史可以明智,鉴往可知未来,“英雄不问出处”在今天仍有重要借鉴意义。
英雄不问出处,可以拓展渠道广纳人才。人才的重要性人所共知,但何为人才却是见仁见智。曾几何时,一些地方机械地执行陈旧的人才评价体系,过分强调籍贯、论文、学历、资历等“出处”,把真才实学者拒之门外,其中唯学历论尤其为人诟病。我们知道,学历虽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但与能力并不能完全画等号。我市二院肝肿瘤科主任朱德东,第一个将肝肿瘤微创治疗技术引进宁波;该科室一年的射频诊疗肝肿瘤手术近400台,排名全市第一;他成为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微创协会宁波医疗界首个委员……但这个创下宁波肝肿瘤治疗领域多个第一的行业翘楚,却是宁波卫校毕业生。放眼全国,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首席钳工管延安、焊接火箭“心脏”的高凤林、“和谐号”380系列首席研磨师……个个从技校毕业,靠着专注和坚守,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成为国宝级技工,对国家的意义不亚于院士。假若用人单位囿于唯学历论的偏见,岂不要与许多“英雄”失之交臂?
英雄不问出处,可以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 英雄不问出处,其要义是公平。人才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生态的竞争,城市要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就要建设和谐友善、见贤思齐、公开平等的制度环境,从而激发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城市竞争力。深圳有句名言:“来了就是深圳人”,道出了当地文化的包容和开放。他们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认同、接纳语言、饮食、风俗和观念的多样性,通过互相撞击、裂变,形成崭新的移民文化,不问籍贯、不问背景、不问学历、只看实力。“年深外境皆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由于对寻梦者都一视同仁地提供用武之地,使不断涌入的移民感受到亲切、认同、“宜创”的自由与平等,觉得只要有能力,到处都是翱翔的天空。这种氛围符合许多默默无闻但心怀壮志者的心理状态,他们竭尽心力地顽强打拼,逐渐与城市融为一体,不少“没有出处”的英雄脱颖而出,使遍地“大神”成为城市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英雄不问出处,可以充分发挥人才作用。英雄不问出处的另一层意思是,只有英雄才有资格不问出处。不拘一格聚人才,不是不讲条件,而是条件更高、更“硬”,即被实践证明具有真才实学,创造出骄人业绩者,才能成为真心英雄,被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否则,难免落得“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下场。这就使得人们产生强烈的紧迫感,去建功立业,而不是去沽名钓誉,图虚名、争“出处”。在这方面,屠呦呦为人们树起一座丰碑。她是一位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留洋经历、非两院院士的“三无教授”,却脱颖而出,成为诺贝尔奖得主。这么说,决不是要用屠呦呦的“三无”去否定其他人的“三有”,而是强调要学以致用。屠呦呦成为万众瞩目的“英雄”,有其特殊的成才条件。她自幼饱学国学经典,潜心发掘中华民族医学宝库,并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新思维,这一切是读博、留洋、学英语、写论文难以企及的。反过来,假若屠呦呦为了改变“三无”、追求“出处”,中断或者放松研究挽救千百万疟疾患者的青蒿素,说不定中国多了一个博士,却少了一个诺贝尔奖得主。这就告诉我们:作为政府部门,要加快破除人才评价、使用、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作为个人,则不必贪图虚名,跟风从众,把时间和精力耗费在苛求某种“出处”上去,因为那样做,虽然能得到“这士那士”,到头来也许“什么都不是”。
责任编辑:刘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