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校专利产出特征研究与分析
2019-09-10赵苗苗李耀峰刘方王磊
赵苗苗 李耀峰 刘方 王磊
引 言
高校与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校是人才的集中地,是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主要主体。河南省处于我国中部地区,中部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对全国创新水平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对于实现我国“十三五”规划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专利又是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体现,理清河南省134所高校专利现状,为高校学科建设、科研决策提供翔实的情报信息和数据资源,推动高校创新能力,提高科研转化率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利用新一代专利检索与分析系统及patviewer检索平台检索2000年到2018年河南省高校专利申请趋势、技术申请趋势及申请人申请趋势等活动特征。
专利现状
专利申请总体情况
通过利用专利数据库进行检索得出河南省134所高校自1985年以来专利申请情况。由图1可知,2000—2018年,河南省高校的专利申请量呈现递增趋势。具体来看,河南省134所高校专利申请量在2005年以前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2005—2009年河南省高校专利申请量有缓慢增长,在2010年开始进入爆发期,2016—2017年专利数量处于平缓趋势,2018年的高校专利申请数量有所下降,但较2015年之前专利申请量还是有很大提升。这也说明了河南省高校对专利申请及知识产权相关工作日益重视,知识产权意识增强,并且开始呈现从数量取胜向质量提升的趋势。图3为河南省专利数量位居前十的高校排名,由图3可以看出截至2018年,河南科技大学在专利数量上排名第一,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分别位居第二、第三,这也说明了这些高校更加注重专利的申请和保护。
高校专利申请技术构成情况
图4展示的是申请人在各技术领域在专利申请的占比情况。通过该分析可以从技术出发,研究主要申请人侧重的技术领域、技术方向和技术实力。
由图5可知,近18年来,河南省高校的专利转移大体呈递增趋势,高校技术近些年来的技术合作、转化和应用较为活跃,随着国家和河南省技术转让和转移的政策导向及显示需求,未来几年河南省高校的专利转移会持续递增,市场化环境会更加良好。
专利产出特征分析
根据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河南省高校专利产出具备较为明显的特征,不同高校个体间的差异也很明显,这些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河南省134所高校专利工作开展情况良好,专利产出呈线性增长趋势
河南省高校近20年来,专利整体工作状况良好,专利申请量和公开量都呈现良好趋势,这都表明河南省高校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在逐年增长,科研工作者对专利工作的认识也在逐年增加。从数据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到,可以将河南省近十年专利工作分为三个增长阶段进行考量。第一阶段(2008—2010年),专利工作处于萌芽期,这阶段河南省高校专利申请量和公开量略显平缓,第二阶段(2011—2015年),这阶段可以视为河南省高校专利快速增长区,这阶段高校专利快速增长原因可能是因为受到大环境影响,此期间,国家、省级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知识产权保护政策频出,给全国各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工作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开展环境,第三阶段(2016—2018年),河南省高校专利产出趋近平稳,也是说明我省高校知识产权意识增强,开始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开始进入提升知识产权质量新时代。
河南省高校在专利活动存在很大差异
统计结构显示,河南省高校的专利发展水平存在不均衡现象,高校申请技术领域、技术方向和技术实力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从IPC构成现象来看,排名前十的高校在每个领域着重点大不相同,例如G01N在前十名的高校中均有涉及,其中河南理工大学申请量最多,但是在整体IPC构成来看,河南理工大学在其他领域的申请量相对薄弱,有些领域还处于未申请状态,;另外郑州大学IPC构成情况来看,基本每个领域均有申请,并且数量都处于领先的位置,这些都说明了高校科研方向、技术水平及专利水平存在不平衡现象。这种情况可能是源于以下两种原因:(1)每个高校科研资源不同,人才资源存在差异,研究方向发展不均衡,郑州大学本身优势明显,属于河南省双一流高校,其人才储备、科研条件和科研环境等条件都远远高于其他高校,并且郑州大学自身还建设有知识产权学院,这都为自身专利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2)考评制度约束,这个考评制度包含了职称晋级制度和科研人员考评制度。在职称评定上,若高校将专利作为科研成果的一种类型,用于评审资料中,就会造成高校专利量大增。
河南省高校专利生命周期短,专利转化率低
根据统计显示,河南省近年来高校技术合作、转化和应用趋势表现良好,产出数量趋增,但是整体来看河南省高校专利转化率并不是特别明显,专利申请量与专利转移不能构成正比,这也会造成专利的浪费。从另一方面来看,说明高校专利产出含金量不高,现有科研项目与市场实际需求不相符,处于脱节状态,这都不利于高校专利转化。
對策建议
提升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制定相关科研战略
河南省各个高校自身基础条件不同,对于科研经费及人力投入都存在差异,这都会影响高校专利的产出量、质量及转化率。有学者从波特基本战略理论出发,构建了科研组织的四种竞争战略模式:精益化战略、平台化战略、卓越化战略和边缘化战略。这四种战略就是根据科研组织的智力资本水平的高低不同而构建的,河南省高校应该结合自身高校的特色及人才资源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科研发展。科研战略的制定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整个工作贯彻高校管理全流程,这就对管理者和科技工作人员提出了新要求,管理者需要提高自身的能力,确保战略制定和战略执行路径的通畅,科技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参与专项培训,提高自身工作素养,确保战略执行工作的精准完成。
完善专利管理制度,提高专利产出质量
建立相关知识产权部门,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河南省高校要加强专利管理的顶层设计,目前河南省高校针对专利管理体系重视度不高,极少的高校有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这也是导致高校间专利工作发展不均衡的根本原因,因此河南省高校在专利工作体系方面,结合自身高校的实际情况,设立相关的专利管理工作部门。配备专人专职从事专利管理工作,逐步实现高校知识产权工作专业化。其次要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使知识产权工作规范化,提高专利产出质量。
建立完善的人员培训制度,提高高校专利人才培养能力。高校应当注重专利人才的培养工作,加大科研人员培训力度,定期开展专项培训,提高专利人才的务实能力,确保高校专利工作的稳步开展。一方面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知识产权文化知识,整体提高全体师生的知识产权意识;另一方面定期开展专项培训,聘请专家进行培训,或者定期选派科技人员参加专业技能培训,以提高高校工作人员的专利信息运用能力,确保高校专利工作的顺畅开展。
探索高校科研协作机制,搭建成果转化平台
探索高校科研协作机制,提高个体创新能力。因为各高校所获得的科研资助、科研人员素质及学术积累都不尽相同,所以就造成了科研成果的产出上不同高校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科研发展水平不平衡。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可以加强高校间的协同创新水平,整体水平较强的高校发挥其科研优势,与普通高校在各个领域开展合作,发展“强强联合”“强弱合作”模式,水平高的高校发挥“传帮带”作用,与其他高校协同创新,共同进步。
搭建成果转化平台,提高高校专利转化率。第一,高校可利用自身资源或委托相关机构建立专利专题数据库,依托高校自身信息平台,开辟专项展示空间,集中推送展示专利项目;第二,在全国高校系统内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通过行政管理部门或者行业协会搭建共享平台,形成河南省高校间的专利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成果内部消化;第三,构建合理有效的委托开发机制,探索建立完善政府主导的基础研究、企业需求的定向研发等多种委托开发模式,实现研发需求精准化。
结 论
河南省高校所呈现出的各种问题,在我国其他地区也普遍存在,但目前这种状况远远不能适应现在日益复杂的知识产权经济环境。河南省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应做好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高校应更好地利用自身的人才资源优势,在知识产权方面做好全方面工作安排,加大资金投入,真正实现专利数量向专利质量的转变。对于人才培养,政府要做好引导,高校要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培养出一批優秀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另外,高校也要注重成果的转化,加强与相关企业进行成果转化的合作,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作者简介:赵苗苗(1991—),女,硕士研究生,河南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李耀峰(1986—),男,硕士研究生,河南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工程师,研究方向:知识产权;刘方(1970—),大专,河南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知识产权;王磊(1969—),男,本科,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方向: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