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河南省专利奖获奖专利特征研究
2019-09-10李勇敢王晨阳杜疆
李勇敢 王晨阳 杜疆
2017年8月,河南省政府出台《河南省专利奖励办法》,正式设立河南省专利奖。河南省专利奖旨在奖励对促进本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突出贡献的发明專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每两年评选一届,每届奖项总数不超过50项。首届河南省专利奖评选同年启动,参评条件之一为2016年12月31日前(含12月31日)已获得专利权。共有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在内的318件专利参与评选,经过形式审查、第三方评价、专家评审等环节,最终评选出49项获奖专利。本文拟通过对首届河南省专利奖励获奖专利(以下简称首届河南省获奖专利)的国民经济行业分布情况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河南省不同国民经济行业专利活动的活跃度以及专利质量,并尝试从专利奖励和专利质量的角度,观察专利质量与国民经济行业发展的相关性。
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根据《国际专利分类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参照关系表(2018)》(简称“对照表”,对应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以及《洛加诺分类》(LOC12,对应工业品外观设计专利),将首届49件河南省获奖专利的国际专利分类号(IPC分类号,精确至“小类”)和洛加诺分类号映射至国民经济行业类别中(粒度取至二级行业)。由于IPC分类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并非一一对应,一个IPC分类号可能对应多个国民经济行业;部分国民经济行业则没有与之对应的专利类别。如某项专利的IPC分类号对应多个国民经济行业二级类目,则根据该专利文本的具体内容将其国民经济行业限定在一至两个类目下(5件获奖专利属于此情形)。统计各个国民经济行业下的获奖专利数量,得到获奖专利的国民经济行业分布数据。
由于河南省专利奖是对专利的文本质量、技术先进性、专利运用转化情况以及保护措施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考察,参考国内关于专利质量的有关文献如《基于文献综述视角的专利质量理论研究》(徐明、陈亮,情报杂志,2018.12)等,获奖专利可被认定为高质量专利,获奖专利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出该行业的高质量专利情况。
参考首届河南省获奖专利的授权时间(2016年12月31日底),采集《河南科技统计年鉴》(2014—2016年)以及河南省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专利统计年报(2012—2016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归集,并逐一与获奖专利的国民经济行业分布数据进行相关性比较。
统计分析及解读
首届河南专利奖评出获奖专利49件,其中5件获奖专利横跨2个国民经济行业,将5件专利分别进行国民经济行业归口后,将统计计数修正为54项。归口后的获奖专利数据(图1)显示,首届河南省专利奖的获奖专利主要集中在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C26)、专用设备制造业(C3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C38)等13个国民经济行业中。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C26)、专用设备制造业(C35)各有12项获奖,显著高于其他产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C30)和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C38)各有5项获奖;医药制造业(C27)和通用设备制造业(C34)各有4项专利获奖;汽车制造业(C36)有3项获奖;仪器仪表制造业(C4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C31)以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9)各有2项获奖;而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C42)、橡胶和塑料制品业(C29)以及土木工程建筑业(E48)则各有1项获奖。
专利权人分布及评价
从专利权人的类型看(图2),近5年(2012年至2016年)专利申请总量、近5年(2012年至2016年)专利授权总量和首届省专利奖的获奖专利量等3项数据中,企业获奖专利数量最多,高校次之(其中1项获奖专利为高校与企业享有共同专利权),科研机构最少。将近5年(2012年至2016年)专利申请总量与专利授权总量进行对比可知,授权率(为便于计算,将授权率近似为授权总量/申请总量)的排名与数量的排名相一致,企业最高,为61.3%,高校次之,为57.3%,科研机构最低,仅为39.8%。这表明,作为专利行为主体的企业不仅行业规模最大、申请专利最积极,而且取得授权的效率最高。
根据河南省知识产权局专利统计年报(2017)的数据,2012年至2016间各年专利申请量的构成情况(图2)部分地印证了前述观点,即企业无论在专利申请量的存量还是增量方面都保持明显优势;与此同时,该数据还显示出科研机构的专利申请不仅总量低,而且动力不足,增量偏低。综合以上几组数据可以判断,省内研发主体的专利质量与市场参与度有较强的相关性。
获奖专利数与行业有效发明专利数、近三年发表论文情况
从获奖专利数与有效发明专利数、发表论文数(图3)可见,获奖专利总体上与有效发明专利数有比较强的相关性(皮尔森相关系数为0.638);部分行业的相关性不明显,甚至有部分行业的相关性有背离倾向,较为明显的两个行业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C26)以及通用设备制造业(C34);获奖专利的两个峰值(C26、C35)(获奖专利最多的两个行业)也没有呈现出与河南省该行业发表论文数的相关性。
获奖专利数与各行业科技活动人员情况
将获奖专利数与科技活动人员数量、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科技活动人员数量按照获奖专利数的线性趋势排列,可以得到获奖专利与科技活动人员情况对照表(图4——按获奖频次降序排列,下同)。图中可见,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C4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C26)、专用设备制造业(C35)的人均高质量专利产出效率最高,千人获奖率分别达到6.060、0.855和0.678,同时这三个行业平均每千名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凭的科技人员的获奖率则分别高达9.804、1.621和1.127,均远高于其他行业。表明这些行业以省内相对较小的体量走在了创新驱动发展队伍的前列。
与此相对,土木工程建筑业(E4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9)、汽车制造业(C36)以及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C31)等行业的科技活动人员、大学本科及以上科技活动人员的千人获奖效率则显著低于平均水平。从行业整体的角度看,河南省这些行业在市场中的活动还较少依赖于知识产权,其在市场中所处的生态位还比较低。而从行业内部以及获奖排名看,个别企业(例如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则有多项专利获奖并取得了较高的排名,表明行业内部的发展不均衡性较为突出。
将图4与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及劳务费数据(图5)相比照,部分印证了前述有关各行业研发效率的猜测,表明河南省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发展相对成熟;而尽管汽车制造业的R&D人均劳务投入显著高于省内其他行业——其较高待遇可能与汽车市场的急速扩大及该行业全国总体待遇水平有关——但并没有成比例伴随高质量专利的产出。
结论与建议
统计数据及其分析结论只具有统计意义,不能反映个体实际的技术研发和专利运营状况。就笔者所掌握的公开数据的完备性而言,本文进行的分析仍是十分粗略和初步的,还不足以准确地刻画首届河南省专利奖获奖专利的特征。同时,河南省专利奖侧重于对参选专利自身的法律、技术、经济以及社会价值的综合考察,奖项设置不直接考虑国民经济行业因素,因而只是对获奖专利所属的国民经济行业进行分析,没有涵盖所有国民经济行业。
但经过上述分析和研究,仍可初步得到以下结论和建议:一是专利的本质是市场竞争的手段,专利权人的市场参与度与专利质量密切相关。在统计数据上则表现为,专利质量与市场参与度有较强的相关性。河南省首届获奖专利的状况也验证了该观点,在首届获奖专利中,企业的获奖专利数量最多,占比最高,高校次之,科研机构的获奖专利数量和占比都是最低。二是高质量专利的分布总体上与各行业有效发明专利数呈正相关。这体现了专利数量、有效发明专利数量与高质量专利数量的辩证关系。专利质量与其他事物一样,只有通过量的积累,才能有质的提高。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发展较好,而通用设备制造业高质量专利产出率较低;汽车制造业发展不均衡性较为明显,R&D人均劳务投入与高质量专利产出不成比例,产业风险较高。三是河南省的部分产业,尤其是部分通常被认为属于高技术产业,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9)的获奖专利频次较低,体现出这部分高质量专利可能较少,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省内该产业的创新能力较弱。四是获奖专利与科技活动人员密切相关,这也表明了专利,尤其是高质量专利,作为创新的优秀成果,更多的是依赖于科技人員,是科技投入,尤其是科技人员科研活动的成果,而较少的依赖于物或其他的投入。
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项目“河南省上市公司专利质量评价(182400410068)”
作者简介:李勇敢(1977—),男,硕士研究生,河南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王晨阳(1976—),女,本科,原河南省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处副处长,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知识产权管理;杜疆(1984—),男,博士,河南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科员,研究方向:工程哲学与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