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坡岭:我亲历研制百万次计算机
2019-09-10
1953年9月,我军第一所工程技术院校——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在冰城哈尔滨成立,简称“哈军工”。1955年作者入哈军工学习。1959年至1960年,学院设立计算机系,作者提前毕业,留校任教。从此,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巨大航船从哈军工扬帆起航。1970年,哈军工主体院系搬迁至长沙。文章回忆了在长沙马坡岭时期,哈军工研制的151型百万次计算机为我国第一次洲际导弹发射试验立下大功这一历史事件。
提前毕业,留校任教
1955年我高中毕业后,有幸考入了哈军工,在海军系学习。但一毕业,我便“改了行”。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研制出全球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学院领导预感到未来战争及国家发展中,计算机必有重要作用,决定创办计算机专业。此前哈军工是没有计算机专业的,当然也没有可教计算机的老师。经研究,决定从将要毕业的高年级学生中抽调一些人,提前毕业,分配到计算机专业教研室来,当时叫“拔青苗”。我是其中之一,还有康鹏等十来人。
初到马坡岭
由于历史原因,1966年学校退出军队序列,1970年学院主体院系南迁长沙,改名为长沙工学院。
因城里校区房子少,计算机系200多人住在郊区马坡岭。那里有一个“文革”时期停办多年的“农业机械化学校”,校区不是很大,仅有一座教学楼和一栋两层的学生宿舍。宿舍楼约有五六十间房,每间原住8名学生,走廊是露天的,楼中间是厕所。“文革”数年,这所农业机械化学校早已荒废,校教职工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人去楼空,水电全无。“文革”时,学校被用作红卫兵接待站,后来又被附近农民占去用作养鸡养鸭场,到处是垃圾,到处是鸡粪鸭粪,臭气冲天。
我们到后,不管一家几口人,每家分一间房。走廊临时安装了水管,隔几户有一个水池,家家门口有一个烧蜂窝煤的炉子。
长沙雨水多,湿气大。我們刚迁到长沙时是11月份,总是阴天下雨,大约一个月没见到太阳。冬天气温常在0℃~10℃,又没有烤火的设备,阴冷潮湿。到了夏天,气温经常在35℃~39℃,酷热难耐。那个年代还不知什么是空调,买什么都要“票证”,家里想买电扇都做不到,只能是手里拿着一个椰树叶做的扇子不停扇。个别办公室里有电扇,那是吹计算机用的。那时我家中有张竹子床,午饭后,脱了上衣躺在床上,汗水从肚皮向两侧流。夏天蚊虫多,卫生条件差,很多人经常拉肚子。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从东北来的,对南方的气候很不习惯,每到夏天都像大病了一场,过了三年才渐渐适应。
151机为我国首次洲际导弹试验立下大功
20世纪60年代,中国在掌握了原子弹制造技术后,决心发展洲际导弹,但这种导弹的射程超过中国陆地国土范围,一旦进行实弹试验,就必须射向远海。而洲际导弹的数据测量与飞行姿态观察,必须出动海上测量船。国防科委向中央军委提出报告,要搞测量船、护航舰艇和后勤补给船只。因为开会的时间是1967年1月18日,所以工程就叫“718工程”。
1970年,国防科委正式下达“718工程”任务书,明确其中“百万次航天测量中心处理计算机”(代号151)由长沙工学院计算机系研制。
早在20世纪60年代,哈军工的计算机系就已全国有名。可以说,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巨大航船就是从哈军工扬帆起航的。1958年9月8日,中国第一台电子管专用数字计算机在哈军工诞生;慈云桂等研制的“441-B”系列计算机,是我国当时最可靠的计算机,使用国产磁芯存储器,采用了康鹏设计的硅晶体管推拉触发器,保证了整机运行的快速、稳定,运算速度达到每秒5万次,以连续运算七天七夜、168小时不停机的国内最好成绩被投入“两弹一星”的工程应用。之后,由“441-B”构成的指挥仪还装备了高炮部队,前往越南抗击美国空军,使击落美机数量不断上升。
经过全系人员的共同努力,151机这一每秒百万次的大型计算机研制完成。1978年6月6日,长沙工学院正式改建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列入解放军序列,执行兵团级职权。1979年,151机被安装在2万吨级白色“远望1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上。1980年2月,中央专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会议,听取“718工程”汇报。这是我国首次向太平洋发射“东风-5号”洲际导弹,中央指示“一次成功”,要求“东风-5号”导弹是优等的,发射安全可靠,弹头打入预定海域,测量舰队安全开出去,安全开回来,计算机计算准确无误,弹头落水后顺利收回。
1980年5月,执行“东风-5号”洲际导弹海上测量控制任务的中国航天测量船队在中国海军护航舰队护送下,浩浩荡荡地向南太平洋海域进发。
5月18日深夜2时,“远望1号”进入8小时前准备。10时整,“东风-5号”洲际导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计算机及时收到并显示,正确引导船上雷达、激光经纬仪、遥测装置精确捕获和跟踪目标,准确算出导弹落点与时间,引导打捞直升机飞向预定海域。导弹落水后不到两分钟便顺利收回!
我国第一次发射洲际导弹试验成功了!国防科大参试分队圆满完成任务。回到学院后,全校师生在校大门口敲锣打鼓,列队欢迎。
除了参与我国首次发射洲际导弹测控任务外,151百万次大型计算机还圆满完成了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发射测控以及我国核潜艇首次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测控的光荣任务。
回忆战斗在马坡岭的生活,那时三十多岁的我,“一切听党指挥”“党叫干什么就干什么”,脑子里想的只有如何完成科研任务。
战斗在马坡岭的5年,有苦难,但更多的是辉煌。
(摘自《炎黄春秋》 张俊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