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2019-09-10赵元娣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19年3期
关键词:讲授课前预习微课

赵元娣

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倾向于接受简单、快捷、高效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事物”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社会已步入了“微”时代。与此同时,教育领域也有同样的“微事物”出现,比如微课。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既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实现,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基本素养。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微课的应用恰巧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中职数学教学现状

学生文化成绩差,厌学情绪严重,尤其是数学。经过中考选拔后,不难发现,中职学生文化课成绩普遍不高,而數学恰恰又是最薄弱的环节,很多学生最不愿意上的就是数学课,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

周课时较少,知识讲授不能全面到位。中职院校以培育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方针,非常重视培育学生的现实脱手操作本领。所以,中职院校里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占用相当大部分的课程安排。

传统授课模式影响了学生上课的情绪,无益于进修。传统的数学讲授模式是45分钟一节课,一周4节课,并且有些职校的课程设置为两节课连上,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激情澎湃地授课,学生却无精打采、昏昏欲睡。

就此,教育部提倡数学教学改革,把信息技术引入讲堂。微课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难题。

二、微课主要特点

讲解历时短,讲课内容少——微课的核心构成部分是授课视频。中职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以往传统的授课方式,一节课45分钟,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是有限的,效果不明显;而微课时长较短,与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有效时间是相匹配的,所以它更适合现代学生的学习模式。

微课的问题精,主题突出,内容相对较少,是为了突出某个相关知识点,比如授课重点、难点,或者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故微课的内容相对精简,常常也称为“微讲堂”。

教学材料小而灵活。从容量上来说,微课总含量正常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必须能够支持在线播放,广大师生可以自由地在线观看课例,查阅教案、课件等资料。同时,我们也可以将其下载下来进行移动学习,既自由又方便,还不受流量的影响,有利于教师进一步学习和钻研。另外,学生也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者转变成了主动探索者,根据自身需求重复观看视频资料。

草根钻研,趣味创作。微课的制作者钻研的题目来源于讲授实践中的具体题目,将讲授内容、讲授方针和讲授本领紧密联系起来。

反馈及时,教师成长。微课的参与者能够及时获得客观的教学评价信息,可以说微课就像一面镜子,教师可以回看自己的微课视频,直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三、微课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中职数学教学中引入微课不仅符合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征,还能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有助于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微课在中职教学中的使用,我们将从以下三个阶段开展:课前预习、课内发展、课后复习。

课前预习,熟悉知识。中职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要将已经制作好的微课视频通过QQ群、微信群或相关网站进行发布,让学生能够在课前就熟悉所要学习的知识。一方面督促学生完成课前预习作业,另一方面也能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课堂新课导入,知识理解。在中职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好好利用微课课件,通过对教学内容中重难点的分析进行系统教学。微课这一教学形式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例如,在讲解函数图像之间的变换课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将图像的构建过程以及变化过程用动态形式展现出来。

课后复习,加强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还要靠课后巩固。知识是一环扣一环的,就像一栋大楼的建设,如果没有一楼二楼的基础,三楼是不可能直接建成的。因此,学生应及时复习当天所学知识,补充课堂上遗漏知识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对知识进行再巩固、再学习,进一步培养数学惯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进行高难度知识的学习。

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教学工具,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中职数学教学困难重重,微课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是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实践和新的探索。笔者作为中职学校的一名一线教师,理应积极对微课这一先进的授课方式进行探索和运用,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中职教学工作,也才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成长。

猜你喜欢

讲授课前预习微课
浅谈高职英语精读讲授中的文化导入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做好课前预习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