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经济与世界:从独立自主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9-09-10王曙光

中印对话 2019年3期
关键词:共同体全球化命运

中国在全球化格局更加复杂的国际背景下,努力与各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具有格外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全球价值。

70年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回顾新中国参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1978年的独立自主和避免全球化陷阱时期,第二阶段是1979-2001年的主动参与的全球化战略时期,第三阶段是2002年至今的积极引领全球化战略和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时期。

经济发展始于独立自主

新中国成立是中国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使得中国摆脱了一百年沦为西方半殖民地的地位,开启了民族独立和复兴的新里程。

在东西方“冷战”和西方对中国进行长期封锁禁运的条件下,中国开始了独立自主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40多个巴黎统筹委员会成员国对中国的长期封锁不但没有遏制中国的发展,反而促使中国发展出完整的工业体系。新中国在积极应对封锁禁运、千方百计拓展国外贸易市场的同时,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开拓国内市场上。为弥补“封锁禁运清单”上的物资进口受阻而造成的损失,新中国不得不付出极大的努力加快工业进口替代品的生产和研制,加快对本国资源的开发,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独立自主的发展战略避免了新中国在国家经济实力和外交实力+分微弱的情况下受到不公平的国际贸易体系的负面影响,避免了二战后很多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在不平等的国际专业化分工体系下形成的依附性发展和被剥夺的命运。西方封锁禁运的最大“成果”,是迫使新中国建立起完备的、系统的、全面的、自主的工业体系,即全力构建由重工业、国防工业、轻工业组成的全产业链,这是新中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的工业体系和经济发展战略形成的重要根源之一。

主动参与全球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中国开启了“主动参与的全球化战略”。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开放,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格局。无论是引入外资、外贸体制改革,还是金融对外开放、人民币的国际化,都是不断使得中国再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封闭的国家,而是一个深度参与国际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国家。

推行新型全球化

进入21世纪,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由“主动参与的全球化战略”转变为“积极引领的全球化战略”。毫无疑问,中国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国际战略,中国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开放,更加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循环之中。

中国正在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无论从国际经济、国际政治还是国际文化角度来说,“一带一路”都是一个很有张力和通过外来因素的引入来促进中国国内体制的改革。中国参与全球化,不仅是要跟全球其他国家交往,还要实现中国制度上的变革与创新。

中国在这一时期参与全球化是全方位的,力度很大,涉及的领域很广。中国大力引进外资,其中绝大多数是长期的直接投资,这是中国在引进外资方面一直坚持的原则之一,这与东南亚国家主要引进短期投资和资本市场投资形成鲜明对比。随着外资的引进,我们引进了大量的西方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大力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利用外资的规模在20年当中提高了几百倍,中国成为全世界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对外贸易突飞猛进的时期。经过艰苦漫长的谈判,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WTO的第143个正式成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漫长过程,实际上也是中国经济不断对外开放的过程,是中国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与以西方价值和利益为核心制定的国际贸易规则博弈的过程。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出于长远战略的考虑做了一定的让步,但是也获得了通往国际的通行证,获得了全球化收益和国际话语权。

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国,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骄傲的成就。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成为提升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推动中国经济转型的最重要因素,;中击力的理念。“一带一路”的重点是“五通”,即实现机制、基础设施、贸易、资金和民心的互通。其所秉持的理念是“开放的区域主义”,强调的是共商、共建、共享。这与霸权思维有着根本不同。“一带一路”是一个以天下主义为基础、以平等关系为纽带、以“互信、互通、共享”为特征的全球战略模式。中国在全球化格局更加复杂的国际背景下,推行新型全球化,努力与各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格外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全球价值。”

当前,全球化格局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我们必须继续扩大开放,必须继续扩大对外合作,必须继续扩大中国与国际的交往,包括经济和文化交往。中国将更加深地融入国际社会,这是国际社会的需要,更是中国自己的需要。一个真正的大国的崛起,不是靠封闭,而是靠开放;不是靠排外,而是靠更加具有包容性:不是靠挤垮别的国家,以邻为壑,而是与其他国家共生共赢。中国在文化传统上的极大包容性,是中国未来成为世界大国的精神基础,也是中国的优势所在。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文件,进而成为新时期中国与世界如何相处的重要指导思想。在新的全球化格局面前,中国根据对国际局势的判断,基于自身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统,从世界长远的发展和繁荣出发,提出了具有中国智慧的中国方案。2017年2月10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3月17日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3月23日首次被载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既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基因在当代的传承,在当代的提炼和升华,也是对新中国70年发展经验的概括,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文化地位的新变化。

当前,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呈现出明显的逆全球化特征。在这种国际局势之下,中国领导人在各种场合强调全球化大势不可逆转,强调各国运用多边平台加强平等协商,各国经济政治文化实现互融互促。这些构想和呼吁都表明,中国在全球化格局更加复杂的国际背景下,推行新型全球化,努力与各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格外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全球价值。

本文作者王曙光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猜你喜欢

共同体全球化命运
爱的共同体
被命运“扼住”的小意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论命运
进化决定恐龙的命运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