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龙囤申遗成功给当地带来影响的调查研究
2019-09-10马莉
马莉
摘要:海龙囤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于1257年由南宋朝廷与播州土司杨氏共同建立。它完整地见证了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地区政策由唐宋时期的羁縻之制到元明时期土司制度再到明清时期"改土归流"的变迁。2015年海龙囤土司文化遗址申遗成功,成为贵州省首个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成功的项目。同年十月黄金周向游客开放。海龙囤旅游的兴起,给周边居民和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本论文采取访谈法对周边居民进行调查研究,一分为二地分析了海龙囤申遗成功并开放旅游后,对其生活等各个方面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海龙囤;影响;调查研究
前言
海龙囤土司遗址,是中国仅存的保存较为完好的中世纪军事古城堡。土司遗址申遗,是政府英明决策的体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精神上有了更高层析的需求,因此旅游业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日趋兴旺。遵义市作为首批右史文化名城,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由于旅游业起步晚,宣传包装力度不够以及旅游景点集群性不好等原因,遵义市的旅游资源开发还相对滞后。因此,急需在遵义开发出一个集科考、文化、游乐、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与长征路线红色旅游连成线,带动遵义旅游的发展。海龙囤景观独特,有鲜明的特色和较高的文化品味,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旅游都有较高的吸引力。中国古代城堡的神秘感,战争遗址的宏大气魄和丰富内涵会产生很强的号召力。可以说,海龙囤旅游的开发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也是社会发展尤其是遵义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选择。政府应加大对海龙囤的宣传力度,增加市场识别力,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旅游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将海龙囤的开发融入到贵州乃至全国旅游开发的潮流中去。
在建设海龙囤时,虽然坚持严格保护,同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对景区自然景观绝对保护并杜绝一切破坏自然景观的行为,但大量游客的涌入必然会给景区带来压力,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当地居民产生影响,甚至会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研究海龙囤申遗成功后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对于更好的保护和管理海龙囤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价值。只有辩证地看待海龙囤旅游资源开发及开放的利弊,才能更好的实现旅游资源利用最优化,才能保证海龙囤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开发成果人民共享。
1.研究设计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海龙囤周边的居民。2017年11月11日,笔者采取实地走访的方式,对30位当地居民(15名女性;15名男性)进行了访谈调查。选择不同的性别作为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因是想调查海龙囤旅游资源开发后,对当地不同性别的居民分别产生了何种影响,以及这些影响是否一样等。
另外,由于笔者家住高坪镇,离海龙囤不远,所以对以前的交通状况很了解。这次实地走访,还记录了交通的改变以及沿路乡村风貌的改变。这样有助于更全方位的了解海龙囤旅游资源开发带来的影响。后期就居民的访谈进行了整理并就海龙囤旅游开发的相关信息作了搜集,再结合自身所见所感,得出了研究的结果。
2.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地走访及访谈调查发现,海龙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受访的30 名居民口中得知,大部分(6人)中专以上文化的女性做了全职或兼职导游,他们对海龙囤的历史了如指掌,非常熟悉导游业务,能够很好地为游客服务。在访谈的15名女性中,有4名文化水平较低的女性不会讲普通话,不能胜任导游工作,于是投身到了当地新开设的特色餐饮服务行业。剩余的5名女性则由于年龄偏大,采取了自主营生的方式,兜售一些特色小吃或纪念品等。而受访的15名男性中,大部分表示以前年年外出务工的情况已经不再,大部分做起了生意。男性普遍加入
结合访谈实录以及对访谈结果和实地走访结果的分析,可以总结出海龙囤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当地产生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增加了就业机会,为当地居民创收
旅游业的兴起能够带动餐饮、运输、住宿等一系列服务行业的兴起,新增的岗位多了,就业的机会也就相应增多。以前海龙囤附近居民,壮年男子大多外出打工,妇女也只能守着一亩三分地艰难度日。现如今,大家不用再外出务工,可以依托旅游业带来的机会创收。儿童不再留守,老人不再空巢。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的增多,使得当地居民的经济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生活环境的改善,也使得居民的幸福感倍增。
受访的30名居民中,78%的居民表示居住环境得到改善,65.3%的居民表示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44.8%的居民表示幸福感提升,因为可以不再外出务工,在家多陪伴家人。
(2)带动了周边和沿线交通的发展
海龙囤在开发前交通不便,进入古堡山脚的道路大部分是村级公路,其中部分还是崎岖不平的山路,行走极为不便,更不要说驱车前行了。海龙囤山上仅有一个简陋的游客接待站,仅可解决二十余人的食宿。景区内也未通水通电。如今,政府拓宽改造了伍家垭口路段,新建了伍家垭口至上壩停车场车行道,改造了上坝至海龙囤顶步行道等,实现了停车总面积2200平方米的喜人结果。
同时,从遵义市区茅草铺客运站开设遵义至海龙囤专线,途经高坪—鸣庄—伍家垭口—上坝等多个地方,解决了当地居民出行不方便的问题,加强了海龙囤景区与外界的联系,也为旅游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可能。
(3)带动了文化旅游,陶冶了情操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海龙囤是中国土司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军事古堡,是中国文明灿烂的历史瑰宝。海龙囤的历史地位和科考价值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被开发利用前,在当地居民眼中海龙囤只是“一座荒山”,是他们“世代居住的地方”,他们没有想到这个地方竟然会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在海龙囤申遗成功后,不仅在社会上名声大噪,当地居民也开始重新审视这一历史遗产,了解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它背后的历史沉淀。这一点从受访的居民中,有大部分人从事导游行业就可以明显感受到。
海龙囤文化旅游的开发和利用,也为遵义市乃至整个贵州省的历史文化教育提供了实践基地。许多知名学者和大学生、高中生都前赴后继,亲自去感受土司文化以及这一段历史的魅力以及带给世人的震撼。贵州省内很多高校的学生假期相约到此,感受土司文化魅力。可以说,海龙囤资源的开发利用,对遵义的基础教育尤其是周边基础教育学校的历史文化教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天舜. 贵州遵义海龙囤旅游资源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R]. 遵义:遵义市旅游局,2014.
[2]何作康. 遵义海龙囤的历史地位及开发价值[D]. 贵州:黔南民族师范学院,2007.
[3]李秀英. 五台山生态旅游开发的意义[J]. 五台山研究,2005, (0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