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学而导”,打造小学高效语文课堂

2019-09-10刘小娥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30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效课堂

刘小娥

【摘要】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学观由关注“老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学生对教学人本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课堂教学也应改变过去的模式,以学生的终身学习为本,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立足“以人为本”,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以课前预习为先导,采取依托学情、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丰富课外拓展渠道,让学生高效学习,享受走进语文大课堂的快乐。

【关键词】以人为本;顺学而导;高效课堂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上,就是要是以学生的学情为依托,无论是怎样的见解,都是属于学生的思考结晶,应该得到尊重,并酌情引导,生成以学生学习主体的新型课堂。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要去浮华而存本真,“顺学而导”让课堂充满智慧和灵动,更富有“语文味”。

一、关注预习,捕捉课堂教学“导学点”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预习不预习,课堂效果将形成明显的差异。而指导学生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方式,一则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二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像一首曲子的“前奏”,前奏好不好听,直接影响听众是否有听下去的意愿。预习也是一样,重视预习,就等于为这一篇课文唱响了“前奏”。从小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将为学生未来自学能力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然,学生的预习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笔者教给学生的预习法是“一查;二读;三写;四思索。”一 查:是查阅作者的资料,了解创作背景;二读:是带着问题反复的读课文,可以是默读也可以是大声的朗读;三写:是在书上做批注、勾画,进行摘抄;四思索: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得出结论。经过这样一预习,学生的学习起点就不再是“0”, 他们对教学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同时也会产生一些“兴趣点”和“疑惑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这些“兴趣点”“疑惑点”就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导学点”。笔者在课前对学生的预习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整合成“导学点”,及时调整课堂教学预案。如此,教学内容就不会只停留在表面,学生有了初印象,特别是进行了一定思考的预习,将会使课堂有所互动,氛围活跃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更高。

二、把握学情,抓住课堂教学“关键点”

崔峦指出,所有的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加以引导、点拨的话,学生的理解就会出错,方向错了,将直接影响学习的成果。因此,教师应在教学时重视预设、引导、目标的因素,针对不同的学情、学生个性、因材施教,顺学而为。有时需要教师针对突发状况进行教学方案的灵活生成,随机地把握学情,完成课堂教学。那么,教师在课堂上该如何“导”才能抓住“关键点”呢?

1.尊重学生,因势利导

每个学生都有獨一无二的个性存在。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不了解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就不能因材施教。学生的现在知识体系如何、学习状态如何、对学习的认知态度如何、家庭环境如何,等等,都是教师应该掌握的。了解学情之后,再来根据问题的存在而制定教学方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尊重每个学生的欠缺点,给予学因生应有的关怀与尊重,给学生所需,补学生所缺,随时根据学生的变化而调整教学思路。如,笔者在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时,想设计通过朗读的方式让学生领悟作者的情感,并让学生找出关于居里夫人对名利表现出淡泊的句子,从而引导他们如何看待名利。

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居里夫人特别傻,还记得滑浪风帆选手李丽珊为香港夺得首面奥运金牌之后,香港地铁公司奖励她终生免费乘搭地铁,油麻地小轮公司奖励她终生免费乘坐渡海轮船等等,而居里夫人她可以尽情地享受这些荣誉,但她却没有,而是终日在简陋的实验室做实验,不是很愚蠢吗?”教室里顿时哄堂大笑,当时笔者一听就愣住了,没有想到学生会说出这样一番话。当学生的问题与笔者的设想南辕北辙时,是该坚持己见还是放弃呢?笔者突然意识到,时代不同,学生受家庭、社会的影响,有这样的想法也是不奇怪的。因此,“淡泊名利”显得苍白无力,于是,笔者当时灵机一动,将问题抛给学生们来讨论:“还有持相同意见的吗?请举手。”果然还有不少的同学,“好,那么我们就以这个问题分为正反两方进行一次辩论,大家各自说出自己的论点、论据来好不好?”这个提议立马得到学生们的积极响应,一场激烈的辩论赛取代了笔者原来的设想。然而,笔者却从中看到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辩证能力,一次小小的临时调整,得到了意外的收获。

如此可见,学情存在着不确定性,它是动态的存在。只有随时关注学情,才能有引导的方向,教学才有创新。

2.走近学生,因需施教

在研究性学习中,小组讨论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但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课堂情景:学生在各自的小组里热烈讨论,你一言我一语,教师放心地在讲台看自己的教材,完全放手给学生。之后也没有对讨论的过程作点评,对讨论的结果作总结,教学直接进入下一个环节。这种“旁观”式的教学模式说是给学生主动权,实则是流于形式的放手,对教学有害而无益。那么,在学生自主讨论环节,教师究竟应该忙些什么?笔者认为,教师应俯下身子,带着目的加入到一些小组,可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加入讨论,巧妙进行点拨,让讨论有所重心,有所高潮。如,当一个小组里,遇上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因为害怕自己的见解被其他同学嘲笑而不敢开口时,教师应及时鼓励他大胆开口,勇于发言;当某个小组遇上争执的问题,相持不下时,教师应巧妙化解,让讨论有所出口……实践表明,一旦教师将自己融入学生队伍中,师生关系亲密度升温,心灵互通,思维碰撞,教师的导学功能可以发挥到最佳状态。

三、适度激活课堂教学的“提升点”

教学的延伸拓展是将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综合表现为内在的思想觉悟以及外在的语言表达。而这也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方式之一,让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有所提高,对文本的领悟能力有所增强,对情感的共鸣有所提升。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当课堂进行到尾声时,笔者让学生进行角色的转化,在扮演过老人之后再去扮演老人曾经喂养过的海鸥,当老人去世之后,面对老人的肖像,会有怎样的感情产生,想对老人说些什么话?当学生把想法通过文字备注在插图旁,用“写”紧随“读”的脚步,一来锻炼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二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非常重视学生的阅读,认为“唯有大量的阅读,才能拓展延伸学习的广度与深度。”窦老师打破了先精读原文,后读补充材料的格局,而是把补充材料有机地渗透到课文的学习中,作对照印证。这样做的好事是既能加深学生对原文的印象,又能发展学生的拓展思维。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借助一些背景材料进行文本的拓展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文本之美,感受由内而外的语文世界的无穷魅力。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可以避免“走出课堂即为课文学习画上句号”的死胡同,激活课堂教学的“提升点”,让学生的课内外学习融会贯通。

“今朝花胜去年好,料得明年花更红。”课堂教学的改革,虽已异彩纷呈,但改革永远在路上。只要我们始终信奉:“教育的一切意义皆在于学生的发展!”以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有机结合,让语文教学得到真正实效。当然,无论是何种方式的改革,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然而,只要教师初心不变,以学定教,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学情做到因材施教、顺学而导,发挥学生的个性、特性,重视课前“导学点”、抓住课堂“关键点”,激发教学“提升点”,构建魅力语文课堂,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将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

参考文献:

[1]陆云.顺学而导 高效发展——对第八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部分课例的思考[J].小学语文教学,2011.

[2]吴金程.对小学语文“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模式应用的探究[J].学周刊,2012.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高效课堂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