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城乡一体化学校走出来的科学小创客

2019-09-10徐卫明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33期

徐卫明

摘  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城乡一体化小学学生普遍存在科学视野狭窄、科学创新意识和能力缺失的现象。学校利用校内外的科技教育资源,有效地开展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通过研究,学生的发现与解决科学问题能力得到培养,涌现出一批会观察、善思考、能研究的科学小创客;同时学校科技教育的实效性也得以提升。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学校;科学小创客;生物与环境实践活动;创新小课题

开展科技活动有利于营造宽松平等的氛围,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求变,能够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激发创新勇气和探求兴趣。为此,我们根据实际,将生物与环境实践活动定位为学校科技教育的重点项目,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实践活动中培育富有地区特色的科学小创客。

一、学校形成培育科学小创客的途径。

作为城乡一体化学校,学校周边有着丰富的生物与环境教育资源,这为学生科学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打下有利条件。学校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建立多渠道的培育途径。

创客

以创新为核心的生物与环境教育鼓励学生的个别差异和自由发展,任何一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潜能,需要深入发掘和塑造,营造出一种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平等对待学生的精神氛围。

二、以学生为主的创新小课题研究

(一)在富有地区特点的科技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创新课题

案例1.周边大型企业的考察活动。

工业园区的崛起,大型企业的建设无形中成为学校生物与环境教育课外实践基地。适时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类考察活动,从考察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富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从活动中启迪学生的创新欲望。如:参观石洞口电厂后,学生发现电厂烟囱经常会冒出浓浓的黑烟,给大气环境带来严重污染,他们就提出了“给烟囱穿上新衣”的建议与方案;考察海豹水泥厂后,针对水泥厂尘埃漫天飞扬的现状,提出多栽种能吸尘的大型植物的建议。通过亲身体验内化为创造欲望,从而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在发挥学校教育资源优势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案例2.组织学生上网冲浪,为校园植物挂牌,为鸟儿筑巢等生物与环境活动,不仅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改善学校的环境,而且对学生的生物与环境创造力的培养起到很大作用。如21届的论文《家长接送子女对校门口环境的污染调查》《大蒜汁治蟲害》等有创意的课题,都是学生通过校园环境的观察和实践,从中发现的。

(三)在生物与环境课程教学中启发学生发现科学问题

案例3.在课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勇于发现科学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实验方案,师生共同研究。如:25届《太阳能保温箱的保温效果实验》、26届《构树叶汁杀灭小地老虎的试验》等课题就是学生受到教材内容的启发而发现、设计、研究的。

(四)在网络环境下科技教育中体验创新活动乐趣

案例4.在网络化的环境下,各种生物环保科技活动资源将得以更有效的应用,网络技术图、文、声、像并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易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师生共同探索以个性化学习为核心的生物与环境科技活动模式。如24届的科学论文《硫磺香皂、樟树叶和洋葱驱赶室内蟑螂的实验研究》就是学生在网上看到生活小常识“驱赶蟑螂之妙招”,受到启发而设计的。

(五)在生物与环境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中丰富课题来源

案例5.通过座谈会,发倡议书等形式,向广大家长宣传科学创新教育的重要作用,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积极参与创新活动,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出谋划策。如:科学论文《蔬菜老叶、皮汁液除油污的再次研究》《月浦地区环区步道植物多样性的现状调查》都是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配合教师共同完成的成果。

(六)在开展无土栽培联合体实践活动中积极研究课题

无土栽培科普活动为具有爱好特长的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同时也会成为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提高科学创新能力的天地。

案例6.学校成立了学生无土栽培兴趣小组,确立木本植物无土栽培研究项目,在组织学生开展无土栽培实践活动的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发现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如27届科学论文《三种植物基质培与土培生长状况对照实验》《水培植物中泥鳅与金鱼饲养的对比实验》就是兴趣小组学生针对自己在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设计的课题。

三、成效与体会

“蔬菜老叶扔掉太可惜,能否替代洗洁精除油污?”“市场上买的保温箱太贵,是否能用废旧物品自制?”“用构树叶汁替代农药杀灭小地老虎,效果是否更好?是否更绿色?” “花鱼共养用泥鳅,成活率更高?”“为减少水体的有机污染,为金鱼生活提供良好环境,在鱼缸中种植净化水质能力较强的铁皇冠蕨?”……学校通过生物与环境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方案,形成创新小课题,并深入研究,培育出了一批乐观察、善思考、能研究的科学小创客。

几年的实践研究,我们体会到:

(一)结合实际,切身体验,完成课题研究是前提

实践表明,开展有效的生物与环境实践活动应结合本地实际,使学生看得到、摸得着,并且能切身体验,从而在实践中发现课题、实施完成课题的研究。

(二)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目的

要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资源挖掘和利用必不可少。学校成立了科技教育社区委员会,并将科技教育与学校德育教育有机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显示学校科技教育的特色优势必须纳入常规

从上述各个案例的内容来看,生物与环境的课题项目占了绝大部分,也将本校原有的生物环境的科技特色持续、有序的得到健康发展,优势更加显现,辐射示范范围更广。

参考文献:

[1]黄尔烈;安宪军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02-25

[2]应超校外科技教师指导科学探究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生物学教学.2011(11)

[3]杜秀艳《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开发的有效指导》[J].黑龙江教育(小学).2011(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