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剧梅派的声腔艺术

2019-09-10张琳

青年生活 2019年33期
关键词:梅派中和梅兰芳

张琳

摘要:梅兰芳大师在艺术事业上的刻苦专研和创新精神值得敬佩,其端庄大气之美,崇尚心灵美、仪表美是梅兰芳大师创造独特的梅派艺术。独创艺术,是其个性的体现。在学习梅派艺术的几年里,了解到梅派唱腔圆润甜美,自然流畅,较为平淡,被人们常说没有特点,但这清新自然的梅派唱腔才是其突出的特点,才是更为人所知的“易学”、“难精”。梅派演唱艺术取得的成就,使京剧旦角艺术推向的新的高峰,其具有端庄娴雅的古典美,含蓄的梅派韵腔,显现出内在的魅力。戏在人演!感受剧中人物的真实情感,以情代唱,以唱抒情。

关键词:京剧;梅兰芳;梅派;唱腔;中和

梅派区别于他派的首先是大方,自然,不买弄,拿捏的十分到位。梅先生意义中的中和,是源于中国文艺思想史上占主导地位,包容万物,天人合一的中和思想。梅先生的表演风格是细腻而不琐碎,平和又有味道著称。出生在梨园世家的梅兰芳,京剧自然与他有着不解之缘,祖父是与谭鑫培同一时代,为时人所敬的旦行演员,父亲也承其父业,工旦行,伯父是著名琴师与谭鑫培长期合作演出。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受到家庭的熏染也势必要子承父业,所以长时间的熏陶使梅兰芳对于戏曲表演艺术有了他个人独有的认识:“对于舞台上的艺术,我一向采取平衡发展的方式,不主张强调出某一部分的特点。”刚柔并重、不温不火,不拘于继承传统一工一行的表演方式,而是集唱、念、做、打于一身,把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特点中和,最终完成了“花衫”行当的创造每出戏的一言一行,梅先生不但要求每个动作必须合拍节,也使每个人物更完美,且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舞台上,呈现在观众面前。这种绚烂归于平淡,平淡中见功力的表演形式體现出古代的中和之美。

梅派艺术,内在美的表演风格,用雍容华贵、端庄大气来形容都不为过。甜润、优美、动听的唱腔,以人们形容的珠园玉润之美形成了梅腔。梅派念白,抑扬顿挫,色彩分明。从念白中分明喜、怒、哀、乐,内心中的痛苦与美好,塑造了一代又一代的历史人物。

一、梅派声腔的演唱特点

人们常说:气乃声之源。 从人物性格的塑造出发,演员应运用好气息的轻、重、抑扬顿挫,平稳的托住气息。梅派发声位置比较靠前,小腔丰富细腻,唱腔圆润平滑,声音宽甜明亮,旋律优美,柔媚至极。

艺谚中有这样一种说法:“腔无情,不见人,腔不巧,不见好,腔不美,淡如水”。戏曲的唱腔音乐是舞台塑造形象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许多京剧流派中,梅派的唱腔曲谱相对简单,声腔较为平缓,很少大起大落。梅兰芳大师通晓音律,讲究吐字归韵, 在字音与唱腔相互的承接上十分讲究。以皮黄唱腔作为基本,吸收了昆曲唱法的特征,咬字灵活、清润,梅派唱腔唱出的每一个字都是就由字头转到字腹,最后收住字尾,听起来更加的贴近生活,更显自然。他的唱法,始终保持住平稳的气息,旋律优美,自然流利。以润腔的技巧和行腔规律,创新出音色纯净饱满,感情丰富含蓄,韵味醇厚的唱腔体系,可以说是无腔不新,又无腔不失传统。梅先生的嗓音之宽,庄重典雅,越是高音,越是甜润,并加重尾音,恰到好处的强化女性声音娇柔的特点。这些被人们浅识的梅派知识,其实,说来容易,做到却很难。

二、梅派声腔音乐旋律特征

关于梅派的唱腔旋律特征,基础分为“五声性相邻音级进”、“四度跳进与五声性邻音级进”等。梅派唱腔拥有独特的音区和润腔方法:唱腔音乐音区比较高,多为上行的音调,呈现明亮的音色和婉转流畅的旋律,还有极具特色的从上行到下滑的尾音和倚音处理。在传统音乐音乐结构层次中属最小单位的腔音列,一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所构成的乐音音组。

腔音的用途是:使唱腔更有韵味;有助于行腔中“正字”;同时对唱腔的情感表达有很大帮助。

在唱腔中腔韵也有不同的层次结构,同时一般每一句戏词的旋律都是一个腔句、一对上下句所组成的是一个腔调,最终形成了成套的唱腔,就是腔套。京剧唱腔主要的腔系有西皮腔系,反西皮腔系,二黄腔系,反二黄腔系等等。其腔系可细分为西皮原板、西皮散板、西皮流水等,与西皮相似的腔系南梆子也可算在内。二黄原板,二黄散板等,另与之相似的腔体四平调也可纳入二黄腔系,还有反二黄原板,反二黄摇板等板式。

京剧唱腔既存在着固定的唱腔结构套式,又有独创流派自己的独特套式,也就此形成了流派各自独特的腔套结构,丰富了京剧唱腔音乐。

三、结语

梅兰芳先生在艺术事业上的刻苦专研和创新精神,是值得令人敬佩和学习的。梅派艺术崇尚中庸之道,其主要内涵是“中和”,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模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京剧艺术反映生活,主导生活,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无论是道德、人生、学习,处处影响着我们。梅兰芳大师用他的一生,创造出梅派艺术的精髓,演绎了丰富多彩的人生。京剧是梅兰芳的生命,梅先生演了一辈子戏,但对自己演技从未感到满足感。梅大师总是在不断地发现自身的缺点。用毕生的精力执着的探索与追求,终修成梅派艺术和梅派精神。艺术生命,将因梅派的韵律魅力而恒久远。

参考文献

[1] 参见仲立斌:《京剧梅派唱腔艺术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07)

猜你喜欢

梅派中和梅兰芳
万物通心
浅谈京剧梅派艺术中和之美
梅兰芳以情打假
浅析中庸之道与中和之美
浅析中庸之道与中和之美
梅兰芳以情打假
论《太真外传》青衣唱腔创作的超越意识
梅葆玖先生病逝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半碗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