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中培养目标实现路径的改进对策

2019-09-10吴梦菲

青年生活 2019年33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实现路径普通高中

吴梦菲

摘要:普通高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连接九年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桥梁和纽带,它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本文结合普通高中培养学生的实际需要,认为学校应严格按照普通高中培养目标实施教育,教师应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践行培养目标,合理优化普通高中培养目标的课程设置,保证各类课程的开设率,从而更好地改进普通高中培养目标实现路径。

关键词:普通高中;培养目标;实现路径

我国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可以说是普通高中教育性质和教育任务的具体化,其设定与表述也逐渐由大学预备、职业选择等外在工具性视角转向个体发展需求的内在视角,并且逐渐由笼统的共性要求走向具体的个性要求。我国的普通高中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每一名学生能够成功地进入大学生活做准备,还为了能够让每一名学生全面发展,为以后的生活做准备,因而,我国普通高中培养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

一、学校应严格按照普通高中培养目标实施教育

首先,普通高中是要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拥有一个成功的大学生活,同时要教育学生为终身学习而做准备。为此,需要学校能够帮助学生习得丰富的知识,为日后的大学生活做准备,还要帮助学生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愿望;其次,我国普通高中还应为每名学生的职业生涯做准备,这就要求学校在传授学生学术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课余时间,发展培养学生在日后职业生涯所必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兴趣,为就业做准备;第三,在升学和就业这两大培养目标下,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在日后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而做准备。為此,要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精神,将学生日常的学科知识与社会相结合,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二、教师应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践行培养目标

教师是实现培养目标的直接执行者,应该是国家培养目标实现过程中最强有力的执行者。在人与人所形成的交往关系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存在着互相影响的现象,教师的思想、情感、行为习惯、处事风格与原则等都将直接作用于学生,而学生作为直接的教育活动对象,深受教师影响是必然的。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明确“培养什么人”这一首要任务,对于国家制定的普通高中培养目标,更应该认真贯彻和落实。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应该把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定位于为高考、升学,应该为了学生的“全人”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要真正做到“教学生一天,育学生一生”。因此,教师在不断完善自我成长的同时,更应该把从事教育的初心,任教理念融入到培养目标中,以更好地促使普通高中培养目标与国家培养目标相契合。

三、合理优化普通高中培养目标的课程设置

按照国家的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设置,需要学校及教师都能够严格的遵从培养目标的要求,在课程的设置中,将原本培养目标中要求的课程都落到实处,为学生们开设第二课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让学生过度地去学习传统考试当中所需要考的内容,而是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培养学生的艺术性和实践能力。学校可以将培养目标中要求的课程分为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以学科类课程为主,活动类课程为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使学生不光掌握学科知识,还具有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单纯的课程只会让学生更加死板,过分注重考试的科目和成绩,而让学生走出去,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例如:让学生志愿者走进社区,普及法律知识,进而培养学生学法、懂法、用法的责任意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的责任感逐渐增强,是符合我国普通高中培养目标精神的。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四、保证各类课程的开设率

当前我国普通高中的课程设置主要存在课程结构较单一、非高考课程开设率较低等问题。课程的内容主要都是围绕着升学而设置的,这与我国普通高中培养目标相背离。这就需要在研究和确定普通高中的课程设置时,须将培养目标的精神体现在课程设置中,以培养目标为依据安排课程,在课程设置中体现培养目标的精神。在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中可以看出,实践类课程开设率是最低的,其次是像心理健康、通用技术、音乐、体育这样的非高考学科。在实践类课程中,学生能更好地接触社会,体味劳动和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和意义,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明确自我目标,也能更好地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普通高中在实施培养目标过程中往往忽略了音乐、美术、体育、心理健康、通用技术等非高考科目的重要性,并且不能确保此类科目开足课时,这与实现培养目标背道而驰。学习能力固然重要,但健康的体魄是学习和工作的保障;对艺术的鉴赏能力是感知世界、享受生命的保障;良好的心态是创造更多社会价值的保障。因此,我们更应该重视这些看似轻实而重的非高考科目的培养,学校也更应该保障此类学科的开设率。

总之,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目标也在不断调整变化和完善,从高中教育的“单一任务”——为升学做准备,到高中教育的“双重任务”——为升学做准备和为社会发展提供合格的劳动力量,再到高中教育为“全人”发展做准备,更好地改进普通高中培养目标实现路径。

参考文献

[1]周坤亮.普通高中教育定位的历史考察[J].全球教育展望,2014(03).

[2]朱新卓,严芮,刘寒月.基于过程的教育质量及其评价[J].高等教育研究,2015(5).

[3]石中英.关于当前我国普通高中教育任务的再认识[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2).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实现路径普通高中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教育部要求各地防止建设大规模普通高中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