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三数学教学中分层练习策略探析

2019-09-10王相强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31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策略

王相强

摘 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每一位学生都存在特有的学习价值。由于学生之间不同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和智力水平存在差异,接受信息和学习能力也就不同。统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全体学生发展,无法凸显个性化。为此,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探究分层练习的实施策略,优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练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1-0111-01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班级授课的组织形式比较普遍,服务了大多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促进他们在数学学习上智力发育水平的提高。但是此种形式存在一定弊端,学生之间数学素养差距比较大,数学能力两极化越来越明显,差生、优等生的标签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存在“身份”障碍,容易引发不同学习层次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为了推动每一位学生成长,关注学生情感动态,笔者将分层教学模式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练习,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1.分层练习在初三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优越性

结合目前初中数學教学现状来看,分层练习的实施首先有助于教师专业教育素质的提升,使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不断优化,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实际需求,最大化激发自身专业潜能。其次能够提升学生学习认知能力,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可以对一些基础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对于中等层次学生来说,数学学习更加主动和积极,对于优等生来说,可以在现有的学习能力基础上实现综合提升,最终呈现低层次向中层次靠拢,中层次向高层次递进,高层次向精英转化的局面。另外还有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通过实施不同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积极性和能动性,不再产生畏难心理,在学习中感到轻松,使学生主体性差异得到尊重。最后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思维能力往往决定着学习程度,在分层练习中,能够恰当地把握不同层次学生与不同层次问题之间的关系,每一层次学生思维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锻炼,在交流中也能擦出思维的火花,锻炼和发散自身思维。

2.初三数学中实施分层练习的教学策略

(1)挖掘教材内容,对教学因子实施分层

分层练习的首要步骤是明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了解和分析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平时测评成绩、课堂表现对学生进行分层,分别分为A层、B层、C层,学习能力依次降低。在此过程中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尊重每一位学生,维护其自尊心。完成学生分层后,要结合新课标教学要求,挖掘教材内容,将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潜在能力三者融为一体,实现教学目标分层。以“二次函数”教学为例,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层,A层次目标要求学生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二次函数解析式,B层次目标要求学生会建立简单的二次函数模型,并且能够从实际问题中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C层次目标要求学生理念二次函数概念,掌握二次函数公式和图像形式,体验利用数学方法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将学生和教学目标实施分层,为接下来的分层教学过程奠定基础,确保教学方法顺利实施。

(2)设置层次化问题链,培养不同思维能力

教学离不开问题的引导,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科学的提问方式和问题组织形式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唤醒已知的知识经验,提高探索积极心和主动性。因此在数学分层练习中借助提问,设置层次化问题链,按照A、B、C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将数学知识隐藏在问题中,通过思考与回答,活跃思维,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能力,逐渐掌握数学学习技巧,提升数学学习能力。以“圆的有关性质”教学为例,C层问题设计为:阐述直径、弦、弧、圆心角的概念和彼此之间的关系;B层问题:什么是圆周角定理?什么是垂径定理?外角与内对角有什么关系?A层问题:怎样利用垂径定理和圆周角定律进行计算和论证?总结解题规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选择不同例题或相同例题,让学生感受不通过层次数学学习的难易程度,准确把握自己的学习情况。

(3)习题练习分层,满足不同发展需求

分层练习的重点在于知识巩固环节,也就作业的针对性布置。对于C层次学生来说,主要紧扣教材章节习题,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于B层学生来说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增加一些应变题,强化数学思维和能力;对于A层次学生来说,作业设计以综合性和灵活性题型为主,在现有学习水平上进一步提升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数学综合素养。另外为了缩短不同层次学生之间差距,可以将练习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以供学生自由选择,这样学生可以尝试不同难度的数学问题,最大化激发数学学习兴趣,挖掘数学学习潜力,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能够实现共同学习,互相帮助,促进整体提升。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练习有着众多的优势,能够让每一层面的学生得到提升,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也有助于促进教师教学专业能力,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观。因此,数学教师要结合新课标教学要求,挖掘教材内容,充分了解学情,创新教学方法,实施层次化练习,让学生接受和认可数学探究,进而提升数学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学习信心。

参考文献

[1]韩丽丽.试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132+142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策略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Passage Four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