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利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2019-09-10倪德炼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36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计算能力小学数学

倪德炼

摘  要: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计算教学部分极为关键,只因其几乎广泛渗透于每一个数学教学环节,对最终综合学科教学效果起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与此同时,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以及科学教学措施层出不穷,情境教法渐渐脱颖而出,得到了教师们的认可。综合以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有效利用情境教学法的助力切实优化计算教学活动,推动学生数学计算能力逐步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法;计算能力

实际教学过程中,认识到情境教学法与计算教学工作的契合性以后,小学数学教师接下来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科学实施情境教学法,以将其应有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助力预设目标达成。具体而言,小学数学教师首先需要基于学生一直以来的学习表现而客观分析他们的计算能力水平、计算实践特点等,接着搜集、总结情境教学法,科学实施经验,最终综合自身教学习惯与特点,研究出更具适用性的情境策略实施方式,促进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提升。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现实问题分析

从当前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工作时,总是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与不足,而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发展。具体如:很多数学教师依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更多地强调大量练习活动而不知引用创新灵活元素,这就使得学生很难产生强烈的数学计算实践兴趣与热情,影响其学习效果;大多学生已经形成了惯性思维,认为只有在不断练习中才能真正提高计算能力,而对自我反思与经验总结活动有所忽视,这样学生们反而难以高效达成数学计算学习目标;计算器在小学生中间慢慢普及,而学生们则在体验到计算器便利性的同时慢慢变得过于依赖计算器,惰性增强,不再愿意自主进行笔算、口算,这一现象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发展等等。面对上述种种问题,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做的不是听之任之,而是积极主动面对,即可以适时引入情境教学法,并加以科学应用,优化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工作。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情境策略科学应用方式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活动中,情境教学法科学应用方式多种多样,下文主要就其中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数学计算练习动力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强制学生学习实践虽然可以取得一时效果,但却不利于学生持续学习进步,而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还在于学生本身。据此,平时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借助生活情境进行导入,以有效激发学生数学计算练习动力,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例如,平时在数学课堂上带领学生学习《多边形的面积》部分数学知识的时候,为了更好地完成计算教学任务,也为了顺利达到综合教学目标,我就进行了一定的生活情境导入活动。在实际导入教学阶段,我向学生们提出了一系列需要数学计算辅助解决的生活问题,其中包括“同学小王家有一个近似梯形的苹果园,上底和下底分别为120米和180米,已知其中每一棵苹果树占地10平方米,则这片果园一共有多少棵树?”“农民大伯老张在一块近似平行四边形的菜地种了胡萝卜,而这块菜地底边和高的长度分别是8米和6.5米,假设每平方米可以收获7.5千克胡萝卜,那么这一整块地可以收获多少千克胡萝卜?”等等,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并顺势引入了新课教学内容。受此导入教学活动中生活情境的感染,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深刻意识到数学计算的重要性,因而计算练习动力即明显增强。

(二)创设交流情境,培养学生良好数学计算习惯

平时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想慢慢拥有高水平的数学计算能力,不仅要注重实践练习,更要保证练习活动的科学有效性,否则终将难以实现既定学习目标。由此,平时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时常鼓励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益于学生在此情境中共同总结科学经验,逐步养成良好数学计算习惯,提高自身实践练习活动质量。

例如,平时数学课堂上带领学生学习《小数乘法》部分内容的时候,引导学生完成基础性的计算学习实践任务以后,我就留给了学生一定的独立交流探索空间。首先,我基于学生学习表现而确定了他们当前的数学计算能力水平,进而据此将学生尽可能均衡地划分到了各个小组,之后就鼓励各小组同学根据每个人的经验共同商讨良好计算方法与习惯。具体内容包括:注重审题,确定正确计算解题方向,提高数学计算的准确性;解出题目答案以后,不能急于做下一道题,而要再次审题并重新检查计算一遍,避免因为粗心出现解题失误;书写计算结果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准确规范,整洁清晰等等。在上述交流情境中,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认清自己计算行为中的优缺点,从而坚持优点的同时根据他人建议改正缺点,为自己慢慢养成良好数学计算习惯提供助益,最终促进自身数学计算能力达到较高水平。

(三)营造竞赛情境,增强学生计算思维的敏捷性

一般而言,衡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标准不仅仅在于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也在于学生的计算速度,而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计算思维提出了较高要求。鉴于此,平时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就要经常组织学生参与计算竞赛活动,使学生在此竞赛情境中得到有效锻炼,迅速增强计算思维的敏捷性,推动自身计算能力稳步提升。

例如,平时基于《分数乘法》部分内容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后,我不仅为学生布置了需要独立完成的计算练习作业,同时还亲自组织学生们进行了一次数学计算竞赛活动。在此过程中,我首先设计了一系列相关计算习题,其中包括“某养鸡场一共有3000只鸡,其中蛋鸡占3/5,请问蛋鸡的数量具体是多少?”“小张家一共有4/5吨煤,每天可以用掉1/20,请问小张家10天一共可以用掉多少吨煤?”等等,同时借助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设备将各个习题展示给了学生,接着我要求学生尽可能以最快的速度解答此系列习题,最终哪个同学能够最快、最准确地计算出各个习题的答案,我则给予这个学生丰厚奖励。在上述借助竞赛情境所进行的教学活动中,受竞争紧张氛围的影响,每一个学生都需要集中注意力快速思索计算习题,由此他们的计算思维就得到了很好地锻炼,逐渐变得更加敏捷,数学计算能力大幅度提升。

四、设计实践情境,给予学生计算应用锻炼机会

学生学习拥有的数学计算能力只有应用于实际才能真正体现出应有价值,但实际生活情况往往是较为复杂的,因此单凭课上的基础学习活动,学生通常难以达到预想目的。因此,平时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就要经常为学生设计一定的科学实践情境,给予学生综合性计算应用锻炼机会,助力其数学计算能力提升。

例如,带领学生完成《分数除法》部分课堂教学任务之后,我基于一定计算教学目标为学生设计了系列实践练习情境。如:我会先告诉学生们教室里每一套桌子和椅子的价格比是5:7,接着就鼓励学生在课下时间去了解一套桌椅一共多少钱,那么他们自然会得到102元这个数字,之后学生们需要求解桌子和椅子的价钱分别是多少;我要求各个学生回家以后用尺子准确测量自己与妈妈的身高,接着据此计算妈妈与自己身高相比所得比值是多少等等。在上述系列实践练习情境中,学生们几乎都得到了应用课上所学知识进行有效锻炼的机会,因此不仅夯实了基础知识,同时还获取了丰富的计算应用实践经验,因而数学计算能力得以显著增强。

总之,在平时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各任课教师不仅需要认识到情境策略的重要性,更要着力就如何科学实施情境策略进行系列研究活動,从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锻炼环境,有效推动学生数学计算能力逐步提升到预想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顺学.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9):253.

[2]刘栢麟.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9):157.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法计算能力小学数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中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进阶式培养策略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法探讨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