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菜篮子”到“中国服装第一街”
2019-09-10祝浩泉马雷
祝浩泉 马雷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高速发展,杭州的边边角角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江涂到杭州人的“菜篮子”再到如今的“中国服装第一街”,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的同时,一个“崭新”的四季青服装市场正大步走来。
“十三亿中国人,人均一件衣服来自四季青”,这是四季青服装市场十年前就一直流传的一句话。不仅如此,喜欢四季青服装市场的年轻人还给它取了一个可爱的昵称“小四”。祝浩泉,作为四季青服装市场的第一代人,更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批长在红旗下的小学生,他把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季青的改变,特别是服装市场成立的前后变化,全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从停车场到服装市场
我今年七十多岁了,所以我了解到的四季青肯定和年轻一代不同。你们现在看到的四季青很繁华,可在半个世纪以前却是一片荒凉江涂。上了岁数的杭州人可能都知道,1984年之前这里叫作“四季青人民公社”,1984年改称为“四季青乡”。在那个时候,我们四季青的主要使命就是解决杭州人民的吃菜问题。
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四季青已经有近三万人口了,耕地却仅有5600亩。这样算起来,人均耕地只有不到二分地,因此长期只能依靠商品粮。1969年春天,四季青公社开启了围垦江涂造良田的战役,通过整个公社的努力,使四季青成为了杭州名副其实的菜园子。从人多地少、口粮明显不足再到杭州主要的蔬菜供应地,四季青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了。
当然,四季青服装市场的创办在这样的背景下是经历了重重困难的。四季青服装市场这个位置以前是个停车场,全国各地开往杭州的大货车很多都停在这里。原来杭州城区以铁路为界限,铁路以西为城区,以东是郊区。但1988年的时候,秋涛路变成了城区,统筹后这里不让停车了,就空了起来。当时江干区委区政府的愿望就是把这个地方办成一个市场,把乡镇的产品集中起来。但我觉得这根本不可能,每个企业都在生产,再大杂烩整合起来,放在当时的年代是很难实现的。
1989年初,四季青市场仅仅有54万资产,定在国庆节开张,两个月就匆匆忙忙建好了。我当时在一个村里任职,做梦也没有想到,四季青市场是管委会主任叫我来当的。我来的时候距离开张只有半个月的时间了,没有办法,只好“赶鸭子上架”。那时候国庆节假期只有一天,来的人肯定少的嘛。当时只有两个店铺有生意,一个是村里一家面包厂卖面包的,另一个是五金厂,其他都没有生意。3号那天更是冷清清,没有人。4号开店的人都开始闹意见了,我们就协商说1989年10月到12月这三个月店铺免房租,但他们免费经营也不肯。搞好了大家捧你,搞不好大家都退了,那时候我流了很多的眼泪。
从没人看好到百强市场
市场刚开业,面临着许多困境,所以政府统一派大家到义乌做市场调研。那时候只能坐客车,条件很艰苦,一路上很是波折。
改革开放初始的义乌,大家是自发地到马路两边摆摊的,那时候只要把商品一摊就算可以经营了。到了1982年,义乌人民政府才发文成立了义乌小商品市场。义乌接待办主任给我们提议,四季青市场应该卖菜。他说四季青的蔬菜很出名,但没有做服装的基础,当地也没有资源,改成服装市场肯定改不好的,你们只能办蔬菜交易市场。谈了一个多小时,没有办法,我们又辗转到诸暨。当时不像现在有高铁,我们中午坐客车出发到了诸暨已经是晚上了,只能先找个旅馆住下,结果第二天见到诸暨的负责人,他也说四季青服装市场办不好。
接连碰了两个人的壁,我也并没有死心,回来就骑着自行车去见税务局领导。终于,在税务局这里,我“讨”到了“税税包干”“放水养鱼,培养税源”的优惠政策。政策拟定下来了,每个经营人一个店铺,每个月税收59.6元,我们第二天就派了七八个人到温州招商去了。通过《温州日报》的招商广告,我们吸引了45家颇有经验的温州业主入驻。就这样来来去去花了一个月的时间,1989年11月26日,四季青服装市场第二次开张,可以说腾飞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的。
到了1993年,四季青服装市场的营业面积已经从原来的7000平方米扩展到了5万平方米,摊位也从最开始的45个增加到了2000多个,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服装市场,并跻身“全国百强市场”的行列。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四季青服装市场在造就许多财富传奇的同时也见证着杭州城市的巨大发展,交通越来越便利,住房越来越舒适,人民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建国初期,国内住房供给模式比较单一,三代同堂挤在一个30平方米的房间里再正常不过了。所以当时厂里的老板都是住在我们四季青农民家里的。七十年过去了,杭州人均居住面积涨了七倍多,生活品质提升了,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了,一家三口住在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里现在是比比兼是了。
七十年来,杭州人民除了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审美需求也发生着显著的变化。曾经,人们用布票买布料做衣服,慢慢地大家可以到商场里面试衣服、买衣服,再到现在甚至可以足不出户网购了。我小的时候是很难穿到新衣服的,逢年过节的时候才有可能穿上一件,而现在的衣服却物美价廉,随随便便就可以买一件。以前服装样式很单一,而现在市场里店铺卖汉服的、文艺风的,什么风格的都有。
2006年的时候,“四季青服装特色街”被中国联合会认定为“中国服装第一街”,这是对我们发展的肯定。2008年,九堡新市场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商铺数量2500个,和另外四大专业市场组成了中国四季青服装交易中心。四季青服装交易中心的启航促进了杭州服装产业链的升级,也加快了城市东部商业繁荣的进程。
我和我的孙子祝嘉君相差四十岁,在一次有关四季青的话题讨论中,他也认为这三十年四季青服装市场的发展突飞猛进,除了商场面积,装修程度、服装款式也是日新月异的。原来这里是杂乱的市场,如今这里是可以媲美国内外打卡点的潮流胜地。原来很多商户是去广州拿货再到杭州进行售卖的,现在杭州原创自产自销的品牌正越来越多。三十年的演变,商户也在一代一代更替,80后已经成为四季青服装市场的绝对主力。
从批发市场到互联网转型
我还清楚地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淘宝还没有诞生的时候,各地的服装批发市场是服装流通的最主要的平台。电商的迅猛发展,迫使曾风光无限的北京动物园等批发市场关门。我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了,但还是很认可服装市场互联网转型的。因为光靠原始的积累客户肯定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发展,所以要跨入信息时代,和时代接轨。
虽然我们身在电商之都——杭州,但我们的转型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二十一世纪初,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的快速发展,四季青城市化、市场化大大加快。与此同时,四季青服装市场的创新发展之路也从未停歇,始终跟着市场导向走,深入年轻人群体。
直播是现在人际与大众社交双重的互联网互动,有着超高的人气,四季青直播机构也一直努力在做。我的孙子留学回来后,吸取了国外的先进经验,在做互联网转型工作,他一直在摸索、创新自己的模式,特别是市场直播的模式。很多老年人对现在的网红经济不是很理解,但是我知道一些网红小姐在店铺里做直播,既要大声吆喝又要把衣服穿起来给顾客看,是非常辛苦的,一大早起来忙到晚上,有时候饭都没时间吃。2018年,公司直播业务销售达7000万元,初创佳绩。今年3月,第三届淘宝直播盛典上,四季青直播机构从500余家直播平台新机构中脱颖而出,荣获2018年度新锐机构奖!
孙子和我讲,市场直播十分火热,机构有专业的运营团队从主播数据、直播内容、粉丝维护等各个方面来理顺直播的节奏,还有招商团队能让主播接触到更多不同类目、性价比更高的产品。许多昔日的档口老板娘成为了人气主播,四季青机构主播老板娘爱丽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成为了有着12万粉丝,每场平均观看10万以上且可以带货20万乃至更多的人气主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我管理企业也有四十多年了。现在大家看四季青服装市场是多么辉煌,但过程的艰辛只有我自己才能体会到。正因为如此,我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不忘初心主题教育开展的重要性。沒有共产党,没有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四季青。
祝浩泉系四季青服装集团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