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国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起因的比较
2019-09-10曹雪莹
曹雪莹
摘 要:美国金融危机的起因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住房泡沫;金融机构违规操作、盲目创新;监管机构的失职与政策的失误。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两次危机发生的原因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这些国家金融监管不力以及危机爆发后采取的措施不力。在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的今天,至少可以警示我们:既要施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规范金融行为、适度消费、加强监管,又要维持人民币的适度稳定,避免大起大落。
关键词:美国;亚洲;金融危机;起因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特点。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概况和起因
美国金融危机演变共经历三个阶段:一是债务危机,借了住房贷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引起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流动性的危机。这些金融机构由于债务危机导致的一些有关金融机构不能够及时有一个足够的流动性对付债权人变现的要求。第三个阶段,信用危机。就是说,人们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金融活动产生怀疑,造成这样的危机。
从起因上看,美国2000年新经济泡沫破灭后由于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和次级抵押贷款政策,以及金融市场的过度证券化、风险对冲基金的高杠杆率导致了商品价格的迅速上升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随着2006年以来利率的不断上调,房地产价格急剧下降、次级贷款违约率提高,导致金融机构持有的次级债券产品迅速贬值、出售的信用违约掉期(CDS)产品面临巨额赔付,从而引发了此次金融危机。更深地讲,源于美国自上世纪以来实施的的一系列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所导致的二元经济结构。这种二元经济结构的核心是:贫富悬殊急剧扩大,收入差距急剧扩大。在这近三十年的时间里,美国经济的一个巨大特点就是金字塔顶尖的过度“繁荣”,和广大的中下阶层的的持续衰退。美国当选总统的经济顾问把它称为“宁静的衰退”。这种以收入不公为核心的二元结构是这次危机的真正黑手。具体而言,美国金融危机的起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住房泡沫
危机源于美联储从2006年开始执行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从2006年到2010年,美联储开始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将联邦基金利率从6.5%降到1%,以应对互联网泡沫破灭对美国经济增长造成的不利影响。为了应对2000年前后的网络泡沫破灭,布什在格林斯潘支持下推行令富人受益的减税政策,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利率,联邦基金利率由6.5%降至1%的历史最低水平,并且在1%的水平上停留了一年之久。
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发宽松的信贷条件,房贷利率明显下降,30年固定按揭贷款利率从2005年底的8.1%下降到2008年的5.8%,一年可调息按揭贷款利率从2005年底的7.0%,下降到2008年的3.8%。房贷利率的降低被认为是带动21世纪以来的美国房产持续繁荣、次级房贷市场泡沫化的重要因素。同时,美联储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了国内的需求,引发全球贸易不平衡的加剧,当新兴经济体积累了大量的美元之后又形成国际金融资本流入美国为主的市场,进一步推动了房价等资产的价格,加剧了资产的泡沫化。而从2009年6月到2010年8月,美联储改变其低利率政策,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升到5.25%。连续升息提高了购房借贷的成本,这强烈地抑制了市场需求,引发了房价下跌,以及按揭违约风险的大量增加,最终导致了次贷危机的爆发。
同时,过低的利率也直接刺激了民众的贷款投资热潮,越来越多的生活状况不稳定的民众通过银行贷款加入到购房者的行列中,正是市场对美国房市前景普遍预期过高,极大的刺激了美国房市,房价在2006年至2010年飞涨了大约85%,为次贷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种子。美国人的超前消费观念举世闻名,其做法曾经被国内新闻媒体大肆宣传。一旦全民超前消费,而且通过信用卡和举债等方式广泛使用,不管消费者是否有信用,是否有能力偿还,都可以通过银行和其他非金融机构借钱或融资,那就危险了。
(二)金融机构违规操作、盲目创新
美国的金融衍生品在近几年发展很快,其复杂程度也日益加剧,在这轮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过程中,一些银行和金融机构为追求高额利润,利用房贷证券化的机会将风险转移到投资者身上,降低贷款信用门槛,导致银行、金融和投资市场的系统风险的增大,甚至故意将高风险的按揭贷款产品打包到证券化产品中去,向投资者推销这些有问题的按揭贷款证券。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华尔街投行将原始的金融产品分割、打包、组合开发出多种金融产品,根据风险等级的不同,出售给不同风险偏好的金融机构或个人,在这个过程中,最初的金融产品被放大为高出自身价值几倍或十几倍的金融衍生品,极大地拉长了交易链条。因为CDO(担保债务权证)等金融衍生品蕴含的巨大利润,美国几乎所有金融机构都参与其中,商业银行、保险机构等等,都大量持有CDO等债券,无论美国本土还是海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了對这种金融产品近乎疯狂的追求。本应承担风险评估责任的评估公司也因追求自身利益没能有效地履行职责,从而使得这些严重的高风险资产得以顺利进入投资市场。当这种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危机的爆发就成为一种必然的结果。美国房地产的泡沫,也通过这类金融衍生品将风险扩散到了全球范围,这也正是次贷危机为什么能够波及到全球范围的原因。
(三)监管机构的失职与政策的失误
次贷危机产生的深层制度原因就在于对金融监管存在缺陷,美国金融监管机构对次贷及各类衍生产品的发行规模和数量没有控制,监管力度的松懈以及对市场潜在金融风险的忽视,都是监管不力的表现。放松监管一向是格林斯牌所推崇的管理之道,也正是他担任美联储主席的这段时间里,美国央行降低了抵押贷款的标准,导致相当一部分信用或生存状况不佳的贷款人以低廉的成本通过贷款购买房屋;美国监管机构对市场评级机构监管不严,也导致了评级机构在对次贷相关产品评级时的主观性,在大范围调低次贷相关产品的评级时,极大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加深了投资者的恐慌情绪,最终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恐慌。自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监管机构放宽对银行和证券公司的监管之后,银行和证券公司可以合法地把很多亏损的投资科目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以达到迷惑投资者的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监管机构本应当从现实出发制定新的更加详尽的规定,以打击这种有害金融市场的行为。但是遗憾的是,监管机构的失职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这类对市场有害的行为,并为最终危机的爆发酿下了恶果。
二、亚洲金融危机的概况和起因
(一)内部因素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内部,是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和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导致。新马太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具体表现在:
1.宏观经济结构失衡、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外汇政策不当
东南亚经济发展过热,泡沫经济与虚假繁荣掩盖了宏观经济的结构失衡,致使银行不良资产剧增,为金融的良性运转埋下了隐患。;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表现在: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金融监管不力、金融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以及韩国的中央银行由于放松了对外债的管理与监控,致使企业和商业银行得以大量借入短期外债,大量外资的流入也加剧了经济的泡沫化。同时,上述国家在对金融风险的防范上也缺少有效的机制;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
2.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导致不良资产、外债的膨胀
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外资、外债结构也不合理。过度强调外向型经济的作用,致使外债、特别是能直接影响本国货币对外汇率的短期外债负担过重给国际储备造成很大压力,致使外汇市场一有风吹草动便动荡不安,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
结束语
通过对美国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的起因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两次危机发生的原因不同:美国金融危机是由宽松的货币政策、金融机构的违规操作、全民超前消费和监管不力造成的,亚洲金融危机的起因是由泰国放弃固定汇率制、實行浮动汇率制、泰铢贬值和国际金融炒家的投机行为造成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这些国家金融监管不力以及危机爆发后采取的措施不力。在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的今天,至少可以警示我们:既要施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规范金融行为、适度消费、加强监管,又要维持人民币的适度稳定,避免大起大落。
参考文献
[1] CCTV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栏目组,<<中国经济十年螺旋:从走出危机到走入危机>>,机械工业出版社
[2] 中国产经新闻报(2008.11.17)聚焦华尔街?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