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体育教学方式,加强小组互助合作
2019-09-10曾喜佳
摘要:在体育课堂上,要转变教学方式,加强小组互助合作,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有助于帮助他们建立精神家园,丰富情感,提高学业成就和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因此,我们要努力转变学生的角色,打破教师的传统观念,通过小组互助合作,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合作;互助;体育;教学
由上述案例可知,该节体育课旨在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力量。一般情况下,我们对学生采取的力量训练主要有俯卧撑、引体向上、平板支撑等活动,但这些活动形式都是单个人的行为,较为枯燥乏味,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在这节体育课中,我们选择拔河作为我们的教学手段,以达到加强学生力量的教学目标。其原因在于,拔河作为一种游戏喜闻乐见,学生可能从小学开始就有所接触,他们更能从中体会到乐趣;此外,有别于我们上述常用的力量训练项目,拔河是一种集体项目,学生参与度高,每个人都能从中有所感受,训练强度也会更大,力量训练效果更明显。
当然,在本节课上,我们对以往的拔河规则进行了适当地调整,从过去形式单一的竞赛拔河转变成了平衡拔河,并要求学生通过平衡拔河来共同完成一系列任务。这样,我们就将拔河双方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学生也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当前的体育课堂,我们要转变教学方式,多以“互助合作”为目标,设计并组织开展体育活动,帮助学生在学校就树立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的观念,从而为他们日后成为一名社会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何谓互助合作学习
互助合作学习是指基于一定的学习目标,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由至少两名学生结为小组,明确彼此的责任分工,互相帮助,共同取得进步。前苏联教育学家维果斯基曾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即我们制定的目标,既不能触手可及,没有任何挑战性,也不能好高骛远,完全无法实现。目标好比树上的苹果,“最近发展区”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伸伸手,踮踮脚,跳一跳,能够得着的“苹果”。互助合作学习正是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而提出来的,正因为有“最近发展区”,那么通过人们开展互助、合作,就能达到目的。可见,互助合作学习应有如下之义:
(一)建立多元的对话关系
在紧张、严肃、高压的填鸭式课堂上,互助合作学习是无法开展的。互助合作学习要求我们必须在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都建立起平等、双向的对话关系,通过沟通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正所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对于暂时落后的同学不是讥笑讽刺,而是主动给予帮助,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让他们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同学之间你追我赶,良性竞争,而不是互相诋毁、互相打小报告,生怕对方超越自己。平等、多元的对话关系一旦建立,人们都会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团结的力量及人性的光辉。
(二)呈现民主的人文关系
在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有个片段,威严的校长由于学生没有按时提交毕业设计,就一意孤行地让其无法毕业,最终导致该生上吊自杀。请试想,一所学校由校长专政,校长听不进师生的任何意见,总认为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只要稍有违抗,不管是谁,都会受到惩处,这样的学校即使能发展,也只是昙花一现,止步不前。互助合作学习要求学校环境,无论是物质环境还是精神层面上的,都要呈现出开放、包容、民主的合作关系,让学生来到学校就如同回到了家,轻松、愉悦而温馨。课堂上亦是如此,尽管教师是领路人,但在前行的路上总会遇到难题,毕竟探索学问的过程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有耐心、爱心、责任心,带领学生一起去探讨,去找寻问题的答案,鼓励学生多犯错、多发现,提倡发散思维、举一反三。
(三)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
如今,有的学校师生关系紧张,矛盾重重,教师严重体罚学生、学生对教师采取暴力侵害等新闻屡见报端。在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扮演着主要角色,教师只是一名指导者、监督者、旁观者。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目标,他们同处一条船上,为了让船划得更快,他们必须劲往一处使,如果他们之间产生矛盾、意见不合、不齐心,都会影响小船前进的速度与安全,所以他们需要互助合作。“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这里,教师与学生相互学习,碰撞思想,产生共鸣,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按照其想法去做,而不是对教师的话盲目听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即使出现了错误,学生不会怪罪于教师,教师也不会一味地指责学生,而应该共同反省,不断反思,查找不足。
(四)开展自主的合作探究学习
传统的应试教育总试图追求问题的对错,想方设法给每个问题列一个标准答案,要求学生通过死记硬背也好,还是理解记忆也罢,不管采用何种途径都要将标准答案记住,并能在考试时准确无误地回答出来,这样的教育教出来的学生会死气沉沉,毫无创新可言,其思维必是机械的、僵化的、局限的。而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是以至少2名同学组成的小组为单位,强调共同学习,团队意识,集体合作,自主探究,集思广益,这样的学习效率更高,积极性更强,学生也会乐在其中,收获更多。
二、互助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意义
小组互助合作學习不是简单地将教师课桌椅摆成几人一组的形式,而是实实在在地对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进行变革,这有利于推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加速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丰富课堂教学文化,促进课堂教学朝着内涵化、纵深化方向发展。
(一)建立精神家园
我初中所在的班级是一个非常团结的班集体,记得那时为了中考都能考上一所理想的高中,全班同学卯足了劲,即使在课间也能看到三两名同学围在一起讨论问题;碰到难题,有的同学已经想出如何作答,其他同学也不甘落后;在班里没有所谓的“差生”,只有不努力的人,只要肯努力、肯问,都能在身边找到“老师”解答你的困惑。正因为建立了这种互助合作学习的机制,搭建了互助合作学习的平台,养成了互助合作学习的习惯,整个班级凝聚力增强了,也变得更温暖、更有人情味。通过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学生学会该如何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学会与人合作,明白孤军奋战是不可能生存的;形成开朗乐观的性格,懂得奋斗的道路上并不孤单,不管是迷茫、困惑,还是不安,都只是暂时的,在这样的班集体中成长,精神富足而丰润。
(二)丰富学生情感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上课,学生打岔提问,可能会引起教师的不满、其他学生也会认为你在干扰课堂秩序;在自习课上,学生之间讨论问题,可能也会被认为是“捣乱”、“搞小动作”、“影响别人”。然而,在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可以自由地交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无需顾忌他人是否会觉得你的想法很奇怪,不用担心别人会对你投来异样的眼光,更不会瞧不起你、贬低你。通过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学生不仅可以解决学习上的困惑,还可以相互倾诉,将生活中的烦心事告知对方,这样学生能拥有平和的心态、良好的心境、积极的情绪,这也会反过来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增进彼此的友谊。
(三)提高学业成就
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能加深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让他们更懂对方,从而使得整个班集体变得更加团结,而通常情况下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一个团结互助的集体往往是人们所向往的,这正是人们在求职时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他们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学生喜欢這个充满爱的班集体后,他就会爱上学习,爱上上学,觉得上学就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当学生内心充满爱,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学生之间互助合作地学习就更加主动、内化、发自内心,进而学习肯定会取得进步。相反,如果学生从心理上就害怕学习,总是想方设法逃避学习,那么他自然就不喜欢学校,上学对于他而言就是最大的痛苦与负担,这样他的学习成绩当然无法提高。在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相互鼓励,相互指导,相互评价,慢慢地,学生之间差距缩小,成绩大幅提升。其实,新闻报道上一些“最牛宿舍”、“最牛班级”反映的正是团队、集体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人,人生在世,不可能不与他人打交道,要想获得一番成就,仅靠个人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班集体就是社会的缩影,如果我们把班集体分为一个个小组,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能教会学生与人相处之道,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他们的情商。曾听说这么一个论断:“人要想成功,智商低一点可以,但情商低点却万万不可。”我十分认同这个观点,智商不足可以通过后天多学习来加以弥补,而情商往往反映了一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更多的是他们要懂得如何与别人交流、合作,学会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既将自己的观点准确地传达,又让别人听起来感觉很舒服。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方式正是人们社会化的体现,它能为学生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心理基础。
三、加强互助合作学习的要求
(一)转变学生的角色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通常都是教师先进行动作示范,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动作反复练习,最终实现教学目标;而互助合作学习方式则是教师事先说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加上自己的理解,通过小组互助合作,不断讨论,再将无法解决的问题反馈给教师在课堂上集体讲解,进而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可见,在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既充当引路人的角色,抛砖引玉,学生互相帮助,自主学习课程内容;教师又是一名监督者,把握课堂节奏,维持课堂秩序。因此,互助合作学习方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打破教师的观念
曾经看过一个关于“孩子的理想”的调查,结果显示有多于60%的孩子长大后想成为一名教师。对于这样的结果我并不吃惊,但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这群孩子之所以想成为教师,并非想教书育人,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仅仅认为教师的权力大,学生对于教师的安排只能无条件服从。我们不难看出,在中国,一直是教师具有绝对权威,而学生处于弱势,如今有的教师仍然秉持着这种观念。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方式要求我们必须打破教师的传统观念,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他们都有各自的权利及要履行的义务。教师应该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样才能彻底改变对立、冲突的师生关系,我们的校园才能更加和谐。
(三)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教与学相脱节的问题,从教学方式看,教师满堂灌,学生却认为枯燥乏味;从教学结果来说,教师自认为良苦用心,学生却不知其所云。究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不了解学生的需求,不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去开展教学活动,而学生也不认同教师的教学方式。互助合作学习要求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这一年轻群体的特点——精力旺盛,喜欢探索,享受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的快感、认同感和价值感,希望获得别人的关心与关注,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将他们吸引到课程中来,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 潘雪峰.我们走了多远——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2
[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4
[3] 孙云晓.教育的秘诀是真爱[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7.4
[4] 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8
[5] 李大春.实验新课程与体育教师谈心[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
[6] 许传利.教育细节的深度反思[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
作者简介:
曾喜佳,男,汉族,广东揭阳,艺术与体育系教师,体育讲师,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揭阳市榕城区仙桥镇。
(作者单位:揭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