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2019-09-10刘世海
刘世海
阅读能力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会使人受益一生。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阅读能力培养,关键在于培养阅读兴趣,扩大词汇量。培养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这不仅能在现阶段大大提升其自身素质,更是为他进行后续中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石。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浓厚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时,首先要做到讓学生不觉得这是一件无聊的事情,让学生喜欢朗读,并且愿意主动朗读。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应该以小学生现阶段的发展特点为基础,通过适当的手段让学生首先对朗读感兴趣。教师在学生朗读过程中,可以通过现代的教学工具来辅助,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沉浸感,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于朗读的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由于小学生处在表达能力较弱,但是模仿能力较强的发展阶段。所以, 教师在进行文章朗读训练时,应该给予学生适合的朗读方法的引导。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朗读不仅能把学生的情感融入到文章当中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更能够耳濡目染地养成良好的朗读方式,进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断改进大声朗读的形式,使每个学生都能读一本好书。例如,有些文章中有很多文字,学生在充分理解文字后,可以按角色排练语音课本的内容。最后,通过教师点评或者学生互评的方式, 对于每个学生朗读的不同的效果给出相应的评价,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需要用多夸奖,多鼓励的方式进行评价。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是他们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因此,要潜心设计教学内容,创设丰富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精心设计导语,一段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能抓住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使学生有目的阅读。但要注意到,提出的阅读要求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过浅容易引起学生浮躁;最后,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为学生创设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如可以结合学生年龄和教材特点,采用朗读竞赛、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乐趣,为学习课文内容和养成阅读习惯奠定良好基础。
二、 丰富阅读训练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进行阅读训练的开始阶段,需要教师首先带头进行文章朗读。这样的好处有,第一,教师带头朗读,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恰当的语速, 语调等进行文章的朗读,带有感情的进行朗读时,会让学生对作者的观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第二,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其次,教师可以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来设计阅读课程的朗读部分,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辅助,例如为学生朗读内容配上相关图片或背景音乐。这样通过教师配合学生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朗读活动中来。另外 教师可以在进行朗读之前向学生展示文章写作的背景以及文章的情感线索,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来表现作者当时的心理状态。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课文中更深层次的情感,激起内心的波澜。
在进行学生语文阅读训练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关键。朗读和默读相互结合,对于提升语文阅读能力有重要作用。朗读是培养良好语感的最佳途径,在朗读的过程中,语言以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合的形式同时刺激着读者的大脑,需要他即时破译这些符号,并将之还原为思想、形象和画面。朗读还有利于理解字、词、句、段在特定语境中的特定含义和作用,有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而默读要求阅读速度快,在阅读过程中对于文章含义和作者感情进行深入思考,能让学生在默读中去感受、去理解、去欣赏、去记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各种语言的法则规律、手法技巧。在教学中需要将朗读和默读相结合,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抒情性较强的语言以朗读为主,叙事性较强的语言可以默读为主;以欣赏记忆为目的以朗读为主,以了解内容为目的以默读为主。同时,在学生阅读中,要使其掌握基本阅读方法,做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从而使学生真正懂阅读,会阅读,能够从正确阅读中终身受益。
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要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主动阅读、热爱阅读、享受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养成学生在阅读中自觉、专心思考的习惯。利希顿堡说:“读过书的人们记得不多,是因为他们思考得太少。”因此,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要专心致志,静下心来体会文章的意境;其次,要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并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产生共鸣,这样才能达到深刻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一方面可以把文章精彩优美的语句和片段摘录下来,学以致用,在需要时参照借鉴;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养成写作的习惯,在阅读之后的感受或仿照文章的思路模式等进行习作,运用文章里新学到的词汇进行遣词造句等,可以促进学生语言的储存和积累,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要注意适当介绍符合小学生接收水平并能引起他们阅读兴趣的读物给他们阅读,从而使他们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有所收获。
四、激发学生在阅读中的创造性
通常,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时间有明确的教学任务, 因此很难有大量的时间来让学生精读文章。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 开展一些与朗读相关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小学阶段, 采取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朗读兴趣和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在课堂上, 教师使用音乐朗读或模仿朗读来进行比赛,使学生有成就感, 从而激发朗读的积极性。下课后, 学生可以分组朗读比赛。 学生可以互相学习, 逐步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和阅读水平。真正的阅读形式应该是互动式的,而互动式的教学形式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同步参与。另外,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仅仅靠课本和师生互动是不够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到课外主动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读物,提醒学生及时记录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提高了他们自主思考、大胆提问的信心。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探索性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学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不仅具有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作用,而且还能帮助小学生塑造人格,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要想在阅读教学中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就应该将学生放到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上来,以学生为本,明确教学环节和目标,每进行一步,都要让学生有所获。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阅读中的亮点,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并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