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新经济,推进新工科建设

2019-09-10山东科技大学

教育家 2019年32期
关键词:工科校企专业

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将新工科建设列为综合改革、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培养一流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以一流专业建设为重点,充分利用行业和地方资源,对接国家发展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现了学校工程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为推动全国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贡献了力量。

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提升专业建设内涵。学校依据生源质量、培养质量、就业质量、社会评价等指标建立科学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强化煤炭行业特色,厚植区域特色,强化专业内涵建设,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布局。2017年以来,学校停招了12个本科专业,新增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5个新工科专业。6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5个专业列入教育部卓越计划,获批山东省立项建设一流学科5个、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9个、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5个、省卓越计划专业2个、省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计划2个。

完善多主体协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一方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政校企多主体协同育人模式。聚焦国家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战略,吸引多方社会资源参与新工科建设。学校充分发挥合作发展委员会和理事会作用,实现了山东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青岛市对学校的合作共建,与山东能源集团合作共建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学校联合青岛西海岸新区政府、阿里巴巴集团、青软集团,成立了中国北方第一所政校企共建的大数据学院。与腾讯等公司共建人工智能学院,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共建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山东电网、山东海联讯信息、青岛研创电子等单位合作,成立了智慧能源大数据研发中心、智慧城市系统研发中心、海洋大数据与高性能计算实验室等联合实验室,每年校企、校所合作招生600余人。

另一方面,拓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本硕博连读。面向产业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需求,实施本研分段衔接的知识结构、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及配套制度体系,形成多渠道的学生发展路径;建立适应不同培养方案的选课体系,完善不同专业的学分确认机制。

构建面向新工科的实践平台,完善工科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學校不断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与实验室建设,以15个国家级、省级实践教学平台为龙头,系统构建实验教学、虚拟仿真、实习实训、创新创业实践资源与开放共享平台,实现对“通用—实践—创新—职业”能力的综合培养。在企事业单位建立校外实践基地543个、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2个。强化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设置创新创业必修学分,在通识教育选修课中设置创新创业模块,完善“全过程、三层次、七模块、三结合”实践创新教育体系。广泛开展大学生科技立项、专利研究、学科竞赛等活动,构建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出台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实施校、省、国家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3年以来,学生参加“挑战杯”等高水平竞赛1023项,获省级以上奖励10466项,其中国家级3829项。2018年获评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学生科技创新排名全国第42位,学生授权专利全国排名第一。

围绕新工科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不断强化教师工程背景和工程实践能力。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对教师的产业经历提出明确要求,并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符合工程教育特点的教师任职要求、考核与评价标准、教师发展机制。探索与新工科相匹配的师资队伍建设路径,制定实施教师分类评价标准。

学校充分利用山东省产业教授选聘政策,鼓励支持各专业设立产业教授流动岗位,从企业、科研院所等选聘一批科技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联合培养人才、共建各类研发载体、开展科研项目合作。设置产业教授岗位54个,聘任产业教授96人。

猜你喜欢

工科校企专业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建设研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部分专业介绍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专业修脚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