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用雷锋精神立德树人的长效机制研究

2019-09-10孙超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34期
关键词:雷锋精神实施途径长效机制

孙超

摘要:目前,高校用雷锋精神立德树人的培育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构建长效机制的目标方面缺乏全面性、在观念方面缺乏的时代性、在内容方面缺乏针对性、在方式方法方面缺乏有效性等,影响高校立德树人的实施效果。文章从用雷锋精神立德树人的运行、激励、保障和创新四个长效机制的构建,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雷锋精神 立德树人 长效机制 实施途径

高校用雷锋精神立德树人,必须构建与时俱进的长效机制,做到系统、规范和具体化。将雷锋精神有机地地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这对构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校大德育体系,激励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立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接班人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构建用雷锋精神立德树人的长效运行机制

(一)党委组织领导

当前,高校党委对弘扬雷锋精神,注重用雷锋精神立德树人的工作是重视的,并对此进行了精心的部署,基本上做到了“党委宣传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团体积极配合、各方面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加强工作指导,加强督促检查,做到措施到位、责任到位、保障到位,确保学雷锋活动有力有效开展。”[1]

对高校而言,用雷锋精神立德树人,只有把雷锋精神与高校的立德树人的实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落实,党委才能真正加强组织领导,才能构建长效机制。为此,要坚持领导带头实践和组织师生实践相结合,才能影响和激励师生接受雷锋精神,践行立德树人的宏伟使命。领导带不带头,对雷锋精神立德树人的实效有着重大影响。要坚持实事求是,结合本校的立德树人的现状开展具有特色的“学雷锋、树新风”活动,把雷锋精神融入到立德树人工作之中。为把用雷锋精神立德树人工作落到实处,应把握“三个依靠”,即依靠基层党组织,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依靠党员和团员、志愿者,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示范和带头作用;依靠群团组织,共青团、工会等组织,注重发挥其与师生联系的特有优势,发挥引领作用。总之,党委要加强组织领导,推动雷锋精神立德树人长效化,必须加强与师生的广泛联系,保证资源投入,建立完备的支持体系,建立健全制度政策,保证立德树人工作的开展并进而巩固和扩大雷锋精神立德树人的群众基础。

(二)加强校园文化

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生力军和重要的人才资源。高校要把雷锋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雷锋精神为统领,构建立德树人的校园文化。

一是创新宣传方式。除主題班会、团日活动、演讲征文、板报、报告座谈、广播等传统宣传方式外,应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博客、飞信、QQ、专题网站、网上纪念馆等新媒体,宣传雷锋精神,增加互动,保证鲜活性。

二是丰富活动内容。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对师生中的党员群体及干部群体开展以“表率带头”为核心的先进思想的教育与实践,提高弘扬雷锋精神的先进性水平;对普通的师生群体,主要是开展“爱国敬业”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实践,增强弘扬雷锋精神的广泛性。注重挖掘、发现先进典型,努力营造雷锋精神立德树人常态化机制,创造比学赶帮超、人人进步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是建立组织机构。高校党委成立雷锋精神指导委员会,统筹全校学雷锋、师德师风等工作的开展,可在党委宣传部或团委成立雷锋精神办公室,专门处理与雷锋精神育人常态化相关的事务。

四是加大研究力度。持续开展雷锋精神的理论及实践研究,成立雷锋精神研究会或研究所等,深入开展雷锋精神、立德树人等的理论研究并付诸实践,创新和发展雷锋精神。

五是试行选修课程。将雷锋精神的践行纳入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考评,并给予学分,开展雷锋精神课程选修试点,在试点成效的基础上进行课程体系再设计,或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增设“雷锋精神立德树人”专题。此外,把雷锋精神与专业相结合,增加“课程思政”的设计。

(三)推行自我教育

师生是高校雷锋精神立德树人的主体。新时代,推动雷锋精神立德树人长效化,要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引导,加强指导,促进师生由自发向自觉的方向发展。要把雷锋精神立德树人长效化融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采取师生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方式,吸引师生广泛参与;要深入挖掘和大力宣传师生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学有典型的良好氛围,进而鼓舞和带动师生,为雷锋精神立德树人的长效化提供精神动力。“促进人们树立雷锋精神人人可学、人人当学、人人爱学的正确意识,激励更多的人从平凡的岗位、身边的小事做起,尤其是把榜样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实践雷锋精神的自觉行动。”[2]

二、构建用雷锋精神立德树人的长效激励机制

(一)制定奖励机制

高校可借鉴国家每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等,表彰本校用雷锋精神立德树人的先进典型,讲身边事,奖身边人。注重奖励普通师生,以激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学雷锋、立德树人活动,扩大用雷锋精神立德树人长效化的广度和深度。

高校还可以参考原沈阳军区的“四有五优先”做法,即对于部队中学雷锋的先进典型在“标兵行列中有位置、部队历史中有记录,光荣榜上有形象,档案里有记载;提拔使用优先,考学入校优先,加入党团组织优先,学技术、转志愿兵优先,解决实际困难优先。”[3]对大学生中的先进典型在入党、优先推荐就业、奖学金评比、素质学分转换、考试加分、校园生活补助等方面予以奖励。

在制定奖励制度时,应结合高校自身特点设置相关奖励,调动师生参与学雷锋立德树人活动。不仅要设立奖励基金,还要设立精神奖励,如:“雷锋爱心奖”、“雷锋式好教师,好学生奖”、设立“雷锋奖章”金银铜奖、“师德师风奖”、“最受欢迎的老师奖”、“中国公益好人奖”等。“制度激励、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是对广大干部群众自觉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一种认可方式。”[2]

(二)创新宣传载体

为给雷锋精神立德树人长效化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高校应重视雷锋精神立德树人的载体的运用,运用线上、线下,公共媒体和自媒体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报道,占领舆论制高点。要办好思想道德建设栏目,为雷锋精神、立德树人的弘扬提供稳定的长效化阵地,帮助师生准确把握奉献精神与自我价值之间的关系,发挥雷锋传人的示范教育作用。

新形势下,要增强雷锋精神立德树人长效化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各种专题博客、专题微博、专题微信等自媒体平台,设立雷锋精神专题网站及雷锋热线等,使雷锋精神立德树人长效化活动富有时代特色,扩大立德树人工作的覆盖面,为雷锋精神立德树人长效化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

(三)服务师生需要

高校应结合师生现实需要开展用雷锋精神立德树人活动,以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注重为广大师生搭建需求表达平台,进而及时区分合理、现实的需要以及可能性需要等,进而为合理现实的需要创造条件,最大限度的满足师生的需要,以此调动师生践行雷锋精神的积极性;同时对可能性的需要进行梳理,予以必要的解答,并创造条件尽可能满足师生的这些诉求。因为“一个人对教育的接受,要受到主体的心理结构和思想基础所制约,接受者一般是注意选择那些同自己的兴趣相关,立场一致,信仰吻合及支持自己价值观的教育信息。”[4]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雷锋精神立德树人长效化建设的针对性,并取得实效。

三、构建用雷锋精神立德树人长效保障机制

(一)健全考核机制

教育部曾要求,将学雷锋纳入学生素质考评之中。对高校教师,要把学立德树人活动的执行效果与其福利待遇、职位晋升、职称评定、年度绩效考核等相结合;对于大学生,应把雷锋精神的践行结果与其学分认定、就业择业、入党评优等结合起来。使高校的用雷锋精神立德树人活动真正得以落实。

此外,高校要注意预防活动中的“重形式轻内涵”现象。应定期对活动的内容、进展及效果等情况进行检查,增加雷锋精神立德树人长效化活动管理的透明度,减少随意性,避免搞形式,提高师生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专兼职教师、工作人员,尤其是专任教师的培训,为立德树人活动的开展做好支撑。高校尤其要注意摒弃“学雷锋就是做好事”、“一窝蜂”式的狭隘观念,突破“形式轰轰烈烈,内容效果不佳”的轻视效果的传统观念束缚,引导和教育师生树立“服务他人,奉献社会”长期奋斗的思想,常学常做不懈。

(二)发挥监督作用

高校在推进雷锋精神立德树人常态化,构建立德树人长效化机制的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师生个人、校内各级组织的积极性。充分运用新闻发布、专题网站、官方微博、微信等媒体,以增强多元主体对立德树人常态化活动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我们认为,只有把雷锋精神立德树人长效化工作置于师生监督之下,才能体现和保障师生的话语权,才能充分调动师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师生对立德树人活动的认同,才能推动雷锋精神立德树人长效化活动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坚持群众路线

高校弘扬雷锋精神,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应走师生路线,以维护师生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一方面,坚持“一切为了师生”的取向,制定学雷锋立德树人方案时,充分考虑到师生接受的可行性,师生的思想状态,活动的形式,使活动“接地气”,积极宣传引导,使师生理解并能积极主动参与。另一方面,坚持“一切依靠师生”,相关人员深入师生之中,听取意见,挖掘典型,总结经验,从师生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推动雷锋精神立德树人长效化机制建设,以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开展。再一方面,坚持“从师生中来,到师生中去”,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和关注师生的真实想法、现实需要和内心期盼,制定出符合学校实际的立德树人长效化实施方案,反馈到师生中,再调整、再完善,并严格落实,执行过程中不断修正,直至雷锋精神立德树人长效机制得以实现。

四、构建用雷锋精神立德树人长效创新机制

(一)创新活动载体

高校是学术资源丰厚、学术氛围最为浓郁的地方,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定期召开各种雷锋精神研讨会、论坛,建立雷锋研究中心、雷锋精神促进会等研究机构,加强对雷锋精神的研究和探讨,一是研究和弘扬雷锋精神,二是推进雷锋精神立德树人的与时俱进,挖掘雷锋精神的新内涵,对雷锋精神的光大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二是帮助师生正确理解和把握雷锋精神的实质,从而“促进广大群众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道德与精神,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不良生活方式的侵袭,最终为雷锋精神育人常态化提供强大的凝聚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2]

(二)壮大志愿服务

高校弘扬雷锋精神,除開展立德树人等具体的育人活动外,还应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志愿服务是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大规模道德实践活动,深得师生尤其是大学生的喜爱。自1993年首次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以大学生青年为主体的志愿服务的范围、项目已有了广泛延伸和发展。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已然成为社会风尚,它所弘扬的以奉献为精髓的志愿精神是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表现。“它使雷锋精神育人常态化有了自己的组织系统,能够长期获得法律、资金、宣传等方面的保障,有助于扩大育人常态化的覆盖面,积淀广泛的群众基础,提高育人常态化的科学水平,促进育人常态化的实现。”[2]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Z].2012-02-29.

[2]陈艺勇.当代雷锋精神育人常态化机制研究[D].华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朱伯儒.正确认识、科学引导、扎实开展学雷锋活动[J].湖北社会科学,1990,(3):5-6.

[4]黄蓉生.论雷锋精神的社会价值和教育意义[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2):25.

猜你喜欢

雷锋精神实施途径长效机制
构建公立医院党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的研究
“家校社”一体化的德育协同长效机制探究
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正在制定,房价会降吗?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创新教育督导方式 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浅谈雷锋精神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长效机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高职院校如何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雷锋精神与中国梦:三个理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