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在垃圾分类领域的应用探析

2019-09-10吴鼎君

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 2019年38期
关键词:垃圾分类领域信息化

吴鼎君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信息化处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信息化在垃圾分类领域的应用,分别可以采取几个措施,垃圾先计量登记按比例收费,再压缩转运;智能垃圾箱房门禁系统;构建系统的生活垃圾分类监管系统。

【关键词】信息化;垃圾分类;领域;应用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产生的各种垃圾也在成倍增长,垃圾围城现象触目惊心。特别是,垃圾生产者不注重实施垃圾分类,乱七八糟的垃圾随便打包就往垃圾箱一扔了之,无形中给垃圾的后续处理增加了难度。生活垃圾得不到恰当地处置不但占用大量的土地,而且还污染水体、大气、土壤,危害农业生态,影响环境卫生,传播疾病,易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我国人口众多,是垃圾产生大国。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城市垃圾统计数据,每年我国城市垃圾产生量已经大于2亿吨;1500多个县城产生的垃圾接近0.7亿吨;至于村镇垃圾方面,由于村镇数量太分散,暂无准确统计数据。总体来看,我国生活垃圾年产生量在4亿吨以上。因此,在我国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且必须信息化处理,提高分类处理的效果和效率,这是刻不容缓的工作。

一、信息化处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生活垃圾分类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非常重要。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把有用物资,从垃圾中分离出来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既提高垃圾资源利用水平,又可减少垃圾处置量以及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积极推进垃圾分类落地。政策聚焦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把垃圾分类推上各相关企业的工作日程。但另一方面的现实情况是,垃圾分类操作落地困难,可借鉴样板少,因而成为让诸多物业公司头疼的大难题。众所周知,生活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四个环节,是非常典型的需要將产业打通形成整套业务链的工程。如何打通“前端分”与“后端处理”,让生活垃圾分类整个业务链互联互通?建设智慧的信息化技术来处理垃圾分析非常重要。借助信息化技术可以避免垃圾分类投放后重新混合收运,可以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推进垃圾收运系统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的衔接,加强垃圾分类收集、运输、资源化利用和终端处置等环节的衔接,形成统一完整、能力适应、协同高效的全过程运行系统,实现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目标。

二、信息化在垃圾分类领域的应用措施

要实现信息化处理垃圾分类,则鼓励采用“互联网+”智慧分类模式,倡导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手段,优化垃圾分类流程和运行组织方式,提高垃圾分类管理效能。各地均在根据本地区情况因地制宜地探索智慧化信息化的垃圾分类措施。

1、垃圾先计量登记按比例收费,再压缩转运

如北京西站地区垃圾实现源头计量收费。该地区对餐厨垃圾、厨余垃圾、其它垃圾、再生资源、有害垃圾、装修垃圾清运处理分别实行合同制,采取“一户一张称重卡”模式,垃圾量精确计量,借助信息化技术让整个系统可以自动化运行,24小时记录所有投放垃圾的数量和来源,对各类垃圾清运进行分类投放、收运、管理。同时,该地区还实现了时时精确掌握垃圾分类责任单位及产生的垃圾量、垃圾去向。未来,在北京垃圾源头排放登记将随着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的推进而逐步推进。

2、智能垃圾箱房门禁系统

有的地区采取智能垃圾箱房门禁系统。2019年5月,上海首个“八分类”智能垃圾箱房门禁系统亮相闵行区普乐二村小区。“八分类”智能垃圾箱房门禁系统集成了身份识别、信息屏幕、端口扫描、监控摄像、移动网络等多项功能,可以承载多重任务需求。该系统可通过监控装置实时监控垃圾投递现场,有效识别垃圾分类的准确率,引导居民实现正确垃圾分类,并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可以实现红外端口扫描,支持绿色账户卡识别,反应更为灵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手机扫描“网络差”“光线暗”“对焦慢”等问题。智能垃圾箱房门禁系统还实现了无人化自助服务,不仅能够缓解对保洁人员的依赖,而且可以解决居民作息时间与垃圾投放时段不一致的操作难题。在精细化垃圾分类方面,系统将原有的“四分类”垃圾细分为“八分类”,让居民在投放垃圾时能更准确地分辨垃圾类型,降低垃圾分类压力,提升参与度、认知度,通过多项功能集成降低管理运营成本。而减少专职驻场人员、提升垃圾分类准确性,对减轻市政服务支出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3、构建系统的生活垃圾分类监管系统

一些地区有经济条件,则可以构建更为系统的生活垃圾分类监管系统。首先,构建硬件系统。系统硬件由垃圾分类投放系统,市级、各城区、各街道、各社区计算机及互联网,掌上机构成。如图1 所示。

该系统主要由条码识别单元、电气控制单元、机械传动单元和通讯接口单元组成。条码识别单元:垃圾袋上印有的条码信息对应居民住址和垃圾类别,投放垃圾时,系统对垃圾袋上的条码进行识别及记录,通过电气控制系统和机械传动系统,自动打开对应的垃圾箱盖。电气控制单元:采用单片机对整个垃圾系统进行运行控制。根据不同垃圾类别信息,对相应的垃圾箱的机械传动系统进行驱动控制;记录居民户垃圾投放信息;垃圾箱满溢时,社区计算机通过互联网,采用短信方式自动报警。机械传动单元:通过驱动电机直接控制通用垃圾箱盖。垃圾投放时自动打开对应的垃圾箱盖,并自动关闭。通讯接口单元:通过无线方式进行社区计算机与垃圾分类投放系统之间的信息通讯。掌上机:通过现场扫描垃圾袋上的条码,快速确定该垃圾的来源,并对分类垃圾“两率”进行打分 (主要用于市级、各城区、各街道对社区打分);有经济条件的社区,也可用掌上机对垃圾袋进行发放登记。掌上机采用数据线计算机进行数据通讯。

再次,系统软件建设。垃圾分类管理信息系统软件,采用微软的.net 技术,开发适合于浏览器的 web 应用程序系统,采用 sqlserver 数据库作为后台数据存储系统。总之,通过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监管信息化系统,一是可以提高垃圾分类信息化管理水平,便于各级职能单位和部门对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日常检查考核及统计,并便于垃圾袋的发放管理;二是可有效推进垃圾分类实户制,促进垃圾分类效果,提高“两率”;三是改变居民小区垃圾房、垃圾箱半开放或全开放的状况,减轻垃圾房散发的不良气味,减少蚊蝇,提高垃圾箱周边环境卫生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宝成,张钊彬,赵婷婷,等.杭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实施情况调查及分析[J].环境污染物防治,2011,33(7):102-104.

[2]彭斌.浦东新区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与信息化监管技术应用试点研究[J].环境卫生工程,2013,21(1):30-31.

(作者单位:桂林市城市规划信息技术中心)

猜你喜欢

垃圾分类领域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2018年热门领域趋势展望
小学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