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实践与思考
2019-09-10尹叶秀牟小萍
尹叶秀 牟小萍
摘 要:以教育改革为突破口,以加强硬件环境建设和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为重点,以培养职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普通机械加工专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建设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并总结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以资其他职业院校借鉴。
共建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教育模式是解决学校学生实践教学环节落实的一种方式,更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不仅从动手能力上得到加强与训练,更从企业的历练中学会成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文章以建设职业院校机械加工类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例,以培养职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总结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以资其他职业院校借鉴。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建设目标
以“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结合普通机械加工专业的特点突出教学服务和校企合作的理念。利用校内实训场地和设备的资源,对外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对内建立普通机械加工生产实训基地。
(一)建成普通机械加工生产型校内实训基地
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依托校企合作企业,加强实习实训场地及设备设施建设,建成普通机械加工生产型校内实训基地,以满足本专业学生的生产性实训要求。加强与企业的协作,发挥设备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优先为挂牌校内实训基地的企业作好服务。
(二)建立普通机械加工校内生产实习的长效运行机制
生产性实训基地最直接的功能是满足相关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数控加工、模具制造的基础是普通机械加工。因此,几乎所有机械类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参加普通机械加工实习。根据学生学习阶段,将一些实践性教学内容直接融入到生产实际中去,与生产过程相结合。如通过承接企业的机械加工类零件的订单,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操作,在指导教师或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在有偿服务中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总结实训基地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制订合乎现代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校内生产实习培训管理制度,形成生产实习的长效运行机制。
(三)建设面向社会的行业技能培训
实训基地除了面向本专业学生开展实践性教学外,还应着眼于社会,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社会化功能为成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开展对企业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培训;对社会为下岗职工再就业的转岗培训;构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在建设实践基地时,无论在实训设备、教学计划及师资配置上,都将考虑实践基地社会化的因素。
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明确实施目标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普通机械加工生产型校内实训基地培养方案》,明确实施目标和实施步骤。成立了由学校领导、专业带头人、企业专家、就业指导老师组成的项目建设工作小组。
(二)选定建设合作企业
在调研了与普通机械加工专业有校企合作关系的众多校企合作单位之后,综合企业实力、产品技术含量、员工技能水平、专业对口度等方面的因素,与企业达成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合作意向。
(三)确定建设周期
根据学校的教学实习安排和工期安排,计划在寒暑假期间全面开工建设普通机械加工校内实训基地。
(四)制定基地建设实施计划
制定由专业负责人、实训基地负责人、校企合作企业负责人、施工企业负责人组成的现场施工领导小组,商量施工细节,对施工环节进行把控,顺利按时完成基地建设。
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果
(一)建立完善了普通机械加工生产型校内实训基地
以合作企业为载体建立了普通机械加工生产型校内实训基地,并挂牌“普通机械加工學习工作站”。尽量选择已经运行多年,拥有高级技师、技师等成熟的技术团队,产品难度大,适合有能力又愿意学的学生顶岗学习的民营小微企业代表。
(二)创新了校企合作模式,形成了长效机制
彻底摆脱以往由学校全部提供硬件设施、企业只提供软件设施的合作模式,而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投资搭建硬件和软件平台,让企业和学校更加深入的融合,真正做到校企合一的境界。在机械制造形象窗口的建设中,学校与企业就内部架构建设、基地运作管理、学生实训管理、技术队伍建设等内容展开进一步的探讨,形成了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参加生产实习的长效机制。
(三)生产实习采用双导师制
作为校企合作的结晶,实训基地一开始就是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每一个学生都由企业指定一位企业员工做师傅,实训基地的运作采取“师傅评价徒弟,徒弟给师傅打分”的模式开展日常生产教学活动,学生合格不合格,师傅说了算,师傅负责不负责,徒弟有发言权,并计入工资考核当中,避免了以往校企合作中的“一头热”现象。同样的,学校也会为每个学生配备学校的老师作为实习指导教师。指导老师指导学生的实习教学,定期到学校对学生进行回访,企业参与企业制定的学生培养计划,也实行学生和指导老师的相互评价。
(四)开发体现生产实习特色的课程体系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确定课程设置,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基础确定课程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彻底改变传统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分离的做法。收集典型产品质量标准和模具职业岗位素养要求标准,指导专业教学,开发特色课程。
(五)建立了校内生产实习评价机制
创新校内生产实习质量形成性评价模式,形成以就业为导向,以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原则的多元化评价方式。遵照学习的积累性和过程性规律,将重点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自主学习能力上。在实习结束以后,根据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结合实习指导师傅的意见对全体实习学生进行评价。对在实习期间表现十分优秀的实习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要根据专业岗位能力需要及技术发展方向,通过校企联合开发,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整合实训场地和实习设备,形成真实的职业环境,建成普通机械加工生产型校内实训基地,能够满足社会培训及学生实习要求,建成集“教育教学、短期培训、技能鉴定、产品加工”四位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在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本锋.基于校企一体化视角的新时代师徒制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39(04):21-26.
[2] 何克祥,王宁,杨谦,李捷斌,王飞龙.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思考[J].山东工业技术,2019(02):233-234.
[3] 陈本锋,王涛.校企协同机制下高职院校定向培养路径[J].当代职业教育,2018(06):50-55.
[4] 胡华文,卢丽君,付晓军.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