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人才所需技能的培养融入到基础教育课程
2019-09-10舒宏婷
舒宏婷
摘要:21世纪人才必须掌握以下四方面的十大核心技能:(1)思维方式,即创造性、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决策和学习能力;(2)工作方式,即沟通和合作能力;(3)工作工具,即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能力;(4)生活技能,即公民、变化的生活和职业,以及个人和社会责任。本文以初中历史教学为例旨在探讨如何将这四方面的核心技能融入到基础教育中来培养。
关键词:21世纪;技能;历史教学
21世纪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时代,是科学力量发展的时代,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技能成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劳动者的数量及质量是一个国家的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换的决定因素,各国之间的竞争,集中在知识与劳动者素质之间的竞争。创造、获取与应用知识的能力成为各国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当前我国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要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并提出2020年“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那么,21世纪的核心技能究竟是什么?201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为21世纪培育教师提高学校领导力:来自世界的经验》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21世纪学生必须掌握以下四方面的十大核心技能:(1)思维方式,即创造性、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决策和学习能力;(2)工作方式,即沟通和合作能力;(3)工作工具,即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能力;(4)生活技能,即公民、变化的生活和职业,以及个人和社会责任。这不仅仅是学生应具备的技能,同时也是21世纪人才应具备的技能。本文以初中历史教学为例旨在探讨如何四大核心技能融入到基础教育中来培养。
一、思维方式融入基础教育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学习中也尤为重要。如今,社会需要创新型技术人才,而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是教育培养学生的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动探究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应用新型教学方式和技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从而使其产生浓厚的探索历史的欲望。
1.唯物史观的培养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坚持唯物史观中“社会历史的变革与自然界的发展一样具有规律性”的历史发展观,让学生明白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同时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向学生教授唯物史观研究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第一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评价历史,比如评价历史事件或人物需要用一分为二、用全面以及发展的观点分析,而不能绝对化、片面化;第二分析历史事件的发生必须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则,即考察历史事件的发生必须放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看待。通过唯物史观的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学习能力
2.时空观念的培养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通过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年代、历史发展阶段、朝代及发生的地理环境、形势地域及社会背景的全面介绍与分析,使历史事件有全面的时空依托,让学生树立起与历史知识点有关的时空观念。这种在相应的时空环境中学习历史,符合马克思主义史学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精神,可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及学习能力。
二.工作方式及工作工具融入基础教育
学会沟通与合作是学生面临的一大必修课。同时21世纪人才必须掌握信息的检索与整合技能,自觉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采集信息,并能批判性地分析所获得的各类信息。学生应掌握基本的电脑技术,学会选择合适的媒介,理性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沟通合作及信息技术能力的过程,它需要让学生参与课堂之中,学生自主收集材料、合理选择材料,与同伴合作、老师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并形成自己理解的能力。
三.生活技能融入基础教育
在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1.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史料史实创设情境不断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
以史为据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史料实证能力是学生必备的历史素养。历史材料的分析、运用,有助于增进历史理解,深化学生对家国情怀的认识和判断。
2.以历史人物打动学生,增强家国情怀
历史人物生平故事往往折射出那个时代的传统文化、价值取向。通过历史人物故事描述中获得情感认同是家国情怀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同时以民族英雄人物与重大事件等为典型与国家民族发展历程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与英雄人物,常常会激励人们指向国家的情感波澜。培养家国情怀的历史唤醒。
3.以本土资源创设情境,培养家国情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是“从直接表达爱家庭、爱学校、爱故乡的情感,逐渐过渡到认识更加深刻的社会关系,从理性上认识祖国的概念。笔者所在学校始建于1927年,至今已有9 0多年的悠久歷史,学子们曾是云南抗日救亡运动、爱国民主运动的中坚力量,也曾是祖国栋梁。从所在学校历史说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件,感受历史人物的家国情怀,有助于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而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四.小结
21世纪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世纪,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工作工具、生活技能既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技能,也是各个国家发展的需要,更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培养21世纪的人才应该从基础教育开始,融入每一个学科,提高学生各项能力。总而言之,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也要求教师提升自身的思想水平以及教学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提升自身能力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2010.7.2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https://baike.sogou.com/v6513013.htm?fromTitle=%E5%9B%BD%E5%AE%B6%E4%B8%AD%E9%95%BF%E6%9C%9F%E6%95%99%E8%82%B2%E6%94%B9%E9%9D%A9%E5%92%8C%E5%8F%91%E5%B1%95%E8%A7%84%E5%88%92%E7%BA%B2%E8%A6%81
[2] OECD《为21世纪培育教师提高学校领导力》,http://www.atc21s.org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
[4] 张萍:《基于“问题探究,家国情怀素养培育”的教学设计——以统编教科书“金与南宋的对峙”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年第 8期
[5] 滕珺:《21世纪人才的十大核心技能》[J]中国教师 他山之石,2015年第1期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附属中学呈贡校区(云大附中呈贡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