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拘一法教识字

2019-09-10李苑青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36期
关键词:儿歌生字识字

李苑青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识字教学应由始到终地遵循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的原則上进行。

【关键词】激发兴趣;识字效率

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由于学生年纪小,注意力和自制力都比较差,往往凭兴趣参与学习。如果在识字教学时,还是用传统的方法,机械地背、写、记,很可能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对识字完全失去兴趣。反之,如果在学习语文时,用游戏活动、多媒体、直观演示等作为快乐的果酱,那么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尝到成功的喜悦,能力得到发展,对识字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巧用多媒体,增加趣味性

在教学中,老师适当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恰当使用生动的课件进行教学,努力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才能克服传统识字教学形式单一、枯燥无味的弊端,也只有这样,才很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识字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譬如,笔者曾依据小学语文教科书第二册《古对今》的课文内容设计如下课件:1.制作了“和风细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等春季动画图像,并分别配以“小雨沙沙、公鸡啼叫、百鸟争鸣”等扣人心弦的声音;2.在动画旁打出生词,生字用红色显示。整堂课,每个学生都兴趣盎然,自主地参与学习,不但很快地记住了汉字,还大大地提高了识字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寓教于乐,创设愉快氛围

教师在语文识字教学中,也应尊重学生的童心。以前低年级识字教学时,老师一贯是“读——抄——默”这样强制学生识字、记字,这样只会让学生感觉识字读书是一种负担,而不想学,老师的良苦用心也白白浪费。其实,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准确保护学生的天性,根据学生已知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有的放矢地开展各种趣味游戏,生性好动的学生,肯定会对识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生字就会成为需要,而不是负担。因此,在识字教学中,笔者经常搜集一些学生喜欢的字谜,让学生猜。如教“喜”字时,笔者问学生:“古字中间一颗豆,是什么字呢?”同学们动口动手,写写画画,并互相讨论。当猜出“喜”字时,他们的小手就会举得高高,成功感就会油然而生。没有猜中的同学也会受启发,恍然大悟,字形就会在快快乐乐中扎根在学生的记忆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编写字谜的兴趣越来越高,编的字谜能形义兼顾。如,在教“休”字时,我想:这个字很容易跟“体”字混淆,怎么样能让学生区别这两个字呢?一个学生举手认真地说:“一个人站在树下,歇歇凉,多舒服。是什么字呢?”同学们很快就猜出了这个字。大家听了,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都说他的谜面出得好。“休”这个字,在猜谜语中就轻松地掌握了字形和字义,当然也跟“体”字的形和义区别清楚了。

三、创设识字情境,增加识字情趣

1.创设儿歌情景,在编中识字

儿歌篇幅短小,语言精炼,字词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生动有趣,又容易记忆。在识字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能尽快地识记字形,老师可以注意抓住字的特点自编或启发学生编些通俗易懂的儿歌,这样做既顺应学生喜读乐记儿歌的特点,而且还可以训练他们的思维、想象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让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很大的兴趣。如,一年级的小朋友很难记住“青、清、情、晴、睛、请”这组字,教材中,这些字又分散在各篇课文中。在教学中,我索性把这些字放在一起教,学生倒记得快、记得容易,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我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精心编成学生喜闻乐见的一首儿歌,让学生在玩中学:有水河水清,有日天气晴,有目大眼睛,有言说声请,有心好交情。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富有情趣,在记住了这组字形的同时还养成了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儿歌的同时,也可启发孩子自己动脑筋去发明创造,这也是训练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不要怕放手了,学生可能不知所措,其实孩子的潜能是极大的。如在学习了“日月明,鱼羊鲜”后,学生们就把这种加一加的识字方法运用到教学中。识记形近字“间、问、闪”时,为了区分它们,不让学生混淆,我鼓励学生采用加一加这种识字方法编儿歌,“人门闪,口门问,日门间”。琅琅上口的儿歌为孩子们识记汉字洒下了一路欢歌。

2.创设情趣,给字配“画”

学生对识字教学是否有浓厚的兴趣,是否主动参与自主识字,与教师本身息息相关。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想方设法,依据教材,为学生创设识字的情境。例如,教学《在操场上》生字时,我把“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这六个词语依次在课件上出现,请一个学生上台,通过自己的理解把文字转化为动作,让其他学生来猜,猜对了得分,猜错了则要扣分。在学生识记生字后,笔者又把学生带到操场上,一起玩一玩。待孩子们回到教室后,我出示“打、拍、拔”,让学生观察再说说发现了什么,然后质疑,为什么“打、拍、拔”都是提手旁,答案都明明白白地刻在了学生的心中,因此学生脱口而出,因为它们与手有关。

3.课内学,课外迁移

新课程提倡“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人人是学语文的主人,处处是识字的课堂。”新教材的课文内容十分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在识字教学中善于开发,合理利用,学生的识字量自然会不断增加。笔者在教学中把握住这一特点,立足课堂,向“内”使劲:对“外”开放,让学生认识了更多的汉字。如,学习了《自选商场》这一课后,让学生去逛逛商场,看看能记住商场里的哪些东西,并记住这些字,然后在课堂上交流,比一比,谁记的字词多。学生汇报得头头是道,沉浸在自主识字的快乐中,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平时,笔者还注意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鼓励学生作生活的有心人,在上学的路上、在游乐场里、在公交车上、在商场里等不同的地方,处处留心,主动识字。这样,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识字量大大增加,不仅提高了识字能力,也逐渐养成了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好习惯。

与此同时,笔者还创造平台,提供机会,让学生交流课外识字的成果,持之以恒地跟踪、检查孩子课外识字的情况,评比“识字大王”,及时奖励,以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与识字效率。

总而言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创设各种有利的条件,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和巩固字词,就能彻底地改变“苦学”“厌学”的现象,达到了“乐学”“想学”的境界。

猜你喜欢

儿歌生字识字
关于“口”字的教学分析
斯诗私塾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睡觉儿歌
识字谜语
生字变身
儿歌6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