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2019-09-10王纬明

教育家 2019年36期
关键词:扁平文化课标签

王纬明

“您了解您的孩子吗?您了解您的孩子对自己高中三年的期许吗?您了解孩子最喜欢上哪一位老师的课吗?您和孩子谈过理想吗?”这一段追问是说给家长,也是说给自己的。

能够预约出师生恰好都有余暇的半个小时进行面对面的谈话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较长时间师生“交心”的缺失可能会导致老师眼中的学生不再是骨血肉精气神俱全的“完全人”,而是日益被“异化”为单向度的“扁平人”。如果这种“扁平人”仅仅是对学生或学科特长或艺术才能或科研潜能的肯定,会对学生产生某种激励。问题是,如果这种“扁平人”一旦被老师或有意或无心地给贴上“某门学科不好”“品质不好”“纪律不好”这样的标签,那么这个学生可能会戴着这种“扁平人”的标签度过他们最应该青春飞扬的一段时光,而一旦这种标签长成他们的“面具脸”,那么怎么看都是一件既悲哀又可怕的事情。

我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走进孩子的家庭进行假期家访的。

小健是那天我家访的第5个孩子,虽然教了一个学期,但我对小健的印象仍停留在学科基础不扎实、较为腼腆羞涩等粗浅的层面。

小健家所在的小区是一个略显陈旧的小区,那幢楼并不像其他小区排列的那么有序,我在小区盘桓良久,仍然只找到孩子家所在的那幢楼前后的两幢楼,唯独不见孩子家所在的那幢楼。期间,我也曾试着和家长联系,无奈手机始终占线。我决定先去同区域内其他几家进行家访。正当我要走出小区时,孩子母亲电话打了过来。手机一接通,孩子母亲就怯怯地道歉,解释占线是因为知道我要去家访,在找单位其他同事调班。孩子母亲没有解释更多,但想来占线那么久,可能周末的班不太好调換吧。

孩子家的房子狭窄逼仄,几乎没有装修,家具也极简陋,地面甚至都不是瓷砖或者木地板,仍旧是水泥地。圆形的桌子上摆着一碟简单的糖果。虽说是周末,家里也仅有孩子母亲在,孩子父亲仍在工作。坐定后,我主动问起孩子本学期缺席最后一节课的原因。孩子略带羞涩地解释说,因为抄寒假作业被班主任责罚。我刚要想说点什么,孩子母亲主动数落起了孩子。我害怕大男孩被母亲当着我的面数落,面子上下不来,见孩子也确实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就赶紧转移话题,问起了孩子的理想。令我意外的是,我看到了孩子眼中闪烁的光芒,而非有些孩子被问及这个问题时眼中的迷茫。“民航飞行员或空少。”孩子那虽显平静却分明拔高了几度的浑厚男中音传入我耳膜,那一刻,我知道孩子对自己的未来是有所规划的,也是有所期许的。话题一旦被打开,交流的顺畅程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期许,也大大颠覆了我对一个腼腆、羞涩大男孩的最初印象。从文化课要求到身体素质的标准,从职业的美好到未来可能遇到的困难等等,交流可以说是走心的,孩子母亲也时不时插上几句话,她因生气而略显不自然的脸色也渐渐松弛了下来。

不知不觉中,一个小时过去了。在叮嘱孩子利用寒假时间好好地提升身体素质和文化课成绩后,我起身告辞。得知我还要去该地区另一个孩子家家访,孩子母亲执意让孩子陪我走过去。我推说距离不近不用麻烦,孩子却真诚地说,没关系,这一片他比我熟悉得多,不用我绕来绕去走冤枉路。就这样,孩子陪着我走了将近20分钟,在准确找到我要家访的另一个孩子家所在的那幢楼后,才告辞往回走。

望着孩子渐行渐远的背影,孩子带给我的那份暖意也逐渐将我心中那原本略有点潮湿的心田彻底烘干。是啊,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也不论城市的步点如何凌乱,师者都应该努力用自己的力量去战胜时代,去守望那一份本真,去守护孩子心中那一份份萌芽的愿景。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我想,这就是我一个老师此次家访的收获,也是我一个老师通过家访收获的另类生命的成长意义。

猜你喜欢

扁平文化课标签
全球治理趋向扁平
为什么萤火虫会发光
冰棒棍书签
合理安排训练 树立学习榜样
艺考生如何“逆袭”
艺考生不能轻视文化课
让衣柜摆脱“杂乱无章”的标签
科学家的标签
科学家的标签
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学阵地不容"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