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悬念教语文

2019-09-10贾金修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36期
关键词:侍萍潜台词贾母

贾金修

钱梦龙老师曾指出:“写文章……为了引起阅读的兴趣,有时还要故布疑阵,制造一点悬念。组织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设计,跟写文章虽然不是一回事,但其中的 道理是相通的,也需要下一番惨淡经营的功夫。悬念, 又称关子、扣子,作为一种常用创造技法,是指作者故意巧设疑团,以造成读者急切期待或热烈关注的一种手 法。·它能使作品产生强大的“磁场”,吸引读者的注意。 而课堂教学中巧设悬念,先引导思考、讨论,再揭开原 委,有助于增強语文课的魅力,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 而提高学习效率。具体来说,教学中设悬念有以下作用。

一、导入新课,调动学习情绪

课堂开头数分钟导语的作用不容忽视。以悬念引 路,可以有效刺激学生的好奇心理。而好奇心向前发展即兴趣。教师可由课文结尾处或某疑点设悬念,引入 新课,以带动学生深入阅读、较好地领会全篇。讲析《孔 乙己》教师一并始就提出:“这篇小说结尾写道:‘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是表示估猜,‘的确’表示肯 定,为什么用在同一句中呢?”为同学学习全文设下了总悬 念。接下来又在关节点上设疑,一步步诱发学生积极思考。

二、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悬念,主要做法有: 一以”揣测”课文内容设悬念。所谓“揣测”,就是根据文章的局部内容,揣度、推测文章其他部分的内容。它可以有效地锻炼思维能力。例如讲《统筹方法》,教师先把烧开水、泡茶喝的例子告诉同学,提问:有几种“工序”?哪几种窝了工?为什么?然后再让学生翻开课文对照阅读。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里有自己的体会,认识较深刻。有些说明文采用生动说明的方式,穿插了有趣的材料,教师可由此入手,讲解现象,让同学思考原理。如讲读《死海不死》,我先把狄杜处决俘虏的神话生动地讲述出来;“不死”的原因;并指引同学自读课文,明确死海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由课文潜台词和艺术空白处设悬念。在特定情况下,或者心里有话不便讲,或者话里有话、弦外有音,这 些没有讲出一来的心里话,叫做潜台词。蕴含丰富潜台词 的课文有很多,深人揣摩潜台词对理解文章内涵极为重要。例如《雷雨》中,三十年后鲁侍萍与周朴园不期而遇,周朴园开始时没有认出侍萍。当侍萍“很自然地”关窗后,周疑惑的问:“你、你贵姓?"当侍萍对三十年前“一件很出名的事情”详尽描述后,周惊诧万分:你姓什么?”他得知侍萍仍活着,愕然道:“你是谁?”而最后得知面前的就是侍萍,则语不成声。“哦,你,你,你是—”周的问话虽然只三言两语,却各有内在意蕴,巧妙表现了人物非常复杂的心绪,宜仔细咀嚼、反复品味。课文作者独具匠心留下的艺术空白,也可以成为设悬念开启思维的切人口。从课文貌似矛盾处设悬念。课文有些描写初看前后矛盾,实则别有深意。例如《林黛玉进贾府》中贾母和宝玉都曾问黛玉读过什么书。黛玉答贾母道:“只刚念了四书”,答宝玉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为什么前后回答大不相同呢?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逐渐明确:黛玉认为宝玉是“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因此不想和他多说;另外,黛玉曾问贾母:“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黛玉谨慎心细,生怕自己说错话,所以就照贾母的话回答宝玉。巧设悬念,如投石击水,能使学生跃跃欲试,努力析疑解惑。

三、收束结果,激发继续求知

讲课的终结环节大有讲究。在结课时精心设置悬念,能燃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取得课虽终而意无穷的效果。这大致有两种做法:1.于学生易忽视的细微处或自以为无疑时,捅捉疑点设悬念。如〈卖油翁》,课本“提示”说本文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除此之处,它还给我们什么启示呢?要注意陈尧咨的态度和两处人物不同的身分、职业等等。学生一番深思后,认识到故事还含有几层意思,如:天外有天,不能骄傲自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学生由此认识到;对名篇要反复诵读,品味,不能浅尝辄止,满足于现成答案。2.以续篇法者课,借助悬念培养想象能力。比如学习《群英会蒋干中计》后,设想,“蒋干再使江东”;学《窦娥冤》后、布置设想“假如窦娥没有死”……这类题目不是轻易就能完成的,同学之间可以略作讨论,再口头或书面完成训练。这无疑促进了同学课后继续研读,真正读出心得。

猜你喜欢

侍萍潜台词贾母
潜台词的挖掘与创作
重识贾母
不要误解了周朴园
跟贾母学养生哲学
爱与虚伪
哪个瞬间,会让你觉得“活该我单身”
贾母并非真心喜欢鸳鸯
由《雷雨》节选中的舞台说明浅析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
我演《庵堂认母》的王志贞
贾母为何不为黛玉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