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护理干预对促进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的效果

2019-09-10陈俊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4期
关键词:心肺复苏康复

陈俊

【摘    要】    目的:分析急诊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后康复效果。方法:从2017年5月~2019年3月于我院选择158例进行过心肺复苏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79例。参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方式,实验组则在传统护理的基础进行急诊护理干预。经持续一段时间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降低,数据有差异,P<0.05。结论:急诊护理干预对于进行过心肺复苏的患者有较好的康复帮助效果,护理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得到有效控制,对康复有帮助。

【关键词】    急诊护理干预;心肺复苏;康复

【中图分类号】R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169-02

在患者发生心脏骤停现象时,心肺复苏是重要的急救措施,对患者的死亡率有很大影响。几年来,根据越来越多的临床案例显示,心肺复苏手术不断成熟,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明显,但是对于心肺复苏后的急诊护理仍有待探索,这也是此次研究的目的,现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5月~2019年3月,于我院选择158例进行过心肺复苏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 79例。实验组中,男性35例,女性33例,患者年龄 42~63 岁,平均年龄为(52.5±4.17)岁。参照组中,男性34例,女性34例,病人年龄 41~64 岁,平均年龄为(53.5± 4.58)岁。对比一般资料,不存在差异性,P>0.05。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即常规的生命体征监护、身体护理、用药指导。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施以急诊护理干预,在患者经过心肺复苏后将病房温度控制在20摄氏度左右,以湿毛巾敷脸,;对生命体征的监视次数提升,及时发现的问题;对患者普及病情,讲述治愈的效果以及未来的美好规划,提高患者的治疗信息。

1.3 观察指标

护理效果分为康复,一般,无效。康复: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患者身体、心理俱佳。一般: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除,但仍需要观察一段时间。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有恶化。护理总有效率=(康复+一般)/79*100%

不良反应分为胸闷、惊慌、癫痫、记忆衰减、反应迟钝五项,统计例数,不良例数合计/79=不良反应率。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X2检验;若P<0.05,表示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护理有效率

经过护理后,实验组康复52例(65.82%),一般21例(26.85%),无效6例(7.59%),护理总有效率92.40%;参照组康复42例(53.16%),一般20例(25.31%),无效17例(21.51%),护理总有效率78.48%。比较两组护理总有效率,有差异性,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经过护理后,实验组不良反应率为6.32%,参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9.11%。数据有差异性,P<0.05。见表2。

3    讨论

心跳呼吸骤停是一种个人生命体征突然消失的症状,导致此症状的原因有很多,这种症状是较为严重的危急病症,致死几率极高,如果出现此症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则直接会导致病患当场死亡[1]。通常情况下,应对心跳呼吸骤停病患的普遍急救方法为实行心肺复苏救治,首先将病患平躺在地上,偏转头部,及时清空病患口中的异物,保证周围空气的正常流通;其次对患者施行胸外部心脏按压,注意按压深度与按压频率;最后保证病患气道通畅,并配合人工呼吸,有效恢复患者正常呼吸频率,防止因为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损害脑细胞、发生脑部神经坏死状况,导致不可逆转性的脑部神经损伤甚至死亡现象。在实施心肺复苏后,病患已成功实现自主呼吸,也不可掉以轻心,及时进行其他有效检查以及实时护理,避免其他不良症状的再次发生,保证施救效果。

急诊护理干预是专门针对于各种突发急救状况实施的一种更高效的护理方法。本次研究实验组护理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因素:(1)在实施心肺复苏的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患出现的其他不良身体反应与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危急情况,第一时间通知主治医师进行及时抢救治疗,预防其他不良并发症的产生,与此同时,增强了对脑部的氧气输送,保证各脑组织对氧气的代谢需求[2]。(2)保证病患处于一个放松舒适的休息环境。保证病房温度湿度适宜、空气流通顺畅,积极与患者交流沟通,为患者讲解其病症的有效护理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保证患者积极配合后期的治疗与康复工作,日常为患者加油打气,鼓励患者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態,有助于身体尽快回复[3]。

总体来讲,在对病患实施心肺复苏的前提下增加急诊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够有效预防疾病并发症以及其他不良反映的发生,提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要威威,马霄锦,陈培培.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探讨[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8,24(S2):255-256.

[2] 程玉红,黄榕,殷婷婷,等.厦门市高中学生心肺复苏知识掌握现状调查及干预效果[J].护理研究,2018,32(16):154-156.

[3] 李小勤,杨惠花,唐兆芳,等.设置急救联络员分类情景模拟培训提高护士心肺复苏技能[J].护理学杂志,2016,31(5):59-60.

猜你喜欢

心肺复苏康复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受伤火鸡迈出康复第一步
从社会事件的剖析中探索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方式与途径
82例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复苏效果分析
桂林市卫生学校面向社会开展急救技术培训的探索
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的影响
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体会和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