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型线型工程征迁安置风险的突变评价法评估

2019-09-10葛巍李定斌张西辰李冀王建有赵凤遥

人民黄河 2019年4期
关键词:风险评估

葛巍 李定斌 张西辰 李冀 王建有 赵凤遥

摘要:影响大型线型工程征迁安置目标顺利实现的因素较多,其相对重要性难以定量判断,导致风险评估结果客观性不足。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突变评价法计算各征迁安置目标的风险值。将该方法应用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潮河段征迁安置风险评估,评估结果与模糊评价法较为一致,说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可靠性与实用性,为客观分析大型线型工程征迁安置目标风险程度并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征迁安置:突变评价法;风险评估;线型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中图分类号:TV68;TV211.3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0- 1379.2019. 04.02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远距离调水、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等大型线型工程越来越多,伴随着工程建设的是大规模的征迁安置工作。征迁安置工作的进展和实施效果,是影响工程建设和受影响群众生产生活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1]。

李世印等[2]研究了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征迁安置的补偿问题:郭万侦等[3]探讨了水电工程征迁安置方式的转变:李德启等[4]探讨了监理工作在征迁安置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张艺等[5]分析了征迁补偿标准对风险后果的影响:陈柏峰[6]分析了征迁导致上访的类型和机理;鞠大为等[7]分析了江苏、安徽、山东、浙江和河南等省份征迁安置补偿的差距:张立[8]探索了南水北调中线豫北段征迁安置实施效果评价:郭晖等[9]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征迁安置的特点:李妮等[10]探索了征迁安置的补偿模式。上述研究主要是对征迁安置风险进行定性的讨论。

谢国庆[11]采用WBS-RBS识别风险因子,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征迁安置风险评价模型:吴赛[12]和李宗坤等[13-14]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风险权重和隶属度。上述研究主要根据专家经验对指标权重进行主观赋值,客观性不足。

基于突变理论发展而来的突变评价法不需对指标相对重要性进行定量赋值[15],有效避免了专家主观偏好对评价结果客观性的影响,在灾害、农业、水利、岩土等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16-17]。因而引入突变评价法评估大型线型工程征迁安置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 突变评价法

1.1 突变理论

法国数学家Rene Thom于1972年在《The Stabilityof Structure and Morphogenesis》中首次系统地阐述了突变理论。突变理论主要用于分析控制变量改变时,系统从一个状态向另一个状态的跃迁。可通过分析非连续变化状况下,状态函数(势函数)F(x)的极小值变化问题,确定分类临界点附近非连续变化状态的特征[18]。

1.2 突变评价模型

突变评价模型中,势函数F(x)的所有临界点集合成一平衡曲面M。通过对势函数求一阶导数并令F '(x)=0,可得到该平衡曲面方程[19]。在此基础上,令F''(x)=0.即可得到反映状态变量和控制变量间分解形式的分岔集B。通过对分岔集的归一化处理得到一种突变模糊隶属度函数[20].根据各目标在归一化公式中的内在矛盾和机制来量化其相对重要性。

Rene指出,当控制变量不超过4个时(人们所处的时空共有四维:三维空间加上一维时间,因而描述系统状态的勢函数的控制变量一般不超过4个),势函数不超过7种形式[15]。通常根据这7种突变的形式对其进行命名,常用的突变模型有尖点突变、燕尾突变和蝴蝶突变等,见表1。

2 征迁安置风险评估模型

2.1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全面性原则,应考虑各方面可能影响征迁安置目标顺利实现的因素,反映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②实用性原则,应满足计算分析及风险管理的需要,可根据指标本身易于处理的程度及指标间的联系,分别进行细化和整合等操作:③重点突出原则,对征迁安置工作某个目标甚至总体目标有着关键性影响的部分风险指标,应给予重点关注:④时效性原则,随着时间变化和工作的推进,指标本身及其对征迁安置目标的影响也在不断改变,评价指标体系应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征迁安置工作目标通常可分为进度、质量和成本等3个方面。进度风险主要体现在用地到位的及时性及有无阻工等:质量风险主要体现在对群众生产生活的保障及影响处理等:成本风险主要体现在实际征迁工作量和补偿标准的变化等。基于上述原则,对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相应处理,初步构建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线型工程征迁安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

2.2 计算模型

采用突变评价法进行风险分析,需根据自下而上的“递归原则”进行计算,计算模型和具体流程如下。

(1)在分析征迁安置目标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相对重要性从左至右依次排列,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

(2)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结合文献[12]构建的风险评价指标空间,根据风险指标的偏差与变化情况,确定风险指标等级,在此基础上根据表2进行指标

(3)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所对应的突变模型,选用表1中相应的归一化公式对底层指标隶属度值进行归一化处理。

(4)采用递归原则,自下而上分层计算突变评价值:某一目标的下层指标之间若存在明显的相互关联作用,取其下层指标归一值的平均数作为上层突变评价值,称为“互补”原则;各下层指标之间若无明显的相互关联作用,则取下层指标归一值中较小值作为上层突变评价值,称为“大中取小”原则。

3 实例分析

3.1 工程概况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潮河段起点位于新密铁路倒虹吸出口,终点位于郑州市管城区南曹乡毕河村,长45.847 km。2010年7月,潮河段干渠正式开工建设,施工总工期为32个月,概算总投资15.48亿元。潮河段实际征迁土地1 582.5 hm2.人口206人,房屋面积31 328.76 m:临时用地833.1 hm2.复垦后平均每公顷产值约13 710万元:征迁后人均耕园地0.093 hm.人均住房面积50 m。

据统计,生产生活安置方面,征迁安置后人均住房面积占安置前的66.67%.人均耕园地减少面积占调地前的6.67%。临时用地方面,潮河段需要进行超期补偿的临时用地共104.974 hm,占需返还总面积的12.6%。补偿资金方面,潮河段各县(市)严格按照上级批复的补偿标准,并针对一些特殊情况做了适当的调整。根据郑州市南水北调办公室提供的资料,潮河段基本上按照资金执行计划拨付兑现,且地方群众对补偿政策和实施程序较了解。工程影响方面,潮河段整体占压专业项目较少,影响相对较小。对强重夯施工造成的附近居民房屋开裂,根据鉴定结果分别给予了相应补偿。

3.2 风险分析

为分析专家主观偏好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从仅基于风险指标评价空间(角度1)和考虑专家主观偏好(角度2)两个角度,采用突变评价法计算各目标的风险值(计算过程略),并与文献[12]的结果进行对比。基础指标风险水平见表3。

根据表2和表3,可确定基础指标风险取值。根据2.2确定的计算模型,对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采用递归计算可得出征迁安置各目标的风险值,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

(1)突变评价法可在只需定性确定风险因子相对重要性而无准确权重赋值的情况下,有效分析各目标风险严重程度的排序(施工影响>临时用地>补偿资金>生产生活安置),避免人为主观偏好对计算结果客观性造成的影响,且分析结果与模糊评价法计算结果较为一致,说明本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2)考虑专家主观偏好,突变评价法所计算各目标风险严重程度排序为施工影响>补偿资金>临时用地>生产生活安置,与模糊评价法计算结果完全一致。主要是因为专家主观偏好改变了基础指标的风险水平,进而对各目标的风险排序造成了影响。而文献[12]和实际调研结果均显示专家对于基础指标风险水平的确定存在随机性,因而可初步判断专家主观偏好为不利影响。若需进一步判断此影响的利弊,可引入其他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校核。

4 结语

大型线型工程征迁安置与工程建设及社会稳定均密切相关,其风险指标多且相对权重难以客观确定。本研究在构建多目标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突变评价法的大型线型工程征迁安置风险评估模型。将该方法应用于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潮河段征迁安置多目标风险评估,并与模糊评价法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与实用性,为征迁安置多目标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CERNEA M.‘rhe Risks and Reconstruction Model for Reset-tling Displaced Populations[J].World Development, 1997,25(10):1569-1587.

[2]李世印,李敬茹,范伟兵,等,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征地补偿及有关问题探讨[J].人民黄河,2014,36( 11):45-47.

[3]郭万侦,张江平,邓益,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思路的转变[J].水力发电学报,2012,31(1):3-6.

[4] 李德启,张辛,李娜,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征迁安置监理工作探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8,6(增刊1):152-156.

[5]张艺,冯英艳,贾健,等,江苏省水利工程建设征地补偿标准研究[J].人民长江,2016,47( 14):108-112.

[6] 陈柏峰,征地拆迁上访的类型与机理[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1):25-33.

[7] 鞠大为,贾健,张艺,等,江苏与皖、鲁、浙、豫四省水利工程征迁移民补偿政策对比研究[J].江苏水利,2016(4): 56-61.

[8] 张立,南水北调中线豫北段征迁安置实施效果评价及遗留问题处理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3: 49-53.

[9]郭晖,孙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思考[J].人民黄河,2015,37(1):121-125.

[10]李妮,李杨,引汉济渭工程移民安置补偿方式研究[J].人民黄河,2017,39(1):133-136.

[11]谢国庆,基于AHP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征迁安置风险评价模型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6:45-52.

[12] 吴赛,重大线型水利工程征迁安置风险管理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7:35-40.

[13] 李宗坤,吴赛,葛巍,等,基于FAHP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征迁安置风险评估[J].人民长江,2016,47( 12):113-117.

[14] 李宗坤,吴赛,李定斌,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潮河段征迁安置风险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6,37 (4):57-61.

[15] 李宗坤,葛巍,王娟,等,改进的突变评价法在土石坝施工期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水利学报,2014,45(10):1256-1260.

[16]

ZHAO Z,LINC W,ZILLANIE G.An Evaluation of ChineseWind Turbine Manufacturers Using the Enterprise NicheTheory[J].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2, 16(1):725-734.

[17]

SU S,ZHANC Z,XIAO R, et al.Ceospatial Assessment ofAgroecosystem Health: Development of an Integrated IndexBased on Catastrophe Theory [J]. Stochastic EnvironmentalResearch and Risk Assessment, 2012, 26(3):321-334.

[18]

POSTON T.Catastrophe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 M].New York: Courier Dover Publications, 1996: 16-22.

[19] 李紹飞,孙书洪,王向余,突变理论在海河流域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水利学报,2007,38( 11):1312-1317.

[20] 阿尔诺德(ARNOLD V I).突变理论[M].周燕华,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0-16.

【责任编辑马广州】

猜你喜欢

风险评估
创业公司及项目风险投资的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供电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评估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四川小额信贷公司风险评估
H银行企业信贷项目风险评估分析
铅锑冶炼污染场地周边土壤铅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城市燃气管网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风险评估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局限性及其对策研究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