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育从业人员的体育消费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2019-09-10邓亚男
邓亚男
摘要:改革开放后的今天,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随着人们对物质条件的需求而不断的提高,在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后转向更高的精神文明层次。体育从业人员作为体育消费的特殊群体,在研究体育消费问题上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体育从业人员体育消费状况进行总结分析后,得出体育从业人员体育消费水平总体不高,体育消费行为由余暇时间、体育产品价格等因素影响,提出从政府、市场、自身三个层面使居民正确认识体育消费及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优化路径建议。
关键词:体育从业人员;体育消费;对策
在我国经济实力迅猛发展的今天,人民生活物质需求的提高也刺激了消费需求,但是任何的消费行为都是由一定的动机进而产生的,体育消费也不例外,体育从业人员作为体育消費的一个特殊群体,包括体育教师、专业运动员、健身教练、体育局工作人员等,对于进行体育消费的各个方面具有一定的发言权和代表性,能够正确的引导人们进行体育锻炼和体育消费,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对于体育各方面的需求,因此对体育从业人员的体育消费制约因素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一、制约体育从业人员的体育消费因素分析
(一)内部主观因素分析
体育消费是满足了基本生活保障后,追求更高层面需求的消费行为,随着我国经济飞跃式的发展,影响体育从业人员体育消费的主观因素指从个人意愿出发为主的因素,也叫个人自身因素。分析过程中总结的各项因素依照影响程度及权重进行先后排序,把对体育消费有迫切的及重要深远的制约因素优先排列,其次再列出对相对迟缓和间接的制约因素。
经济基础是最为重要的制约因素,在进行体育消费时体育从业者首先考虑的还是经济条件,收入多少直接决定消费金额,也影响消费需要的满意程度。当今社会,各种经济压力不断增加,随之而见的是房奴、车奴等迫于经济压力的场景,不得不使部分人群放弃了享受型的消费。余暇时间同样作为制约体育从业人员体育消费的一项重要因素,据调查了解体育从业者多以中青年人群为主,他们在家庭和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工作压力大导致业余时间少,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也相应减少,从而影响了体育消费。家庭因素影响也不可忽视,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一种教育方式,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体育消费中,环境会影响体育从业人员的最终消费行为,现如今提前教育如雨后春笋滋长,因此家长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去接送子女参加各种培训机构,余暇时间相应减少,间接影响了体育消费。随着我国生产力不断发展,由于工作压力大,亚健康人群较多,身体健康也在逐步受到关注,这也会是带动体育消费的一个重要机遇。
(二)外部客观因素分析
制约体育从业人员体育消费客观因素中最重要的为产品的价格。价格改变可以或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从而限制消费行为,体育从业人员通常有固定的工资,收入水平普遍不是很高;其次制约体育消费客观因素为体育广告宣传及影响,随着手机、电脑、电视等设备广泛普及,网络信息爆炸式的传递,大街小巷都能见到广告宣传,足可见广告确实有它独特的作用与影响,由于体育从业人员中学校体育教师占较大比例,而他们支配余暇时间主要是上网看电视等渠道,所以会直接受到大量体育品牌宣传影响;最后制约体育消费客观因素还有体育产品的质量,任何产品的质量都是其影响销售的重要因素,能够决定其是否与同类产品有足够的竞争力,体育产品也同样具有竞争的属性,据统计多数体育从业人员都会考虑购买的产品是否物超所值,产品质量是否过关,能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二、优化体育消费对策
(一)政府层面
体育从业人员对于体育消费的需求较高,而且更多的人意识到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由于各种社会及家庭的经济压力下,不得不减少相应的体育消费支出。政府应该从实际出发,保障政府工作人员的闲暇时间,在学校、社区等体育活动场所设立专项体育锻炼基金,促使他们能够养成经常锻炼的好习惯,增加公共体育锻炼设施的建设和开发,在社区中建立规模适中的体育健身娱乐场所,为体育从业人员参加体育运动提供多的可能,提高参与运动锻炼的积极性。
(二)市场层面
体育产业发展必须以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为前提,盈利性的企业组织应该在运动健身会所中开发更多的新兴运动项目,例如毽球、气排球、柔力球等,增加教练应聘门槛,提高教练的综合素质和水平。提倡在体育产品宣传过程中和大众媒体协调发展;在体育研发阶段,校企结合,创造出更加新颖的产品,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欲,制定合理的价格机制以保证消费者权益和体育市场高效运作。
(三)自身层面
体育从行业人员因职业属性而与体育项目有更多的接触点,要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加强体育运动参与,积极培养终生运动的目标和兴趣,从而促使体育消费,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作为体育消费者,不能够被动的接受电视网络信息,还要做到主动了解相关体育产品资讯,在购买体育产品时能够主动保护自身权益不受损害,理性消费。
参考文献:
[1]常亮.石家庄市五区中年群体体育消费现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5):44-47.
[2]沈莉琼.重庆市主城区居民体育消费现状研究[D].重庆大学,2010.(2):60-62.
[3]高玉敏.华北区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分析及对策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4):38-44.
[4]司朝明.南京市高校教师体育消费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1.(1):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