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理想课堂,践行参与教学
2019-09-10李晓燕
李晓燕
摘要:参与式教学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学生合作,教师协作”的方法,以学生为课堂中心,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新教育;理想课堂;参与式教学;应用
说到参与式教学,我首先想到了这样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英国南部的一所小学里,一位教师调任一个较差的班的班主任,该班孩子大都很调皮,爱捣蛋。老师第一堂课就跟他们玩。玩得天昏地暗。下课了,老师说:孩子们,你们要是能把学习成绩搞上去,我就去吻校外放牧场里的一头猪。这些调皮的孩子问:老师,这是真的吗?老师说:真的,而且我要吻的是你们认为最大的一头母猪。孩子们好奇,都希望老师去吻猪。从那天起,他们的课堂纪律好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即使有贪玩的,别的孩子也会提醒,难道你不希望老师去吻猪吗?半年后,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圣诞节前夜,孩子们对老师说:老师,你可以去吻那头猪了吗?老师说:当然可以。于是,老师穿过公路,带着这群孩子来到放牧场。孩子们在猪圈里看到一头特大特肥的猪。老师走近那头大猪,轻轻吻了它。孩子们在猪圈外笑得前仰后合,老师吻了猪也和他们一样大笑了。
读这个故事,在觉得这位英国教师的滑稽可笑的同时,我也看到了这位英国教师平易近人的态度,看到了教育所拥有的和谐欢愉的氛围,更重要的是师生平等的意识。我觉得这也是我们每一位一线同仁一直以来追求的理想效果。但是,在真正的实践中往往事与愿违,求而不达,什么原因呢?就不得不说说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了。1.家长不重视教育,家长的态度决定孩子的态度,所以孩子首先在心理上对学习就不够重视。2.温故而知新,我们的孩子只有学新,没有温故,没有复习对知识的吸收就会打很大的折扣。3.做事不用心,包括上课,身在曹营心在汉,课堂效果又打折扣。这样的折扣打来打去,我们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累,成绩看着更“累”。所以我一直在寻找一种轻松的、愉快的、高效的教学方法,想让我们的工作不要这么“累”。想来想去,干嘛不把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去学呢?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我大胆地做了尝试,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驟进行授课,我叫它“教学五部曲”。
一部曲:预习课文。预习分两个环节,1、家庭预习。布置预习作业四项:生字一行,组两个词;近反义词,多音字,解词抄三遍;课文读三遍;找出课文中你感触较深的句子或段落在课本空白处写上批注。2、课堂预习。课堂一开始,以中年段为例,给15分钟时间自学本课生字词,明确目标。从课文中找出每个生字相对应的词语,用荧光笔涂上色;给课文后面生字栏里所有的生字注音组词;读一读课文中你涂上色的词语,并在不理解的词语下面划上横线。
二部曲:检查生字预习效果。1、齐读或开火车读或指名读涂上色的生字。2、听写。听写部分我尽量在生字本上进行,同桌互相批改,将不会写或者写错的字,再按照写生字的格式,一行组词,交给老师批改,这样的话,作业的量也就针对不同的孩子是不一样的,生字掌握的好一点的孩子,写得肯定少一些,生字掌握不好的孩子写得会多一些。也是针对每个孩子在生字部分的弱点布置作业,需要机械性重复练习记住的都是他不会的,他会的、已经掌握的就不用再写那么多了。
三部曲: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本环节可以采取各种读课文法,播放录音听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小组比赛读、开火车读等等,但最好一节课只用一种方法,因为时间来不及。我在使用过程中,各种比赛读课文效果是最好的,气氛活跃、兴趣很高,加上老师的各种评价,能牢牢抓住孩子的思绪,尤其是老师也加入比赛就更加有趣了。但是用的时间也比较多,所以只能看时间而选择哪种读法。有了充分的朗读基础之后,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就也简单多了。
四部曲:质疑解疑,精讲课文。1、质疑。本环节将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读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或者疑问,请在小组内交流,写在便签纸上,每人必须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交给老师。讨论质疑需要15分钟。老师抛出这一个问题,然后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去质疑,其实质疑的过程也是孩子自己深入探究文本的一个过程。他必须冥思苦想:怎样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什么问题才算有价值?要找到问题必须读文、思考、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孩子自己也是在摸索寻找适合自己的一套自学方法。2、解疑。接下来我会收到四十多个,甚至更多的问题,边收集边梳理。你会发现,刚开始,孩子们不会提问,但训练多了也千万不要小看孩子们的想象、归纳、总结、提问的能力,只要他们用心去做了,有一部分孩子的提问可以说是直击主题;有些孩子的提问可是突破难点很好的引子。举个例子,在教学四年级《检阅》一课时,有一个孩子的问题就是“这个棘手的问题是什么?”这个问题直击课文的重点。还有一个孩子的问题是“为什么大家都说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这个问题的解答又突破了难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梳理和评价就显得非常重要,梳理出的问题要理清文章脉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拓展等等,看似混乱的问题,当边解答问题,边完成板书后,条理一下子就展现在黑板上了,我会让孩子们养成边听课边记笔记的好习惯,所以都会拿便签纸将板书记好,贴在书上。这个环节中,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点名评价,孩子们也许翘首以盼的不是回答问题,而更期待的是老师能提到我的名字,并把我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分析。因为每个人的问题都在我手里,每个人都有可能被点到名,或被表扬,或被讨论,或被举例,或被调侃。抓住了孩子们这样的心态,也就把孩子们的注意力牢牢地锁定在了课堂。
五部曲:拓展生成,举一反三。本环节基本就是课外完成的了。例如《窃读记》结束后,我把一个孩子的问题放到了最后,“你还知道林海音小时候的一些故事吗?”这个孩子推荐大家去买一本林海音写的《城南旧事》读一读,或者从网上搜索《城南旧事》的电影看一看,或者,她偷偷一笑,也和林海音一样,去新华书店窃读吧!当然拓展的方式也还有很多,比如,查阅资料、背诵课文资料袋等等,让孩子给孩子推荐,也许效果会更好,因为只有孩子最了解孩子。
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的序言中有这么一段话“教育实验是一项细致而长久的工程,需要通过一代人去影响另一代人,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固步自封,一定要学会等待,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是啊,构筑理想课堂,不就是我们一直要努力的目标吗?希望我们的方法能让老师轻松教,让我们孩子轻松学,让我们的课堂效果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