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豹猫归来

2019-09-10刘泉峰

资源导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秦岭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刘泉峰

“去年6月,我们安装在保护区内的红外相机清晰地拍到了4张豹猫照片和豹猫围着大树行走的短视频。这是非常罕见的!”在河南省小秦岭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高兴地说道。

豹猫的出现,得益于这里日益改善的生态环境。殊不知,因对矿产资源的粗放式开采,这里曾经矿坑遍布、矿渣成堆,生态环境被破坏得狼狈不堪。

“以前,这里的环境污染太严重了,走在路上,可以说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在小秦岭自然保护区,说起过去的环境,沿山的村民告诉笔者。

小秦岭山脉主要分布在豫西灵宝市境内,是华山山脉东延部分,长达40多千米。小秦岭的金矿资源丰富,金矿田总面积664平方千米,其中,灵宝境内有480平方千米。20世纪七十年代末,随着大储量、高品位金矿的发现,各路淘金者纷纷涌入,数十家黄金企业相继诞生,开采进入了大规模“白热化”阶段。由于当时片面强调的“强力开发,有水快流”,让小秦岭遭遇了一场空前的“浩劫”,乱采滥挖、偷抢矿石、采富弃贫、采易丢难,几乎到了失控状态,造成了山体崩塌滑坡、地形地貌景观被破坏,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为此,国家曾先后19次在这里大规模集中整治,并把这里列为全国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

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小秦岭北麓151.6平方千米的森林生态系统实施保护。多年来,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积重难返,环境保护和矿区生态恢复治理成效并不乐观,矿区矿渣堆放量巨大,矿坑数量众多,部分区域生态破坏严重,后续生态损害风险系数加大,监管问题依然严重。2016年1月,國家环保部约谈了小秦岭自然保护区各级主管部门,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整治要求。随之,小秦岭自然保护区持续3年的大型整治活动拉开了帷幕。

明确责任:谁破坏谁治理

“三年前,我们向环保部做了承诺,三年里治理保护区内各类坑口521个,处理矿渣2580万吨,让老问题逐步解决,新问题不再产生,生态环境总体向好。为此,我们采取了从点到面、从小到大的综合治理办法,首先是谁捅的漏子谁堵。”说起治理的措施,小秦岭自然保护区负责人说道。

2016~2017年,小秦岭自然保护区首先对区域里的矿山工程采取措施,按照“谁破坏、谁治理”原则,从根上追责问责,组织开展为期80天的矿山环境整治集中大会战,在两年内完成了三年的治理任务,利用清运矿渣、修建挡渣墙、固定矿渣等方式处理矿渣2585.7万吨;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撒播草种1.04万斤,栽植刺槐、油松等苗木11.8万株,消除“疮口”,“补全”绿色。

在整治过程中,坚持严抓“封堵坑口、拆除设施、拉渣、固渣、降坡、排水、覆土、覆网、种草植树”9个环节,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一是栽桩拉网守底线,对治理过的所有坑口栽桩拉网,圈定区域,禁止入内,杜绝反弹,坚守底线。二是整修排水保安全,修建排水设施,保证汛期安全,有效防范了水毁现象发生。三是增加覆网降风险,对已覆土渣坡覆盖绿网10.2万平方米,降低了雨水冲刷强度,有效减少了土壤流失。四是种草植树固土,栽植油松、刺槐等树种,撒播苜蓿草、黑麦草等草种,固定渣坡土壤。五是增肥增水提质效,购买化肥,及时浇水施肥,提高苗木成活率。六是借助“天眼”督实情,利用中科院高光谱卫星遥感数据与分发中心落户陕州区的便利条件,主动对接,定期对保护区卫星遥感监测图片和实地进行比对分析,随时掌握详细情况,确保矿山整治无遗漏、全覆盖。

2018年春季,积极开展为期40天的春季生态修复集中攻坚行动,栽植华山松、油松、刺槐、连翘等各类苗木46.35万株,占全年计划42.5万株的109%;撒播草种6360斤,占年计划5360斤的119%;种草78.48万平方米,占年计划73.15万平方米的107%。目前,区内栽植苗木和撒播草籽长势良好。

强力整治:根上入手铁腕实施

“守好小秦岭这座青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矿山一日不和谐,我们的监管治理一刻也不会停歇。”说起小秦岭的生态保护工作,灵宝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管矿山的负责人田涛说道。

为加强对采矿行为的监管,多年来,这里的每一条小路都留有该局执法巡查人员的脚印。

2018年,灵宝市政府针对小秦岭矿区违法生产反弹现象,越界开采、环境污染等深层次问题,进行了有史以来最为“铁腕”的整治,从政府到企业,全面进入临战状态,“根上”入手,“源头”治理,让违法生产者看到了自己的“末日”。

活动持续了3个月,关闭取缔非法坑口1148个,临时封堵318个;拆除彩钢房、活动房、砖房3265个,拆除清运变压器、空压机等设施设备674台;查处违法案件24起,刑事拘留6人。其中,大西峪是小秦岭山脉中的一条山谷,这里与陕西潼关县交界,由于界区犬牙交错,一些企业专钻监管“空隙”,与执法人员“躲猫猫”,违法生产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杜绝。2018年6~7月,该市联合潼关县组成跨省联合执法组,多次开展严查严打非法矿山生产整治行动,责令18个不达标工程拆除了设备,封堵了坑口

目前,该市再次启动大规模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取消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基金;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拉网式”排查,针对问题清单逐项整治,经相关部门验收合格方可恢复生产;消除治理死角,大片裸露矿区在政府指导下得到绿化。同时,利用把小秦岭金矿区山水林田湖草作为生态修复试点的有利时机,根据小秦岭金矿区生态系统的现状,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综合治理原则,以流域为单元,积极统筹规划各个生态要素,最大力度、最大强度、最快速度布置落实该项工作,全面解决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生态环境历史遗留问题。

源头治理:有序推进矿权退出

2017年,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矿业权退出工作启动,按照要求,保护区内500余个坑口立即全面停止勘查开采行为,退出按照“先退出、后补偿”原则实施。

这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引起了当地政府、企业和社会的深深担忧。保护区矿权退出将对灵宝市黄金产业造成巨大冲击。目前,黄金及相关产业仍然是灵宝的支柱产业,对财政贡献率达到75%,初步估算,保护区里矿山关闭退出后,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余亿元、税收2亿多,冶炼、精深加工、运输等第三产业损失超过100亿元。同时,退出企业涉及职工2万多人,影响人群10万人以上,他们将面临失业,人员安置费高达23.8亿元,后续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2018年12月20日,该市政府决定对辖区1148个废弃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坑口)依法实施关闭,其中,小秦岭自然保护区521个。关闭后,位于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坑口由小秦岭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负责监管,位于保护区以外(含隔离带)的坑口由各矿权单位负责监管。

截至目前,灵宝市已引导与小秦岭保护重叠的19个矿山企业逐步退出保护区,15个已完成采矿权缩边退出,3个采矿权已经过期退出,1个已停产退出,退出保护区面积达96.63平方千米。

硕果累累:矿山复绿变“金山”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6~2018年底,小秦岭自然保护区矿山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取得了显著成效,较好完成了环保部约谈指出的问题。

6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67亿元,清运矿渣13.01万车520.2万吨;垒挡渣墙2.88万立方米,固定矿渣2065.5万吨;处理矿渣2585.7万吨;拉土上山5.2万车61.84万立方米,种树58.15万株,覆土种草93.5万平方米;保护区所有521个坑口全面封堵关闭,清除生产生活设施10480个。

如今,走进小秦岭自然保护区,早期那种违章生产、矿坑四布、废渣遍地、山体裸露的景象再也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宁静之美、和谐之美和自然之美。

水質显著好转。经过3年的整治和修复,小秦岭保护区内裸露的山体得到了治理和绿化,水体污染得到了明显遏制,山沟内清水流淌,雨后不浊。据河南农业大学的监测表明,小秦岭自然保护区内负氧离子含量达到了21800个/cm³,远远超过联合国卫生组织空气质量一级(2100个/cm³)标准。

生态环境趋好。2017年底,生态环境部对小秦岭保护区的两栖动物示范性监测结果表明,这里的两栖动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多,群内个体数量大幅增加,也就引来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豹猫在这里“定居”。

今年1月,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刘金山到小秦岭自然保护区调研时,对这里的治理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并希望作为一个典范在全省推广。同时,这里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也得到国家“绿盾行动”巡查组的充分肯定,得到了驻豫全国人大代表的高度评价。全国人大代表视察组在这里视察时,对小秦岭矿山环境治理工程施工特点,尤其对他们解决了石头窝里栽树难问题,创造性地采取树坑底部铺设可降解无纺布的植树方法大为赞赏。

猜你喜欢

秦岭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科学家发现秦岭金丝猴过冬秘笈
西部两地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
湄公河淡水鱼类保护区
大秦岭 东方的阿尔卑斯山
秦岭作证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欺负新人系列一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