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凉山州内生性贫困与精准扶贫研究

2019-09-10刘慧阳

现代营销·理论 2019年4期
关键词:凉山州精准扶贫

刘慧阳

摘 要:贫困问题制约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凉山州是我国贫困人口聚居地区,其贫困多与内生性所致,主要因:社会发育层次低,生产力水平低;劳动力整体素质低;传统旧观念束缚,不良习惯制约。解决脱贫问题因根据凉山实际情况,从人力贫困的帮扶;环境贫困的帮扶;资本贫困的帮扶着手,从而实现“脱真贫,真脱贫 ”。

关键词:凉山州 内生性问题 精准扶贫

一、内生性贫困表现

1、社会发育层次低,生产力水平低

20世纪50年代,凉山彝族人民在中实现了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政治制度方面的变革。然而经济的发展自有其内在规律性,政治制度的变革虽然使凉山人民享受到政治上的平等,但其经济发展仍然处于落后状态,生产力水平也在较低水准,想要彻底实现贫困“摘帽”,还有待加强经济建设和生产力强度。在凉山腹地,其下层社会中农作物产量低、粮食缺乏是其普遍现象,据调查,其平均每亩产量仅在100斤左右,边际地区稍好一点,平均每亩产量也仅占120-130斤。对于其在畜牧业生产经营方面,靠天养畜现象严重,牲畜数量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而整个凉山也是处于较低水平的自然平衡状态下。

2、劳动力整体素质低

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在校接受教育的时间短。根据此次调查,在彝族人民居住较多的地区普格县西堰村,其177位成人中,文化程度分布不均,且低水平人數占大多数,其中中专毕业生6位,高中毕业生5位,初中毕业生51位,小学毕业生73位,文盲半文盲42位,全村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4.3年,远低于全国水平。

劳动力生产技能原始化,与现代生产技能脱节较重,反贫困的能力和手段有限。在凉山彝族地区,人们的经济收入来源以及经济生产方式大体上无差异可言。并且在生产技能方面,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尚且仅能掌握简单、原始的农业以及畜牧业生产技能,然而这些原始简单的技能是很难跟上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进程的。

据统计,彝族所占凉山每年外出务工人员比例很小,归根结底,除文化程度低下、生产技能原始化等因素外,其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和语言交流方面的障碍等因素也是影响凉山彝族地区劳务输出的较为重要的原因。

3、传统旧观念束缚,不良习惯制约。

凉山因彝族聚居,其文化思想还在较为落后阶段,深受传统旧观念束缚,其重商观念淡薄、消费观念也极为落后。两句话可形容凉山彝族人们的生活观念,其一,“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养羊为御寒,养鸡为换盐巴”;其二“喝在酒上,穿在银上,用在神上”。因其落后的观念思想,凉山彝族地区长期处于一种低水平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中,且缺乏进一步发展的物质积累观念。再加上该地区吸毒、艾滋病传播等现象广泛,更加限制了其脱贫进度。

二、扶贫措施

(一)人力贫困帮扶

1 、提高医疗补助,增加医疗投入

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医疗点和医务人员逐年下降,医疗成本增加,且在2018年该地区仅因病、残致贫的人口就达3. 5万余人。因此,政府应加大乡村医疗点的扶持力度,使得彝族群众在得病后能就近及时得到救治,同时应通过调整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来提高合作医疗的报销比例。在大病保险制度方面,为加强贫困户、残疾人重大医疗救助,可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以及开展特殊病的救助和防毒防艾工作。

2、加强教育培训力度

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由于凉山彝族地区相对贫困,导致很多有教学经验,教学质量好的老师,在当地从事几年教学后,往往都会离开。因此地方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并留住人才。同时增加硬件设施,解决贫困儿童基础教育及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语言障碍的存在在接受教育方面是很大的问题,所以应该突出“双语教学”,为进一步扩大双语教学规模,应须安排一部分资金来辅助加强双语教学师资建设,使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接受双语教育,减少民族间的语言交流障碍。

根据贫困农户的实际情况,对农户进行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劳动力培训,提高劳动力技能,使他们拥有更多样性的经济来源与方式。对于从事农业工作的劳动力,应加强农业技能的培训,如烤烟种植技术和山羊育种技术。对于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如彝族传统手工技能就业或创业技能培训;对于计划外出就业的劳动力,应对其进行就业培训,令其有更多的就业选择来维持生计,如电焊工、餐饮服务、家政服务等。

(二)环境贫困帮扶

凉山彝族地区中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贫困占比约50%。这部分贫困农户主要居住在2200-2500米的半山和二半山区,生态环境恶劣,耕地资源医乏,自然灾害频繁。由于居住环境恶劣,该部分贫困户很难实现就地脱贫,建议进行易地搬迁扶贫。在搬迁顺序上应先搬贫困程度深,受灾害威胁大的贫困村或贫困户。在安置中应充分考虑民族文化和搬迁后的收入来源。对于汉化程度较高的彝族居民,可依托条件较好的汉族聚居区进行安置;对于汉化程度低的彝族居民,应提前做好安置规划,将其集中安置在一起,同时做好相应的建设规划,充分考虑好医疗、教育、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和搬迁后的再就业以及经济收入问题。

(三)资本贫困帮扶

资本贫困主要包括自然资本贫困、物质资本贫困、金融资本贫困以及社会资本贫困。自然资本方面的贫瘠,应加强建设其生态环境工程,并实施土地资源整治,防治耕地水土流失,提高耕地的生产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

物质资本贫困主要是由于贫困户拥有的住房等固定资产以及其他财产等处于较低水平,从资产收入等物质资本上产生缺乏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应对贫困户危房加快进行改造,提高其居住条件,使其边际效用满足感进一步提高。

金融资本贫困是因为家庭现金收入缺乏造成的贫困,针对该种贫困,主要应先考虑增加贫困户收入,如制定特色产业、劳务输出等。或成立贫困农户资金互助合作社,由村委会审核和担保,为贫困农户提供小额的信用贷款。

参考文献:

[1]吴丰键,葛宇航、马九杰,精准扶贫时期财政扶贫与金融扶贫的绩效比较——基于扶贫对象贫困程度差异和多难贫困的视角[A],中国农村经济,2019(7)

[2]彭玮,我国精准扶贫的阶段特征、现实困境与政策创新[A],中国农村经济,2019(5)

[3]陈秋红,栗后发,贫困治理中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多重摩擦和调适——基于广西G村的案例分析[A],中国农村经济,2019(5)

猜你喜欢

凉山州精准扶贫
凉山州创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两次西行台风登陆对凉山州影响对比分析
凉山州闪电活动特征分析
精准扶贫背景下山区贫困县脱贫路径选择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