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困境与对策

2019-09-10魏爽

现代营销·理论 2019年4期
关键词:资金管理财政资金行政事业单位

魏爽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重要的发展主体,国家对事业单位工作出重要部署,也提出相关准则与规定,通过加强预算管理,能够使事业单位的控制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过程中,资金管理活动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单位自身及整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并引发很多风险隐患。文章将从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特点及现实意义出发,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财政资金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概述

(1)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特点

所谓的资金管理指的是国家针对国企资金来源与资金使用加以有效管理,如计划、控制、预算以及考核等等,其中,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最为突出。

一般来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包含三部分,分别是固定资金管理、流动资金管理和专项资金管理。资金管理目的很明确,即倡导“现金为王”的市场运营理念。具体而言,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环节,由于资金管理内容及项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流动资金和专项资金,所以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工作方向,即投资决策与项目计划。正因如此,现实中可以发现从中央到省、市、县、乡镇,均陆续确立了资金使用与分管责任制。目的非常明确,旨在检查和监督流动资金和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组织资金供应,保证单位各类生产经营、社会服务活动顺利进行。

(2)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资金管理的现实意义

首先,有助于提升资金利用率。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资金是为了某一事业开展的社会活动及生产运营。传统资金管理比较单一,侧重企业资金的流入和流出。反之,现代经济制度下涉及面较广,包括单位账户交易管理、流动性管理、投资管理、融资管理以及风险管理。通过强化控制,使得资金能够科学运用。如此以来,更好保证相关社会事业的建设。

其次,有助于防范资金风险和财务危机。以行政事业单位建设某工程项目为例,一旦筹资决策不当,极有可能引发资本结构性问题。如此以来,因资本结构不合理、无效融资,将会造成筹资成本过高产生债务危机。不仅如此,投资决策失误,会造成资金链断裂,资金使用效益低下,不利于正常運营。另外,资金调度不合理,整个工作布局极有可能营运不畅,陷入财务困境。故此,强化资金管理,从内控治理、财务预算、成本控制等多重视角协同推进,非常有必要。

最后,有助于提升整体运营水平。纵观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内经济发展建设实情,其属于社会发展和事业单位市场化转型过渡的必然选择,因为资金集中管理本身就是现代经济管理制度的必然趋势。实际管理运营中,通过树立资金统一管理的理念,切实将整体资金效益发挥到更佳状态。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资金管理,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制度,更有助于完善各部门整体资金链,降低财务成本,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结合近年来笔者所在的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实际,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资金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从2011年以来,国家及各级政府出台下发相关的专项资金管理规范办法。然而,纵观近六七年的实际表现,并没有起到预期效果。分析不难发现,方案本身并无太多问题,核心问题依然体现为现行的制度体系。换言之,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发挥主体作用的是人,是工作人员。所以,一旦缺少制度的约束和规范,再加上落实和执行不到位,将会产生一连串的负面问题。目前,县级、乡镇级等相关政府服务机构,尤其是对专项资金的管理环节,很少按照制度来实际操作,导致制度流于形式化。

(2)建设项目的预算与申报缺乏规范化

众所周知,很多单位一直坚持着“现金为王”的理念,本无可厚非,但却影响着实际工作。正因如此,一些项目的预算与申报,干部领导为了能够争取到更多的专项资金,很少在项目预算申报之前对项目进行概算、预算。简言之,很多预算都是大体估测,并且越高越好。当项目申报批准后,才会进一步对项目展开预算分析。如此以来,给财务部门和监督部门的工作带来较大困扰。

(3)单位财务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及监管不到位

按照现行的国家规范和单位制度,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应跟踪监管,行政事业单位也应定期向财政部门汇报资金使用情况。但是,前期的调查发现,很多并没有贯彻执行。更为严重的是工作人员以及部门领导干部的观念态度,即认为相关管理工作可有可无。正因如此,资金无法有效监督,一些单位为了不上缴款项结余资金,经常会选择在年终大采购或突击花费。利用率低、浪费,资金挪用,造成国家资产和集体利益受损。

(4)资金实际使用与财务预算脱节较为严重

很多情形下,单位内部某一项目准备申报时,无论该项目是否被批准通过,单位财务在对前期使用的经费列表上习惯性将该部分资金列入其中,并作为已经支出的款项来上报。如此以来,直接挤占了经常性经费的份额。此情形下,一旦后期该项目没有被审批通过,那么资金也就难以到位。故此,很多机关部门、事业单位经常出现经费红字,相当程度上受此影响。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对策建议

上述介绍分析目前常见问题和管理困境,行政事业单位应牢牢把控以下方面,在明确管理总方向的同时强化与改进资金管理。具体包括:

(1)健全专项资金的管理体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一切依照法律法规,依照单位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以此为基准,对专项资金予以分类操作,切实保证科学规范化。通俗理解,即用好、管好,确立资金使用跟踪与反馈机制。在此基础上,责任落实到位。如此以来,才能从制度约束层面上,保障资金的使用与实际管理工作协同推进,做到每一笔款项都有据可查。例如,假设某项目在期限内并没有启动开展,那么申报单位应向上级予以说明,结合实际情况,对项目、对款项合理调整。总之,包括资金的申请、使用、拨付、结算与核算等,即便是预算之外的资金,均需要明确其性质。

(2)通过预算编制细化增强预算编制的透明度

(3)明确单位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

乱用、挪用与无端浪费现象,既是对国家、对集体资产造成较大损失,更是对人民群众利益的不负责。对此,管理部门应对资金使用情况明确界定,即便是特殊情况,同样要严密遵照规章制度和既有流程操作。总之,一切围绕着保证每一笔资金用到实处。在优化改进层面,建立在部门账目记录上予以明确,包括基本支出部分、专项支出部分,依照资金来源,在项目支出类下增加具体的项目名称。例如,投资类专项工程专账资金,数量是多少,占到全部资金的比例是多少,能够让财会人员清楚明了的看到。总之,确保账目清晰,才能保证资金使用范围明确。

(4)强化监督管理与绩效评价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管理,尤其是专项资金的管理,本身就是财务部门的职责和任务。所以,一旦出现问题,财务部门及管理人员应负有最直接的责任。对此,以财务部门为中心,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明确监管范围。通过法律与制度的强力约束,切实让各职能部门以及个别领导干部认识到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如此以来,才能加快落实全过程监管控制。在实际操作上,应将重点放在日常监督上,而不是所谓的“突击检查”,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游对策。因此,只有专注于日常工作点滴,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多层次、多环節、全方位监督,才能真正做到专项资金日常检查与跟踪,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此基础上,健全资金绩效评价体系,重点围绕着财务部门展开,规范会计核算,将工作管理与绩效挂钩,更有助于全体职工树立资金节约意识。

参考文献:

[1]王明龙.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三公"经费管理的对策探讨[J].财会学习,2017(6):178-179

[2]陈梅兰.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议[J].交通财会,2017(09):15-19

[3]符桂元.论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7(20):132

猜你喜欢

资金管理财政资金行政事业单位
基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打造廉洁高效财政
山西:20亿元财政资金推动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落地
关于医院资金管理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国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浅析营运资金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地位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探究新经济环境下企业资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