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对文化创意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2019-09-10曾素鸽
曾素鸽
摘 要:营改增是我国税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解决营业税中重复征税的问题,切实减轻重复征税对企业发展造成的沉重税负。营改增同时对文化创意企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推动企业发展,促进现代文化创意企业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与此同时,营改增背景下,文化创意企业发展也面临新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主要分析了营改增对我国文化创意企业产生的影响,并针对政策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文化创意企业 营改增 影响 措施
2012年,以上海作为“营改增”税制改革试点,现代服务业正式步入了营改增的税改行列。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内容,营改增对其发展产生的深远的影响。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证明,营改增能够在全国范围内顺利推行,并极大的优化了税收结构。文化创意企业实施营改增,对于减轻企业税负,加强企业同其他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拓展文化创意企业的产业链条,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都发挥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营改增背景下,对文化创意企业财务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税负不减反增的情况。因此,深入研究营改增对文化创意企业的影响,并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促进文化创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营改增对文化创意企业的影响
(一)减少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赋税
营改增即是将对企业征收的营业税改为增值税。文化创意企业在营改增之前,需要按照全部的流转额征收营业税,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重复征税的情况;而实施营改增后,企业的增值税主要是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新增的流转额进行征税,有效避免的重复征税的情况。营改增后,文化创意产业增值税的抵扣链条被完全打通,为文化创意企业同其他行业企业实现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极大的拓展了文化创意企业的服务产业链,推动其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为优化我国现代服务业经济结构提供了巨大动力。同时,营改增能够有效促进文化创意企业发展模式的更新,提升其财务管理水平。
另一方面,营改增最主要的目的是解决重复征税的问题,实现税负公平。营改增后,文化创意企业对于提供的服务能够给客户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片,使得客户能够直接用于抵扣销项税额,极大的降低了客户购买服务的成本,从而提高文化创意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文化创意企业外购的材料设备以及应税服务等,也可以通过进项税额抵扣的方式降低税负,从而有效降低文化创意企业税负。因此,营改增在文化创意企业中的影响最大的就是实现了减税效应。
(二)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营改增后,文化创意企业外购项目需要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才能够完成进项税额抵扣,否则不能予以抵扣反而会增加企业的税负。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困难,容易导致抵扣链条断裂,从而导致企业税负不降反增。文化创意企业具有流动性大、费用种类繁多复杂等特点,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往往面临着非常复杂的市场及社会环境,企业的经营业务十分复杂。在当前形势下,很多与文化创意企业经营业务关联的行业企业无法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导致其进项税额难以完全抵扣,从而使得企业税负不减反增。如文化创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人员差旅费往往占据费用成本中的较大方面,而根据财税[2016]36号文,“购进的旅客运输服务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因此乘用公共交通工具取得的票据进项税额是无法进行相应的抵扣的。总的来说,文化创意企业业务经营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需要依靠人力、脑力劳动为客户提供文化创意服务,此外,在文化创意企业一般纳税人中,设备、场地租金以及硬件和软件的使用费用等,都属于增值税征税范畴之外的费用,不可以在销项税额中进行抵扣,也导致了企业的税负增加。因此,在文化创意企业经营业务成本中,人工成本较高,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的难度较大,如果在财务管理中,不能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或者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水平不高,都会导致企业的税负增加。
二、营改增后文化创意企业的应对措施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营改增后的文化创意企业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从而更好的适应营改增税制改革的需求。首先,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进行会计和税务管理过程中,应当具有时代性思维,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也需要做到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其次,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对营改增税制改革的深入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对营改增的把握程度,从而能够区分可抵扣与非抵扣项目,合理扣除进项税。同时,会计人员需要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合理增加企业会计核算科目;税务人员在日常税务操作中,加强对纳税申报、税票认证和抵扣、税务筹划等工作的操作与管理水平,从而适应营改增对其提出的新要求。最后,在财务人员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一方面,需要保证取得合法合规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文化创意企业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应当注意对供应商和服务商的选择,尽可能选择具有健全的财务核算体系,并且可以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从而保证自身能够最大限度的获得可予以抵扣的进项税额,降低企业税负。另一方面,加强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有效规避税务风险。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当针对增值税专用发票制定严格的发票管理制度,从发票的开具、领用、核销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把控,保证发票使用和管理的规范性,避免由其造成的税务风险。
(二)合理进行税务筹划,降低企业税负
在文化创意企业一般纳税人中,企业业务支出中的设备、场地租金等多项成本费用不予以进行抵扣,导致了企业税负难以有效降低。因此,扩大增值税进项税抵扣范围,是促进文化创意企业发展积极性,为企业提供充足发展动力的有效措施。例如,在传媒企业中,影视制作是其主要经营业务之一。在影视制作过程中,往往需要多处取景,并且取景地还可能具有很大的地理跨度。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费用是不可以进入抵扣范围的。同时,在影视作品制作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场地租金费用往往非常高,占成本费用的比例较大,而这一部分内容同样是不准予抵扣的。另外,在影视作品制作过程中,更大的成本费用包括拍摄所需要的演员、群演的劳务费、拍摄费等等,也在不准予抵扣的范围之内。面对这一问题,文化创意企业应当做好税收筹划,在经营模式、生产组织形式等方面做出適当的转变,可以通过专业化分离与协作的方式,合理构建商业链、选择供应商,从而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以适应税制改革的方式,实现企业税负的降低。例如,在业务经营过程中,企业可以将非核心的业务外包给专业的公司,不仅可以获得外包服务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进行进项税额抵扣,降低税负。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在核心业务中的专注度,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总结
营改增背景下,文化创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有效的避免了重复征税情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降低企业税负,实现税收公平的目的,改善了文化创意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为其实现稳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同时,在很大程度长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升级,促使企业不断尤其自身的产业结构,更新管理方法,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进而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发展。但是,在营改增背景下,对文化创意企业会计与税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财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加强对营改增的学习,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保证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的合理性,提高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有效管理,从而有效规避税务风险。同时还需要财务人员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通过有效筹划降低企业税负,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玉强,王文丽,谭婷元.营改增对不同类型文化企业的减税效应比较[J].税务研究,2019(05):54-60.
[2]陈文华.“营改增”对国有文化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19(09):161+163.
[3]姚杰.“营改增”对文化创意服务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知识经济,2016(24):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