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传统家庭、家教、家风对当代家庭文明建设的启发

2019-09-10胡莉萍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家教家风家庭

摘要:家庭教育历来为中华民族所重,从古至今关于家庭教育的思想也层出不穷。当今社会,家庭建设在我国又重新被推上了新的认识高度。在家庭文明建设—家庭、家教、家风这三个“家”中,传统家庭观念是现代家庭文明建设的基石,传统家教是现代家庭文明建设的关键,传统家风是现代家庭文明建设的“软实力”,中华民族是具有优良传统文化的民族,其深厚的家庭文化势必对当今习总书记提出来的家庭文明建设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家庭;家教;家风;家庭文明建设

家庭教育历来为中华民族所重,从古至今关于家庭教育的思想也层出不穷。当今社会,家庭建设在我国又重新被推上了新的认识高度。2013年10月,习近平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中指出“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着重强调了树立良好家风的重要性。2015年的春节团拜会上,习书记提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点。” 2016年,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习近平又提出,“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他倡导要在全社会掀起崇尚好家风、践行家庭美德新的热潮。从习近平总书记的几次讲话中可以看出来,国家对家庭文明建设即家庭、家教、家风的高度重视。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基石,家庭文明建设是社会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搞好家庭文明建设对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都有重要影响。

在家庭文明建设—家庭、家教、家风这三个“家”中,家庭是一个基本组织,而家教、家风是这个基础组织的外在表现形式,三者紧密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中华民族是具有优良传统文化的民族,其深厚的家庭文化势必对当今习总书记提出来的家庭文明建设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一、传统家庭观念是现代家庭文明建设的基石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所以,家庭是一个人发展的基础。只要每个家庭都健全,社会就会健全;只要每个家庭都健全,整个国家就会健全。所以,历来古人都比较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要求每一个人都要把自己的家庭管理好。其中家庭观念又对整个家庭的建设有重要影响。中国人历来很注重家庭观念,传统的家庭观念对现代家庭文明建设有重要启发。

传统家庭观念推崇以“孝道”为先,在《尔雅》中对“孝道”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其进行的解释是”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从”孝”的古文字形和其定义中”善事父母”的含义可以看出,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这是在一个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诚如孟子提出来的在家庭观念当中,要有“仁”的思想,要“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而孝悌是“五伦”的中心,所谓"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虽然其中含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是封建统治者进行统治的一种工具,但是对建立和谐的家庭有重要借鉴作用。随着近代社会的发展,对“孝道”的理解出现了很大的偏差,“孝道”是古代社会历史的产物,不能只把它看作是古代圣人想出来专门限制家庭子女的桎梏,它可以协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父子关系、夫妇关系、长幼关系。家庭成员中,子女对父母尽奉养的义务,更重要的是子女对父母要有敬爱之心;夫妻之间要分工明确,承担各自的职责;兄弟姐妹之间要有先后尊卑。另外其它的传统“孝道“思想,”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等,其具有的修身养性、融合家庭的作用对当代家庭文明建设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孝道”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之所在,是一切圣贤教育的核心,是做人的根本,是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源泉。当前,传统的家庭观念被人们渐渐淡漠,家庭成员之间出现矛盾冲突的事件越来越多,严重影响和谐家庭的建立。我们呼唤对传统家庭观念的传承,呼吁当代年轻的一代重拾家庭文化,这是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传统家教是现代家庭文明建设的关键

家教即家庭教育,在家庭观念的影響下,长辈对自己的晚辈进行的教育。中国古代重视家庭教育,家庭在把自己的子女送入社会之前,要把道德准则、社会规范、价值观念以及社会角色所需要的知识经验等,传授给自己的子女。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古代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主要是在家庭中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子女在接受教育,父母在此过程当中也是不断发展变化。通常一个家庭是置身于“大家族“之中,从而就出现了族规、族法、族产、还有族训,家训、族学、家学等等。其中,家训是家庭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它承载着家族的期望,关系着整个家族、家庭和个人的前途。家训有很多表现形式,如训诫、格言警句、遗训、诗歌、书信等。如古代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的马援在给两个侄儿的书信中《诫兄子严、敦书》中写道:“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告诫晚辈要正确对待涉及别人的负面信息。还有诸葛亮对晚辈训诫的《诫子书》,曾国藩对子女进行家教的家书达2000封。可见表现形式多样化的家训是对家庭成员进行家庭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现代家庭教育中,要善于利用传统家庭教育思想和手段来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多读古诗文,扎好中国根”,从“三、百、千”《弟子规》开始,学习各种传统经典文化,其中蕴含的家庭教育思想会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习近平主席在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曾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强调孩子在“扎好中国根”的同时,“学做现代人”,利用优良传统家庭教育思想,将其文化的民族性、人文性、工具性与现代性等和谐地统一起来,从而真正造就一代新人。

三、传统家风是现代家庭文明建设的“软实力”

当代国学大师汤用彤先生在教育其子汤一介先生时说:“家风不可中断。一个家庭应该有他的家风,如果家风断了,那么这个大家族也衰落了。”在中国人的文化意识里,不仅有非常浓重的家庭观念,注重家庭教育,同时也非常注重家风,,注重家风的传承。家风,通常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不断传承下来的那种很难用语言说的清楚的东西,可以说是一种风气。家风是在家庭观念、家教的基础上形成的,倘若家庭观念正确,家教方式恰当,家风就比较和谐,以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呈现。现代家庭文明需要良好家风这种“软实力”来对其进行建设。

参考文献

[1]曾士强,《家风》[M],广东经济出版社,2018

[2]张志君,《跟古代名人学家风家教》[M],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5

作者简介:胡莉萍(1986.2—),女,汉族,讲师,硕士研究生,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专任教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和家庭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8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民族地区家庭文明建设中的文化冲突及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8KY1253,本文是2017年广西教育学院科研项目“广西民族地区家庭文明建设的家校一体化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B2017002,

猜你喜欢

家教家风家庭
家教有法
家教“漫”镜头
家庭“煮”夫
家教“漫”镜头
家教“漫”镜头
家风伴我成长
恋练有词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