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罐头正名,也是为包装扬名
2019-09-10
为罐头正名,还罐头食品清白,甚至为此打起了官司,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是不久前,39健康网发布《愿望:6种“催人老”的食物,希望你一个都没有上瘾》一文,文中称“罐头的营养物质都已经被破坏掉了,尤其是蛋白质会出现变质,其营养物质也会大打折扣。为了保持口味以及考虑食物的储存其中还会被加入大量的糖分以及防腐剂……在伤害身体的同时也会导致肥胖出现。”这一下惹恼了罐头厂,18家罐头生产企业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为主体起诉了该网站,声称要“为罐头正名”,因为罐头中并不添加防腐剂,营养物质也不会被破坏。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罐藏食品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林焜辉解释说,罐头靠物理方法防止细菌生长,根本不需要添加防腐剂,而且除了极少数耐热性较低的维生素外,罐头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都不会被破坏,也不会分解“变质”;罐头食品中添加的糖主要是为了调节水果类罐头的糖酸比,使口感更佳。
林焜辉表示,各类食品领域的谣言及失实文章严重扰乱了相关食品的正常市场消费,也严重影响到相关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这次给罐头行业及其背后的农户带来的损失和影响是长期和不可估量的。对此,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应罐头骨干生产企业的要求已经委托代理律师,针对该文章对罐藏行业的损害进行诉讼。“目的不在于诉讼的判决结果如何,而在于‘为罐头正名’——罐头食品是不添加防腐剂的。希望此次诉讼传播正确的罐头消费知识,最大限度地消除国内消费者对罐头食品认知上的误区,还罐头食品清白。”
虽然说的是食品,但是罐头食品必有包装,影响了罐头食品销售一定会影响包装企业的利益,所以包装专业媒体有责任有必要为罐头食品伸张正义。
罐头食品起源于19世纪初,法国拿破仑的军队为确保食物供给的需求,在重金懸赏下,法国人阿培尔发明出一种可以使食品长时间保持不变质的加工工艺,后由军用转民用并逐渐普及延续至今。
提起罐头,可能很多人想到的是能够保存较长时间的食品,一定会有防腐剂,不新鲜。其实不然,中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郝煜明确表态,“罐头中含有防腐剂”,实际上是对罐藏食品的偏见,是对消费者的误导。罐头食品严格按照加工工艺生产,无需添加防腐剂即可实现较长的保质期,主要依靠三个关键点。1.含氧量低。通过加热排气、抽真空或充氮气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等,极大地降低食品和容器中氧气的含量,使容器内潜在的微生物生长处于停滞状态。2.密封严密。阻断容器外的空气(氧气)或微生物进入容器内的通路。3.热力杀菌。使容器内潜在的微生物因受热处理、物理作用或化学作用而死亡。通常,水果类罐头呈酸性,故采用低温(100℃以下)杀菌,蔬菜、畜禽、水产动物类罐头为低酸性食品,故采用高温(100℃以上)杀菌。
做罐头的道理很简单:先把原料充分加热,把微生物全部杀死;同时把包装罐充分加热杀菌;然后把无菌的食物装到无菌的容器中,趁热封口;最后再加热灭菌,冷却后,容器顶隙里面的空气体积收缩,会产生负压,本来封严的瓶子就更打不开了,外面的细菌也不可能进去了。经过这些工序,食物自然不会腐败,也就不需要加什么防腐剂。
一定要说一说罐头食品与包装的密切关系。由于罐头加工工艺的特殊性,罐头食品对产品包装容器的要求甚高,包装非常重要。容器必须符合以下要求:1.安全无毒:由于罐头容器与食品直接接触,必须无毒,以保证食品安全。2.耐腐蚀性:由于罐藏食品都有一定的营养成分、盐类、有机物质等,在高温杀菌的过程中易分解,从而加剧对容器的腐蚀,为了保证食品能长期保存,容器必须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3.密封性好:微生物是促使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作为食品保藏容器,必须具有可靠的密封性能,使食品杀菌后不再因外界微生物污染而引起变质。
罐头包装是我们在选购罐头产品时的重要标准,正常的金属罐应外形完整,不变形,不破损,无锈点,底盖向内凹;玻璃瓶罐头的金属盖中心应为略向下凹陷,透过瓶身观看其内容物应形态完整,汤汁清晰,无杂质。罐头食品有金属包装、玻璃瓶包装、软包装等包装形式,要提醒大家,并非装在密封容器的食品都可以称为罐头食品,如瓶装调味酱、蜂蜜、罐装奶粉等均不属于罐头食品。
经过“正名”,大家都清楚了,罐头食品美味有营养,包装容器功劳数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