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可持续土木工程论坛在深圳举行
2019-09-10刘军民
刘军民
4月4日至5日,首届“可持续土木工程发展高层论坛”在深圳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可持续土木工程专业委员会、广州大学、碧桂园集团莞深区域和深圳市斯维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主题是“新技术革命与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该论坛也是同期在深圳召开的第十五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绿博会)的分论坛之一。
五位院士出席本次论坛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可持续土木工程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王元丰主持了此次论坛的开幕式。中国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组委会主任、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丁烈云、中国建筑集团首席专家肖绪文、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欧进萍、中国钢结构协会会长岳清瑞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有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香港理工大学候任校长滕锦光出席了论坛。此外,三一集团副总裁马荣全、中建科技公司董事长叶浩文、中国建筑集团首席专家李云贵、碧桂园集团助理总裁孙军等来自全国各地建筑和土木工程领域的300余位专家学者也莅临参加。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社会战略专业委员会、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和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对此次论坛给予了大力支持。
最严“停工令”让土木工程行业反思
此次论坛上的专家报告显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工程建设市场,全球每年近一半的新建建筑在中国。然而,中国的土木工程也消耗巨量的资源,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中国的土木工程行业正在经历砂石、水泥等建筑材料价格高涨以及很多工程项目因环保限制面临停工等危机。
与会专家介绍,仅2011年至2013年期间,中国就消耗了64亿吨水泥,超过美国在整个20世纪的水泥消耗量-44亿吨。中国是全球砂石骨料(土建工程中砂、卵石、碎石等土建材料的统称)消耗量最大的国家,2015年中国砂石骨料消耗量占全球26.7%。如此巨大的砂石需求量导致砂石价格疯涨,由原来的几十元增加到几百元,部分地区砂石价格涨幅近l00%。此外,建筑业还是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最大的行业。
据了解,全球23%空气污染、40%污染、40%固体废弃物污染和50%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建筑业。2017年间,中国的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共发生重度污染2311天次,严重污染802天次,其中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占重度及以上污染总天数的74.2%。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扬尘,而在建筑施工中产生的扬尘占了城市扬尘总量的很大比例。
为缓解秋冬季雾霾的严重影响,2017年9月,环保部(现生态环境部)、发改委等部委以及京津冀多地联合发布堪称史上最严建筑施工“停工令”(《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多位与会专家表示,“停工令”让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叫苦连天,使土木工程行业不能正常运行,对此,土木工程行业的专家、企业应该反思,必须逐步改变传统建设理念和施工模式,最大程度减少工程带来的环境污染。
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推动老行业转型
土木工程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古时代,人们修筑简陋的房舍、道路、桥梁和沟渠,满足简单的生活和生产需要。后来,为了适应战争、生产和生活等需要,兴建了城池、运河、宫殿等各种建筑物。这些都属于土木工程,但现在土木工程面临着资源耗费过大、加剧环境污染等问题。此次论坛上,多位专家认为,务必给这个古老行业引入各种新兴技术,来实现节约资源又对环境有利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土木工程行业的可持续问题,该论坛以“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模式,让与会嘉宾开展了思想碰撞和深入交流。其中,肖绪文院士、丁烈云院士、李云贵、马荣全、叶浩文、彭明和徐润昌等专家,从服务建造、智能建造与BIM(建筑信息模型)等新技术着手,探讨新科技革命对土木工程行业发展形态的影响;欧进萍院士、岳清瑞院士、沈岐平、孙军、滕军和韩林海等专家,立足于装配式建筑及新型建筑结构形式,寻求推动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路径;滕锦光院士、邢锋和陈宝春等专家基于新型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分享解决土木工程资源短缺难题的方法;王元丰和薛小龙等专家则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新工程管理方法入手,分析推动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可能途径。
与会专家认为“土木工程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要求,而把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与传统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技术相融合,将为这个卉老行业转型升级带来机遇。
4月5日上午,王元丰教授还陪同与会专家学者参观了正在施工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深圳国际会展中心被誉为“世界超级工程”,是全世界建筑面积最大单体建筑(158万平方米),长1.7公里;工程的土方开挖量、用钢量都是世界房屋建筑中最大;同时还是世界建筑领域一次投入机械设备最多的施工项目。该中心建成后将超过德国汉诺威博览会展馆,成为全球第一大会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