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手工艺品顾绣在当今市场存在形式研究

2019-09-10李春笑

关键词:手工艺品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

李春笑

摘 要:顾绣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其文化价值不言而喻,保护并传承发展顾绣这一民族文化是一项重要工作。文章通过对顾绣的发展历程和自身特色分析,结合当今消费市场的特点以及顾绣和当今市场的矛盾,对顾绣现今的存在形式进行研究,提出顾绣新的创作方向,为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更多思路。

关键词:传统文化;手工艺品;顾绣;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J5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46(2019)04-0087-05

日本工艺大师柳宗悦认为,传统工艺可分为3类:贵族的工艺、个人的工艺、民众的工艺。[1]中国的传统工艺品同样适用于这3个类别。目前,传统手工艺品市场并不乐观,在供给和需求两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压力。为了文化的延续,顾绣这一传统手工艺,除了作为文化载体存于当今,更应朝着经济载体活跃于当今市场。

1    顾绣发展历程

1.1    顾绣的起源与兴盛

顾绣又名“露香园顾绣”,[2]是汉族传统刺绣工艺之一,画绣的典型代表。顾绣因起源于明末嘉靖年间松江地区的顾名世家而得名。据传顾绣绣法出自皇宫大内,顾家先后出现了缪氏、韩希孟和顾兰玉等顾绣名手。顾绣最先由顾汇海之妾缪氏发起,姜绍书《无声史诗》中对此有记载:“上海顾汇海之妾,刺绣极巧。所绣人物……此顾绣之始也。”起初顾绣主要流传于文人墨客、上流阶层,作为艺术交流或互赠的礼物而存在。后因韩希孟的作品,而使顾绣成为皇室贵族的御用绣品。韩希孟为顾寿潜之妻。顾寿潜曾向董其昌学习绘画技法,因受其影响,韩希孟的刺绣作品也深受董其昌画派的影响。加之韩希孟自己对于自然界极高的敏感度和刺绣艺术上的悟性,故创作出的绣品无不令人惊叹。自然界生命的灵动、精妙的绘画技巧、熟练的刺绣技术,在韩希孟刺绣作品中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在画与绣的结合中,作品尽显婉约、清淡的特点,刺绣的艺术内涵也由此得到显著提高。顾绣一度被当作宫廷贡品,为皇室享用。后因顾氏家族家道中落,为维持生计,顾汇海孙女顾兰玉开始设帐授徒,以刺绣谋生。也是由此,顾绣“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广传于民间的工艺品。[3]

1.2    顾绣的衰落

在历经兴盛期后,顾绣开始渐渐衰微。当时江南一带民间绣品无不以顾绣为标榜,很多绣庄都会冠以“顾绣庄”之名,但其实大多与顾绣并无关系。在高仿顾绣泛滥的状况下,顾绣精髓尽失。晚期顾绣在选材、用色、针法等方面都与早期顾绣大相径庭。市面上流传的绣品出现了粗制滥造的情况。[4]为迎合大众,顾绣从起初的绣画到后来的绣衣裙等,从高贵的宫廷走向集市,从雅致走向粗糙,从起初的巧夺天工到后来的敷衍了事,再加上苏绣的再一次崛起,顾绣的衰微便成了必然趋势。

1.3    顾绣现今状况

顾绣自从2006年5月20日被列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得到了各方的重视。顾绣研究者也逐渐增多。2007年,国家文化部确定戴明教老人为顾绣的代表性传承人。2008年上海博物馆举办了为期2个月的顾绣展,这一活动让广大市民,尤其是顾绣爱好者有了进一步了解顾绣的机会。[5]2017年,钱月芳老人的《艺心品鉴――钱月芳顾绣作品集》出版。松江文化馆也将顾绣作为重点传承发展对象,在顾绣工作者、顾绣创作、顾绣推广等方面都作出了相应的努力。除此之外,松江文广局也在尝试与某些学校合作,开办顾绣兴趣班、研究班等,让学生们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感受顾绣的魅力,也算是推广顾绣的一种途径。

2    顾绣与当今市场的“矛盾”

虽然传统手工艺逐渐受到关注,但仍不足以支撑一个技艺或是产品的长期生存。将顾绣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才是对顾绣确实有效的保护方式。但高雅艺术品转化为商品投入市场,其中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

2.1    市场需求与产品供给的矛盾

传统民间工艺多为手工生产,生产周期较长。粗略统计,顾绣兴盛百年时间,传世作品不到200件,可见制作顾绣精品的难度之大。傳统顾绣尺幅大多在30*30cm以上,完成一件顾绣作品至少需要3~4个月。在当今快节奏社会生活中,这种制作周期显然是不适合大众市场的。相关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传统手工艺行业约72%是私营企业,中国民间手工艺品行业中的小型企业数量占比更是高达84.3%,[6]传统手工艺几乎没有大规模企业,而是以个人工作室和家庭作坊为主,这就导致产品数量极为受限。于顾绣而言,供给问题更为严峻。刺绣本就是一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的工作,而顾绣对手艺人要求更高,除了有必需的刺绣功底,还要有绘画功力,同时也需要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这就使得合格的顾绣工作者屈指可数。供给产品数量上的稀缺性,使得顾绣难以满足广大的市场需求,这极大地制约了顾绣的“活态传承”。

2.2    消费者期待值与产品价格的矛盾

生产成本和溢价两方面构成了商品价格。很多传统手工艺的生产成本逐年上涨。[7]传统手工艺的文化附加值是溢价的决定要素。[8]在需求方,大多消费者对传统手工艺品的详细造价并不了解,且缺乏对传统手工艺品真假辨识能力,市场上又有大量近似的工艺替代品可以选择,这就导致消费者有能力且愿意支付的价格与供给方的定价有很大落差。可见,供求双方对传统手工艺品价值感知的不同造成了价格层面上的供需矛盾。

以装饰画这一类别来说,当今市面上装饰画种类繁多,且大多成本不算高。而顾绣人工成本过高,单是价格就限定了受众范围。在淘宝销售网上,一幅65*295cm顾绣作品,无装裱,售价138000元。且不论作品本身的质量如何,只看价格就让大多数潜在顾客望而却步;而其它装饰画,与上述顾绣作品类似题材,尺幅70*230cm,装裱完好,售价仅1224元。此外,传统手工艺市场上的供求双方都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因为供给方可以持续缩小产量,不断提升单品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9]需求方可以选择购买其他性价比高的产品,因为传统工艺品已经不是生活的必需品,需求量并不固定。所谓“优胜劣汰”不过是一种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在维持着。随着市场上工业化批量生产的商品越来越多,这些价格低廉且实用的产品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挤占了传统手工艺品的生存空间。[10]合理定价是顾绣市场推广的另一大问题。

2.3    市场需求与产品形式的矛盾

社会在进步,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传统手工艺品的实用价值在当代生活中几乎已经不复存在。从目前来看,顾绣主要作为观赏性艺术品。除去博物馆作为历史艺术研究用的存放作品外,另外就是创作出新的顾绣作品作为礼品用于外交活动。顾绣的特点限定了其存在方式,作为装饰画进行市场推广,并无优势。要在“万花筒”般的市场中生存下去,顾绣的产品形式必然需要创新。除了产品本身的形式,产品传达的形式也是不可忽略的一点。消费者往往会因为某种“情怀”而进行消费。顾绣这种“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传统手工艺品更是需要一个合适的信息传达方式,让更多人知道这物件的“美”。构建便捷和完善的产品信息渠道、购买渠道和能感知到手工艺文化附加值的参与渠道,是增加顾绣产品的需求者和潜在消费者的有效途径。[11]

3    顾绣商品形式研究

与顾绣工作者沈丽莉老师的交谈得知,顾绣的绣画结合,画的部分所用颜料是国画颜料,不可遇水。且绣布多选丝绸类光泽度较高、质地柔软细腻的面料,绣线也是丝线,绣布与绣线都易损坏。那么尝试要保持作品的完整性,除了将其束之高阁,似乎也只有把作品放在玻璃柜或框进画框里。这便又回到了博物馆和装饰画的行列。通过以上市场分析和对顾绣的调研,试图对顾绣作品合宜形式进行探讨。

3.1    文化符号形式

针对不同传统手工艺的特点和消费对象定位,灵活运用情感营销是市场推广的关键。加深顾绣在人们心中的文化印记,是活跃顾绣市场的重要一笔。苏绣、湘绣、蜀绣等,能够被人熟知,与相关宣传推广有很大关系。刺绣品类较为深入人心的推广途径大致分为2类:一是旅游业。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带动了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兴盛,借此当地特色文化得以传播。以苏绣为例,江浙一带古镇等景点,几乎都有销售苏绣产品的商铺,或多或少都会让游客对“苏绣”产生熟悉感。松江顧绣也该成为上海特有的纪念品。上海豫园2018年春节期间,日客流总数约为20~25万,如此大客流的景点,商铺销售却都是苏绣。顾绣作为最本土的工艺品,应该以主人的姿态迎接每一位游客的到来。在生活中不刻意的宣传会比教科书式的宣读灌输效果更好。二是影视文学。影视中涉及到刺绣主题的也不少。借影视作品之途径宣传绣品对年轻一代影响较大,也更深入身心。当顾绣通过各种途径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的时候,它的市场价值就会随之提高,喜爱的人也自然会增多,愿意从事顾绣工作的人也会增多。因此加大顾绣的宣传力度是保护传承顾绣的重要方式之一。

3.2    商品形式创新

在当代,传统手工艺品之所以难以激发消费者购买行为,是有多种因素的,诸如产品题材陈旧、设计元素保守、生产模式落后等,因此,商品形式的创新是推广顾绣的重要方法,当然创新也并非完全抹去原有的文化价值。[12]故此,顾绣产品设计一定要紧密结合文化,同时也要符合现代社会精神。要想进一步推广顾绣,首先要打破人们对顾绣的固有观念,将顾绣融入到当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上述保存形式可知,将顾绣应用到服装中显然是不可取的。若将丝绸换成棉布,将丝线换成棉线,失去了光泽与细腻,顾绣也就沦为普通刺绣,没了自己独有的味道。在设计商品时需要注意不可本末倒置。突出顾绣的特色,结合现代技术或是材料,尝试顾绣商品的更多可能性。

除此之外,降低时间成本也是提高顾绣市场竞争力的重点。基于以上因素,提出下面几种可开发的商品形式。

3.2.1    传统与现代结合

传统手工艺的商品化生产,相对于纯粹的工艺艺术品或是为少数人群所消费的工艺奢侈品,更能够彰显服务社会、融入社会的宝贵价值。[13]在产品设计中,产品整体的核心部分仍然要求手工创作,恰当的机械辅助不会破坏整体效果,且有助于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从而打开大众消费市场之门。[14]顾绣的传统与现代结合可以表现在材料与形式的选择上,如:国画颜料画的部分换成数码打印,这样可以解决不能水洗的问题。丝巾在穿戴过程中受到的磨损会比服装少,可将数码印花结合顾绣制成丝巾,实用性高的商品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因为市面上也有相类似的商品,为了加以区分,突出顾绣的特色,可以在图案上做重点设计。除此之外,也可以在绘图的颜料上做改变,用纺织颜料代替国画颜料。以工艺点睛来促进工艺文化社会化,因为大众的消费心理通常是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普通的机械制品必然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预期,而耗时的传统工艺精品又必然带来价格的大幅上涨。因此,当蕴含文化附加值的传统工艺起到恰到好处的点睛作用时,企业的文化生产能力得以提升,大众消费者的需求也能获得最大的满足。

3.2.2    微观顾绣

微观顾绣可以有效减少制作时间,且不会降低作品质量。所谓“微观”,即将原作品等比例缩小。“微观顾绣”在时间、材料等方面都进行了很大程度的优化,商品定价自然就较为“平易近人”,顾客的受众面也会更广。除此之外,也可以结合一些不同材质载体,制作成新型顾绣作品。

笔者尝试做一些微观顾绣实物,最后选定配饰的商品形式。在配饰设计中尝试运用顾绣元素,可以集微观、精致、减少损坏性、市场可推广性等优点于一身。如图1顾绣吊坠,该款吊坠是以金属为框架、水钻点缀、顾绣为主题的一个作品。该吊坠中的顾绣作品尺幅大小为5*5cm,基本保留了原作的所有内容,但在制作时间上有极大的缩减。若投入市场,此种形式的顾绣作品搭配服饰实用性强,无论外观还是价格都比较容易被大众接受。可以为以后设计更多更好的顾绣作品作参考。

3.2.3    顾绣文创

顾绣的衍生品可以通过多样的形式来承载顾绣的文化内涵,起到宣传推广的作用。以顾绣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可以作为推广顾绣的切入点,给设计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作为一种有地域特色的活态文化,顾绣应该尝试着遵循“生产性保护”的理念,将其精神属性与物质属性相结合,[15]融入到文创产品中。“故宫文创”作为从“宫殿”走向“市集”的成功案例,可以从中借鉴一些推广手段。顾绣文创可以更为多样化,不用局限于顾绣的本身,主要以推广为目的。如:顾绣主题的明信片、印刷顾绣作品集、顾绣布艺书签、顾绣发展史书籍……。民间工艺源于生活,每一种民间工艺都有其发展故事和流传价值,正是这种文化积淀,促使传统民间工艺在品牌建立之前就有自己的特色和传统文化的烙印。文创产品可以将顾绣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这也是顾绣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手笔。

3.2.4    顾绣定制

原汁原味的顾绣精品不能舍弃,而要精益求精,让顾绣达到一种其他产品无法取代的地位。传承与发展应该是并行的,定制化、个性化、手工化,这是奢侈品的主要特点,顾绣亦可以奢侈品的形式在市场上流通。顾绣的一针一线、一笔一画,都倾注了创作者无限的心血和智慧,凝聚了创作者对生活的思考。这种温度和感情是手工艺品的灵魂,也是顾绣和消费者之间情感交流的基础。因为在后现代消费社会中,人们的消费行为更加感性化,情感的召唤对消费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16]人们所追求的个性化,也是情感定制的消费心理基础。[17]大凡品牌皆有高、中、低端不同层次的定位,顾绣亦可如此。顾绣文创属大众消费层,而顾绣定制则属高端消费层。高、中、低端都能兼顾,这是顾绣市场的理想状态。

3.2.5    场景体验顾绣DIY

寻求一种欲望的表达和自由感情的宣泄,是人们消费的目的之一。[18]消费者愿意为体验式产品付费,因为它给消费者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场景的构建可以帮助消费者体验传统手工艺品的文化趣味。[19]体验式场景的魅力在于娱乐式购物空间的营造,发掘了传统手工艺寓教于乐的体验经济价值,超越了多数网络购物平台。这种方式模糊了艺术和日常生活的界限,DIY体验成为了消费者愿意学习和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途径。顾绣可以朝着构建体验场景的方向去加强市场推广,提升消费者的文化体验乐趣,以此为顾绣带来新的竞争模式。

参考文献

[1]柳宗悦.工艺文化[M].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3.

[2]叶梦珠.阅世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7.

[3]徐蔚南.顾绣考[M].北京:中华书局,1936.

[4]杨海涛:顾绣的断代与鉴定[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1(05):56-59.

[5]李秀霞.对当下抢救顾绣艺术的建议[J].美术大观,2010(11):66.

[6]李康化,张奕民.传统手工艺品营销策略分析――基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驱动视角[J].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16,23(01): 245-258.

[7] Patricia Covarrubia.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of Traditional Handicrafts: A Cultural Element in a Predominantly Economic Ac- tivity[J]. IIC -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Competition Law.2019,50 (4):441-466.

[8]菲利普€房铺乩?.水平营销[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9] Sudip K. Tiwari, Tor Korneliussen. Exporting by experiential knowledge: a study of emerging market micro firms.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2018(5):833-849

[10]朱怡芳.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发展与政策研究[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298.

[11]張杰.“互联网 +”时代传统手工艺的传播路径[J].青年记者,2017(23):139-140.

[12]华觉明.传统手工艺的创新之路[J].上海工艺美术,2013 (4):18-19.

[13]刘魁立.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理论反思[J].民间文化论坛,2004(4).

[14]ZI Zhi.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Application of Integrating Regional Culture into the Desig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s,Management,Education and Innovation(ICAMEI).2019.

[15]刘欣.“非遗”传承与博物馆文创开发[N].中国文物报,2018-09-26:003.

[16]WU Qianqian,ZHANG Zhang,XU Li. Shanghai Shikume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Based on Design Thinking [J]. Advances in Affective and Pleasurable Design.2018(27):33-40

[17]李光斗.情感营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18]迈克€贩焉雇?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19]约瑟夫·派恩,詹姆斯·吉尔摩.体验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Research on the Existing Forms of Gu Embroidery, the Traditional Handicraft in Today's Market

LI Chun-xiao

(Fashion College,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hanghai,201600,China)

Abstract: As the first batch in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st projects,Gu embroidery is self-evident in its cultural value.It is an important task to protect, inherit and develop this national culture.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course and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of Gu embroidery,and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oday’s consumer market as well a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Gu embroidery and present marke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esent existing forms and puts forward the new creative direction,which provides more ideas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techniques.

Key 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handicraft;Gu embroidery;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猜你喜欢

手工艺品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
精品意识是手工艺品价值的基础
浅谈贵州地区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运用
卖手工艺品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