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叮叮车:不只是怀旧
2019-09-10吴嘉禾
吴嘉禾
谁到香港若是没有坐一回叮叮车,就算不上去过香港。百年电车早已融入香港的生活和文化当中,变成了拼图上重要的一块,没有它香港就不再完整。
有人说,从前如在香港迷路了,只要沿着人山人海的方向走,到达电车路,也就大致能分辨方向了。虽然这样的说法有些夸张,但是也足以证明叮叮车在香港的地位。
对于到访香港的人来说,电车是香港的特色交通工具。其实,电车更像是一个能让人穿越时空的时光机器,在不经意间回到100多年前的旧时光中,在那里感受这座城市最真实的一面。你看它外表华丽,初看时总觉得是个不好靠近的物件,犹豫着上来了才知道,哎,原来也就是个藏起来的小复古。你看这座椅,看这路线牌,满满的全是老香港的味道。
1904年就投入服務的香港有轨电车,是历史最悠久的交通工具之一,这辆看来略显笨拙却不失风情的“老家伙”,因为一路行驶都伴随着标志性的“叮叮”声,当地人都愿意叫它叮叮车。
有轨电车是香港的一个标记,100多年来,人们已听惯了这样的“叮叮声”,由东而西,由西而东非但不觉得烦躁,反而觉得好听,并渐渐地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这个城市的心律。
即使到现在,叮叮车仍然被需要。由于香港岛北部拥有密集的商业区和购物区,随上随下类交通方式的便捷性同样重要。有轨电车可能又旧又慢——一般速度为每小时六英里(约合十公里),但是电车仍然广受欢迎,这显示出,在这个日益现代化的城市,一些传统的习惯仍有顽强的生命力。
“叮叮车的意义,首先在于它的历史感。香港的发展是从上环、中环、金钟一带开始,电车也是,它与香港的历史、发展息息相关,所以人们对它的感情很深刻。”1963年出生在香港的马家辉说,他有一段日子每天搭电车上课下课,并曾撰文形容电车路轨“是香港集体记忆的螺旋DNA,战争梦碎,和平梦醒,日日夜夜的生生死死都被铺于地上的两条纹路所见证”。
香港作家欧阳应霁说:“香港什么都在变,唯有电车始终如一,因此叮叮车才成了大多数香港人找寻童真的去处。”
欧阳应霁认为:“大家习惯了舒适、封闭的环境,而电车提供了一种至真至实的体验,甚至可以把这种体验浪漫化。”雨天,坐电车的人会感到很潮湿,夏日会感到闷热,冬天会感到寒冷,糟糕吗?坐在电车上,走过街市会听到嘈杂、闻到海水腥味,走过商业中心会听到喧闹、嗅到车尾气的臭味,靠近海时会听到海浪、闻到海盐的粗粝……
总之,叮叮车可以帮你还原一个全方位的香港,由你自己去判断和接受,因此坐电车的体验独一无二。
香港著名收藏家郑宝鸿曾表示:“回归后,怀旧风炽热,当中有过百年历史的电车自然成为集体回忆的一个重要对象。”
有资料显示,1984年,电车公司做了一次意见调查,以决定电车的未来,结果市民大多倾向保留电车。2009年4月,全资拥有香港电车的九龙仓宣布把香港电车的一半股份授予法资的威立雅运输集团,并将日常营运交由威立雅运输集团负责,此事立即在香港引起了轩然大波,各大媒体对此严加指责。
“大多香港人可能不会太关注电车,也不会坐它,甚至觉得它不够现代化,没有空调,冬冷夏热。可是,如果今天有人说,要把电车取消、废掉,那么我相信,会有很多香港人站出来反对,因为它构成了香港人的集体记忆。”马家辉说。
在有关香港的文学、电影中,电车时常被作家、导演灌注了各式各样的富含“浪漫主义”情调的笔墨或镜头。
香港导演、制片人陈树解释,叮叮车俨然成为香港的地标,“我们在香港取景当然要拍出浓厚的本土色彩,电车就成了不二之选。这等于在上海拍外滩、在广州拍骑楼、在深圳拍地王大厦一样。电影里,只要一出现电车,大家就会很有归属感,觉得这里就应该是香港”。
在这里,叮叮车不再是一种简单的交通工具,它被赋予了很多感性的、历史的以及文学上的种种意义。
(文详荐自《文史博览》)
(:东西南北2019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