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语文快速阅读能力探究
2019-09-10潘芳
潘芳
摘 要:快速阅读是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获取更多文字信息的重要手段。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大量的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中外小说篇目都需要用到快速阅读的方法。本文旨在探究中职生语文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及方法。
关键词:计时阅读法;程序阅读法;二八定律
国家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职业高中学生阅读速度应该达到每分钟500字。”长期以来,由于中职学生重专业课轻文化课,宁愿看网络电影也不读原著的习惯,导致学生阅读能力越来越差,甚至不愿意去读文章。特别是在讲到中国古典小说和外国长篇小说的时候,学生感觉非常吃力,老师上课也甚是头疼。究其原因,还是学生不能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老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快速阅读方面的训练。
苏霍姆林斯基说:“凡是没有学会流利,有理解地阅读的人,他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由此可见,阅读能力对于学知识起着决定性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的培养都很重要。尤其是在阅读过程中既要重理解又要重速度,这是现代社会对学生理解创造性地学习提出的基本要求。如何做到这一点,笔者通过长期实践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一线,提出以下建议:
一、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
阅读的最佳时间是早晨或者睡前,因为这两个时间段最安静,人最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专注于某一件事情。而这两个时间段,在阅读的内容上是需要讲究的。清晨,教给学生去阅读的应该是一些抒情性、哲理性的现代散文,每天早晨要求学生用5-10分钟的时间阅读这类文章;晚上,交给学生阅读的应该是一些内容较多,有完整故事情节的中外小说选段,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等,要求学生利用睡前30分钟进行阅读。每天花40分钟的时间去阅读,按照每分钟500字计算,一天能读2万字。长此以往,学生把阅读当做一种习惯,渐渐地就会对阅读产生兴趣。
二、阅读过程中讲究方法,力求事半功倍
把阅读看成是一种兴趣,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姿态之后,我们就要开启大量阅读模式了。快速阅读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方法,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的修炼过程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会默读。很多学生都喜欢读出声,一个字一个字去读。即使他们在默读,也改不了这个习惯,充其量就是把声音压小了去读。这种习惯非常不好,不仅速度上不去,理解文章的效率也不高。那么怎样克服这个朗读的习惯呢?首先,要学会静下心来,集中精力去读;其次,一目十行,学会用眼睛去扫射重要信息。例如文章的阅读提示、开头段、结尾段我们是需要仔细去读的,中间内容我们只要阅读中心句关键句。其次,坚决不要出声,用眼睛去读。再次,手脑并用,遇到读不懂或特别喜欢的句子用笔画下来,可以请教老师或者度娘帮助自己理解。
第二阶段学会看目录。特别是小说,每个章节都有明确的标题,足以说明整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例如中国的四大名著,作为长篇小说的代表,每一回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阅读某一回,写出读后感在课堂上进行分享,或者教师进行分组让每组同学阅读不同的章节。先见树叶后见森林的模式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增加学生信息量。
第三阶段,掌握“二八定律”。那么,什么叫“二八定律”呢?它指的是一篇课文或者一本书百分之八十的精华是藏在百分之二十的内容里。也就是说一篇课文或者一本书,当它的文字较多时,我们不没有必要逐字逐句将它全部读完,只需要提取重要信息、关键词就能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了。浓缩就是精华,把水分拧干留下主干部分,这是我们进行快速阅读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目前最好用的方法就是进入程序阅读,即要求学生像计算机那样固定在每一分钟去执行每一个固定的阅读程序。首先,在阅读前,我会让学生去做两个准备工作,一是了解文章的作者是谁,三是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其次,阅读过程中让学生用笔快速标清段落,首尾段必读,中间段分层去读,标记人物、环境、情节、文章的新思想、好词好句等。例如,在讲到郁达夫《故都的秋》一文时,分层读部分主要提示学生找出描写四幅秋景图的句子,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四幅图的名称。他们会很快地得出:《庭院训鸽图》《秋槐落蕊图》《秋雨话凉图》《秋枣满挂图》。再结合首尾段和写作背景,引导学生探讨题目作者为什么用“故都的秋”而不是“北平的秋”。学生就有话可说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在讲到中国小说和外国小说时,我不主观强调学生们一定要去分析主角,或者关注主角,可以分析次要人物,可以只去看某个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经历。特别是说到四大名著,有同学喜欢周瑜,有同学喜欢诸葛亮,有同学喜欢曹操,总之不管你喜欢谁,都要将这个人物从头到尾看完,最后再发表对人物的看法。你得到的这个看法,就足以显示这部小说对你的影响。这就是这本书你提炼浓缩出来的百分之二十的精华。
三、阅读是一个讲求内化和输出的过程
内化是将看、听、想等思维观点通过内证实践不断领悟吸收的过程,而输出是将领悟吸收的信息表现表达的体现。有些学生读了一篇文章或者小说没有任何感悟,什么也说不出来,这就是没有进行内化和输出。
怎样做到内化呢?读一篇文章,我们可以把自己想出是主角或者作者,带着想象去阅读能够让我们脑海产生印象。阅读的过程中思考,为什么作者描写的和我们看到的不一样,为什么结局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为什么同一个事物在作者眼里可以这么美,我以前還看过那些类似的文章等。多问自己为什么,多想象,多思考,需要时回读某段内容,有助于我们对文章的理解。
怎样进行输出呢?简而言之,就是巩固理解,读完一篇文章后我们要养成在书上作笔记,在本子上作笔记,写读后感等习惯。将百分之二十的内容内化于心,时不时把它作为课堂上或者茶余饭后的口语素材,并且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将文章内容表达出来与他人作分享。
如果你是一个精力充沛的人,你会爱上阅读;如果你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你会爱上阅读;如果你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你会爱上阅读。阅读是我们获取精神食粮的最佳手段,尤其是书本阅读非常有营养。阅读可以让中职学生的作文远离网络低俗的段子,修炼学生的文学功底,读出真知灼见,读出文学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