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真情服务凝聚职工听党话、跟党走

2019-09-10李逵

中国工人 2019年4期
关键词:劳模普惠服务体系

李逵

中国工会十七大的胜利召开,明确了中国工会的基本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同全总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对“竭诚服务职工群众”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是中国工会的基本职责在新时代的新发展,是新时代党对工会组织的政治要求,也是新时代工会工作的根本遵循。近年来,长庆油田公司工会通过积极探索和具体实践,形成的十大普惠体系和开展的一系列工会工作,体现了党领导下群团工作的鲜明特征,践行了党中央对群团工作的根本要求,契合了新时期工会工作的发展方向。

长庆油田公司工会始终将油田发展主题融入工会工作,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职工为中心”,把职工群众愿望作为“晴雨表”,按照职工群众的“生物钟”做好服务。

坚持“发展是最大的民生”理念,保障职工切身利益,形成发展惠民服务体系。通过劳动竞赛凝聚发展合力,在油田发展的重要节点,拿方案、定措施、快启动,推动了主营业绩目标全面实现,确保了职工收入稳步增长,维护了企业稳定与发展。探索依靠发展惠及职工的普惠措施,创新劳动竞赛激励机制和劳模即时授予机制,把竞赛成果与职工技术资格晋升、收入待遇提高、绩效奖金等挂钩,增强了职工的获得感。强化依托发展的服务保障措施,坚持深入上产最困难、位置最偏远、竞赛成效最好的生产一线开展慰问,创新开展联合慰问,让职工充分感受到组织关怀。

坚持“维权是最好的维稳”理念,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形成法制维权服务体系。建立了五级民主管理网络,健全了以职代会制度为基本形式的“六大维权”机制,保障了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创建了“舌尖上的公开”“阳光管理平台”等10余项新载体,缩短了职工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距离。坚持“服务下沉一级、维权上提一级”,每三年签订一次《集体合同》和《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试点开展法律援助,全程参加职工招聘,推动建立了甘肃省总、省人社厅及长庆油田的工伤认定三方协调机制,两起前期未认定事项得到了重新认定,维护了和谐的劳动关系。

坚持“三个不让”理念,托底困难群体生活,形成脱贫攻坚服务体系。始终坚持“不让一名困难职工生活不下去、不让一名困难职工看不起病、不让一名困难职工子女上不起学”理念。引入地方最低生活保障原则,使困难家庭界定标准、救助标准与四省区同步运行、动态调整,维护了困难职工利益。同时,按照“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制定了3年帮扶目标和措施,开展了近年来规模最大的“进千家门、知千家情、暖万人心”大走访活动,变“给钱”为“给力”,变“救助”为“扶持”,困难群体基数从2010年的2922户下降到832户,户均年度救助资金从5600元提高到8700元,实现了“两升一降”,即界定标准、救助标准提升,困难基数下降。

坚持“全员普惠是最大的发展成果”理念,提升职工生活质量,形成普惠全员服务体系。把“长庆昆仑服务卡”作为购买社会资源普惠职工的基础,扩大特惠商家数量,增加优惠服务项目,为职工节约1100万元。坚持全体职工岗前、在岗、离岗职业健康体检,广泛开展义务送诊活动,为一线职工就医开通了“绿色通道”,尽力为职工排忧解难。以民生工程惠及职工,推进惠民政策的出台与落实,形成了一系列“花小钱办大事”的典型经验。3年来,站点的生活服务设备设施逐步完善,职工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养老体系初见规模,职工的生活品质有了实质性提高。

坚持“文化活动也是生产力”理念,满足职工精神需求,形成文化惠民服务体系。连续8年大力压缩工会业务支出,把大量经费投入一线站点,相继完成了三大基地活动中心设施配套,支持有条件、有意愿的上百个作业区建设了室内文体场馆,为所有井区级单位建设了各类小型活动场所,建成了上千处图书室、阅览室,实现了一线职工文体活动阵地的全覆盖。以文化塑造职工,广泛开展文体活动,坚持以基层为主、以小型为主、以凝心聚力为主原则开展基层活动,培育的各层级职工业余文体协会、文艺骨干,油田两次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坚持“咱们工人有技能才更有力量”理念,帮助职工成长成才,形成素质提升服务体系。制定下发了《“岗位创新创效创优·工人先锋号在行动”实施方案》,出台了“石油工匠”“高技能人才”“职业技能鉴定”等3项管理制度,畅通职工8级晋升通道,多层次满足了职工的成长愿望。注重职工培训基础性建设,建成了班组练兵台450余个、基层培训站300余个、厂处级培训中心58个、公司级培训学校3个和大型实训基地2个,每年培训职工达5.4万人次,培育了9个省部级、25个公司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构建了“每两年举办一次展会、每年开展一次评审、每次推广若干优秀成果”的活动机制,使制度机制成为创新的保障。

坚持“好職工就有好回报”理念,尊重职工“首创精神”,形成工匠培育服务体系。坚持用职工姓名命名优秀成果和优秀团队,形成了“马琴工作法”“刘美萍工具”“王潜忠热洗法”等70余项工人品牌,培育了“长庆工人发明家”程少春、“陇原工匠”梁东平等创新典型。连续举办三届职工五小成果展,承办全国石油石化“能工巧匠大讲堂”,9次组团参加国际国内博览会,推动了143项创新成果获得发明专利、217项成果获得省部级大奖、580项成果在油田一线得到广泛应用。持续畅通职工成长通道,惠新阳、邢仙茹、周阿妮等一批全国劳模走上管理岗位,在工会的持续培育下,“创新达人”杨义兴成长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模刘玲玲当选中国工会十七大代表,强化了“有为才有位”的价值导向。

坚持“以铁人精神培育长庆铁人”理念,升华职工奋斗价值,形成育人塑德服务体系。完善劳模选树和培养机制,持续推行省部级以上荣誉“申报制”,争取配套奖励、薪酬待遇、干部任用等方面政策支持,建立领导常态化联系劳模制度,专题研究劳模成长方式,在“全国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大庆铁人学院举办劳模工匠培训班,完善学习培训深造模式,增强了劳模的成就感和获得感。开展劳模工匠事迹宣讲,号召广大职工向榜样看齐。持续开展劳模慰问、先进疗休养、赠阅报刊等活动,让劳模在物质和精神上享受劳动成果,形成崇尚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关爱劳模的良好氛围。

坚持“回应职工期待是最好的服务”理念,走进心田凝心聚力,形成普惠创优服务体系。2018年,长庆工会系统启动了三年职工关爱计划,结合职工需求,订制了长庆昆仑服务卡、职工素质提升、职工心理关爱、工会法律援助、职工子女教育、职工婚恋交友、职工健康关爱、职工互助联盟、职工互助保险、普惠式文体活动等10项普惠服务菜单,在44个二级单位确定了75个试点项目,推动职工关爱向体系化、专业化发展。同时,在基层创建关爱载体,形成互助关爱模式,进一步深化关爱职工的层次和内涵。此外,两级工会全力承接职工显性福利,推动了全总明确的会员生日、婚丧嫁娶、大病住院等11项全员普惠项目落地,回应了职工期待。

坚持“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理念,建设“服务型、创新型、务实型”工会,形成工会创新服务体系。把工作思路向“大众性”转变,工作方法向“菜单式”转变,建立了申报制、菜单式服务机制、“费用跟着项目走”工会经费管理机制,两次被全总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紧跟“互联网+ ”工会建设步伐,研发了具有国家版权的“长庆油田公司工会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形成了线上线下、协同互动的服务职工新载体;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期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定期开展主席理论研讨班、工会骨干业务培训班、基层职工专项专题培训班,着力建设“六好”工会。

长庆工会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依法依章程自主开展工作。始终把公司党委的各项工作部署转化为工会系统的具体行动,以维护团结职工、服务凝聚职工为出发点,带领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各级工会始终把群众路线作为工会工作的生命线,坚持将“三服务一加强”作为发展主线,渗透到公司、厂处、作业区、井区乃至班站各个层级,深化了工会发展的主要思路,明确了各级工会普惠服务的内容,形成了长庆工会“切实维权,竭诚服务”的鲜明特征,保证了整个长庆工会系统工作不走样、不打折、不落空。

猜你喜欢

劳模普惠服务体系
多元协同视角下宿迁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劳模没来
礼赞劳模精神 致敬最美芳华
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到“公共心理服务体系”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The Great Unbanked
为劳模“SPA”
成都市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普惠金融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