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凡者的史诗

2019-09-10李瑾

中国工人 2019年4期
关键词:李斌工会干部工会

李瑾

湖南,長沙。

清明。野花开遍山坡。

“大姐主席”陈超英的墓地,翠柏默默地守护着墓碑,几样精致的贡品陈列在台阶,寄托着绵绵无尽的思念。

这是工会干部陈超英离开的第7年。她曾经深爱和服务的工友们,依然记得她的笑容和声音。她的故事和情怀,依然打动着每一位工会干部的心灵。

在为职工服务的漫漫长路上,一个人的灵魂究竟能走多远?陈超英用自己的生命给出的答案,7年后依然清晰地触摸着我们内心深处某个柔软的角落。

当然,这不是陈超英一个人的回答。

徐梅、余剑、林维勇、郭起森、陈小星、李斌……假如命运能够给他们更多的时光,他们都会像陈超英一样,继续深爱着身边的每一位工友。

那些逝去生命留给我们的爱,永远感动着千千万万生产一线的劳动者。

平凡者的史诗,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脊梁

时光倒流,2014年7月20日是送别工会干部郭起森的日子。

全国总工会送别的花圈,静静地摆放在追悼会场。500多名干部群众哀默伫立,发出不舍的呜咽。

3天前,51岁的海南省昌江县总工会保障部部长郭起森走了。一起离开的,还有比他年长6岁的昌江县总工会财务部部长林维勇。

当时,强烈台风袭击昌江。县总工会干部郭起森、林维勇、李仁坚冒雨进驻包点村—乌烈镇白石村,走村串巷查看村庄情况,协助群众加固低处房屋,转移安置危房户。

7月18日,受灾群众安全转移了,饮用水和食物却配备不足,3位工会干部决定连夜返回县城拉运。

四年半的时间过去了,家人至今依旧牢牢地记得林维勇、李仁坚最后的模样和声音。

那天早晨,林维勇抱着7天前出生的外孙女,笑得合不拢嘴,然后赶去上班。

那天晚上,郭起森的儿子还在叮嘱父亲“注意安全”,一句“明天见”成为郭起森留给家人的最后一句话,从此阴阳两隔再也无法相见。

和林维勇、郭起森一起遭遇山洪的李仁坚,当时是昌江县总工会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他从山洪中幸运生还,却始终无法忘记那个瞬间发生的一切。

赶往县城为受灾群众补充物资的路上,山洪骤然袭来,林维勇驾驶的汽车一下子就漂了起来。坐在后排的李仁坚迅速推开车门,拼命跃出车外。车门被迅疾的水流推拢,夹住了他的一只脚。凭着强烈的求生欲望,他强行挣脱,死死抓住了路边一株苦楝树旁的荆棘。

几乎就在这一瞬间,汽车被湍急的激流冲进没有尽头的黑暗。李仁坚绝望地大喊着林维勇、郭起森的名字,风雨中没有一丝回声。

郭起森走了,带着对昌江县1.6万名职工的牵挂。

作为工会的保障部部长,郭起森同时担任着帮扶中心主任。每年春节的送温暖活动,郭起森都要加班到大年三十,走村串巷把物资送到职工群众手里。

因为国企改制,张居南成了下岗职工,平日靠开摩的维持生计。一个偶然的机会,郭起森在县总工会门前搭上了张居南的摩的,得知他是失业职工后,详细了解家庭情况和生活困难后,千叮万嘱要他去工会申请补助。

送温暖的慰问路上,遇到不属于工会救助的孤寡老人,郭起森常常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钱塞过去,有时三十五十,有时一百二百,全然忘了自己属于“经费自筹人员”,每个月的工资只有2000多元。

林维勇走了,30年的工会工作经历,留下的是被职工们称为“活雷锋”的夸赞。

工会财务工作繁琐忙碌,林维勇每天最早到办公室,最晚下班回家。遇到同事家里操办“白事”,他从来都是主动上门帮忙。职工王翠兰的丈夫过世,因为本地亲戚不多,没有什么帮手。手足无措之际,林维勇闻讯赶来,为逝者洗澡更换寿衣。

那一年,昌江南华糖业有限公司进行改制,由于工资保险和受益分配不均,400多名职工情绪激动。林维勇和同事迅速赶到现场了解情况,与资方进行沟通交涉,10项职工诉求得到基本满足,一场上访风波由此平息,让职工们感受到工会的温暖和力量。

在常人眼中,工会工作从不惊天动地,也谈不上有什么风险和危险。然而,一旦面对职工群众的危险急难,更多像郭起森、林维勇一样的工会干部,总会毫不犹豫地站在最前面。

事实上,平凡人并没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故事。很多时候,生活中的一次意外,便有可能让一段激情的人生猝然结束。即便如此,那些逝去生命的爱依然留存下来,成为粘连工会与职工最坚实的力量。

2018年1月2日下午,贵州遵赤高速公路大坝路段,一场猝不及防的车祸夺走了工会干部徐梅的生命。

25岁的花样年华,就此骤然枯萎。因为设置了“三天可见”,徐梅的微信朋友圈只有一条浅浅的横线,如同她生命的休止符。

一年以前,徐梅从西南大学毕业,以笔试、面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遵义市总工会劳动人民文化宫。9个月后,她被抽调到遵义市脱贫攻坚督导组。那场夺命车祸,恰恰发生在这位90后扶贫干部赶往习水县的扶贫路上。

虽然是城里姑娘,徐梅却并不娇气。走访贫困户的时候,无论路途多么泥泞崎岖,她总是婉拒大家的关心,一起走到目的地。贫困户家里条件差,凳子上满是泥土灰尘,她从不嫌脏,随便啃一根烤包谷就算是吃了午餐,走时还要坚持留下“午饭”钱。

就在徐梅去世前的4个月,陕西省佛坪县总工会副主席余剑也在扶贫路上遭遇意外,抢救无效,离开了他深爱的世界。

这一天,挂职草林村第一书记的余剑去看望贫困五保老人。不料,就在离开村委会只有400米处的地方,一块近2吨重的巨石突然砸在公路内侧,撞上了余剑乘坐的面包车。

到这一天为止,余剑驻村工作刚刚4个月。4个月里,39岁的他仅仅回了3次家。简陋的宿舍里,一双沾满泥巴的解放鞋,两个手电筒,几个药瓶,成为余剑驻村生活的写照。

几年前,严重的胰腺炎曾经让余剑在生死线上走了一遭。驻村期间,病情时有发作。他总是吞几片药对付一下,忍着病痛继续工作,实在疼得受不了,才勉强去汉中的医院就治,病情稍有好转便连夜赶回村里,继续工作到深夜。

躯捐风雨路,情暖百姓心。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徐梅和余剑生如夏花,仿佛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但是,他们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播撒下爱与善良、牺牲与力量的种子,为大写的“工会”两个字填涂上更鲜丽的一笔亮色。

在工会干部的岗位上,平凡亦是英雄。

温暖

这是2011年的夏天,郭起森、林维勇还在文昌工会为职工奔忙,履行着最基层的工会干部的职责。徐梅还是一个刚刚考上高中的女孩子,生活的图景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远在湖南的“大姐主席”陈超英,却遽然离去。

2011年6月13日,中建五局土木公司工会主席陈超英进入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天—

8时30分,长沙,湖南省总工会。陈超英早早赶到法律保障部,为《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审批表》盖章。

10时许,省总工会干部罗华接到陈超英的短信:“我们好久没聚了,晚上一起吃饭。”

12时许,陈超英忙得错过食堂的饭点,从同事碗里匀出一坨米饭,凑合着吃了午餐,匆匆上车离开长沙。

大约1个小时后,罗华再次接到陈超英的短信,“晚上聚餐要改期”,因为一位分公司同事的母亲去世,“正赶往衡阳”。

15时许,丈夫宁建国接到陈超英从衡阳打来的电话。听到丈夫说儿子学车的手续已经办妥,陈超英一遍一遍地说,“太好了,以后可以坐儿子开的车了”。

夜幕慢慢降临,陈超英从衡阳返回长沙。途中,暴雨骤降。22时30分左右,汽车突然打了好几个滚,跌落到了路基边……一切戛然而止。

第二天,中建五局办公大楼前一片肃穆。灵车缓缓绕过这里,让53岁的陈超英再“看”一眼她生前热爱的同事和工友。

作为第一个深度报道陈超英的媒体人,《工人日报》记者方大丰至今记得采访时经历的一幕又一幕。上万名工友的眷恋与不舍,让“大姐主席”这个称呼名副其实。

方大丰说:“‘大姐主席’就是陈超英的独特LOGO,内涵就是真诚与善良。她是在用命工作,用心履职,用细碎而平凡的爱,汇聚员工和企业的鱼水深情。”

每年,陈超英都会去看望退休职工张木生。2010年那次看望,张木生的小孙子恰巧在爷爷家。陈超英记下了孩子的生日,说“明年一定来庆贺”。2011年儿童节,陈超英真的来了,给小孩子买了5套漂亮衣服。

1984年,土木公司职工刘助友病故,农村来的妻子刘爱云带着一双年幼的儿女被丢在城市的角落,靠做一些缝缝补补的活儿维持生计。从那时起,陈超英不声不响地照顾着她的生意,时常抱来一堆旗帜、横幅请她加工,就连刘爱云住的地方,“都是陈主席帮忙租的”。

1999年春节前,长沙市慈善总会送来100多份大米、食用油慰问下岗职工。可是,当时土木公司的下岗职工有200多人。看着大家为难的样子,陈超英眼圈红了:“我保证,有工会在,你们都能过好年。”经过她的紧急“化缘”,第二天,每个人都分到了一袋米和一瓶油。

盖“农民工公寓”,办农民工夜校,组建农民工工会联合会,春节前后到农民工输出地送温暖……土木公司的农民工们觉得自己有了温暖的家,亲热地把陈超英叫做“陈姐”。

听到陈超英离世的消息,48岁的农民工周祥明悲痛欲绝。就在上个月,陈超英刚把他列为帮扶对象,带头捐款募集了6万多元。按照这位“大姐主席”的帮扶计划,6月14日—陈超英殉职的第二天,她将要带“队伍”去周祥明家开工修房,帮他的孩子重新入学。

“一个人要对一两个人好并不难,难的是对所有人都那么好。”在土木公司职工心里,陈超英就是最有爱心的“天使”。

担任工会主席的8年时间里,陈超英有一半时间在外边奔波。从2011年年初到殉职那天,一共164个日夜,她在外地工作的时间竟有89天。一张婆婆的嘴,一颗妈妈的心,一双跑不累的腿,她就像一位“邻家大婶”出现在职工眼前,把“工会主席”和“温暖”连在一起。

同样倒在工作岗位上的,还有江苏省仪征市总工会主席陈小星。就像“大姐主席”一样,在陈小星病逝9年以后,仪征的职工们依然记得他的名字,记得他许下“永远做职工知心兄长”的诺言。

作为副手,仪征市总工会副主席王光清知道,陈小星是被忙碌的工作“累死的”。

“2009年10月18日20时45分,发热伴咳嗽……”陈小星的病历本上,清楚地记录着他这一次到医院看病的记录。

此前,感冒多日的陈小星一直在带病工作。10月18日是星期天,他结束加班后走进医院,39.5摄氏度的體温让护士惊讶地叫出声来。

19日,陈小星一早骑车离开了家门。20日,陈小星走进市政府大院。21日,陈小星出现在妇代会现场。22日,陈小星主持会议。23日晚上,陈小星终于倒下了,被送进医院。

一切都晚了!11月12日,陈小星悄然离开了人世。

曾经相识的人们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聚集到陈小星家中:“你这么好的人,怎么就走了呢?!”

在工会主席岗位上的两年,陈小星把闲置的舞厅改造成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爱心超市”成了特困职工家庭的温暖港湾。生活困难的劳模,得到了工会送来的特殊津贴。

在陈小星简朴的办公室,看不到任何奖杯和奖状。他用淡泊名利的一生,践行着自己常说的“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的追求。

真诚与善良,这是陈超英、陈小星留给工会会员们最温馨的记忆。总是想着职工,总是被职工想起,深情和友爱互相感染,搭建起连接心与心的桥梁。

英雄的一生,充满了惊天动地的故事,留下豪言壮语,任由后人缅怀传说。

平凡者的一生,更像是苍茫草地深处的一朵小花,静静生长,淡淡开放。

力量

“努力到无能为力,坚持到感动自己。”这是徐梅的微信签名,再也没有办法更换了。

其实,即便还有机会,徐梅也不会换下这句话。和千千万万奔走在服务职工第一线的工会干部一样,她的人生已经和工会的天职牢牢牵系在一起。

2019年2月21日,上海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李斌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去世。

在北京,“李斌走了”的消息当天下午由《中国工人》微信公众号播报出来,悲伤怀念的留言迅速涌向后台。

“去年8月第一次听到李斌老师得了严重的病,忍不住落泪。今天听到这个消息,更是泪崩。他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声音柔和,却一直坚定而执着地为提升技术工人地位、提高技术工人待遇而奔走呐喊。”

“每年都是全国两会时在北京见他,聊的都是建言献策的事儿。他说的不多,会聊他去德国参观学习,希望把培养技术工人的模式搬到中国。最大的遗憾是,没有看到他站在机床前的模样。去年两会见面后还送他回驻地,今年两会马上要开了。”

……

在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李斌是液压泵厂的数控工段长。全国劳模和大国工匠的双重身份,让他成为上海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的不二人选。

2014年7月21日,在上海市总工会第十三届四次全委员(扩大)会议上,李斌当选兼职副主席。从那时起,他的身影时常出现在市总办公大楼,为劳动者权益发出更多的鼓与呼。

谦和的姿态,永远牵挂着劳动者的未来,李斌始终这样保持着工人的本色。每年全国人大会议的小组审议现场,他发言时的开场白,第一句都是“我是一个工人”。他曾这样说过,“我这辈子最大的志向,就是当好一名工人”。

李斌是100万元都不换的技术工人,是企业在技术谈判时的“王炸”。然而,在他的心里,始终牵挂的还是劳动者的利益。只要能有机会发声,就是要为产业工人群体代言。

2016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上海代表团参加人大会议分组审议,李斌被安排在第二个发言。8分钟的发言里,他引用了“只有1%的人想当工人,认为工人社会地位低的人占了九成以上”的数据,满座震惊。

李斌后来说:“我发言时,总书记用笔不停地在笔记本上记录。”新华网的报道则显示,习近平当场表示,要想办法调动一线工人、制造业工人、农民工的积极性,这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工人阶级是主人翁,主人翁的地位要体现出来。

5个月后,根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要求,全国总工会开始牵头相关部委制定《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有评论称,“中国技术工人的命运,由此变得更加光明”。

从李斌确诊患病的那一天起,关爱和牵挂便从四面八方涌来。

中华全国总工会专门派人前往上海探望,联系组织最好的医学专家研讨医疗方案,华山医院、伽玛医院、徐汇区中心医院进行全力救治。

病重期间,李斌仍然念念不忘工匠馆的筹建,乐观地表示还要继续去北京参加人大会议,“为技术工人发声”。

李斌去世的第二天,举办“上海劳模风采展”的展馆成为悲伤与怀念的海洋。上海市总工会的职工自发来到展馆,献上一朵又一朵黄色康乃馨,叠上一只又一只千纸鹤。

大大的展板上,李斌一身蓝色的工装,平和地微笑着,目光真挚温暖。他的那句“做工人要做一个好工人”的格言,让每一个前来瞻仰的人肃然起敬。

2月25日,李斌的追悼会在上海市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表示慰问哀悼和敬献花圈,1500多名生前亲友和职工群众到现场送别。“平凡中包孕伟大,朴实间天成不朽”的挽联,痛心、扼腕、悲伤、不舍的泪水,就是人们对这位上海千万产业工人的代言人、优秀工会工作者的最高评价。

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土一如来。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

李斌走了,陈超英走了,徐梅走了,余剑走了,林维勇走了,郭起森走了,陈小星走了……但是,他们把最珍贵的人生品质留了下来。他们在工会岗位上奉献到最后一刻的故事,诠释着有一种善良叫“操劳”,有一种牺牲叫“坚守”,有一种力量叫“温馨”。他们把生命融入为职工服务的行动,回答了这样一道人生的考题—一个人的灵魂究竟能走多远?

直到今天,中建五局土木公司的档案柜里,依然珍藏着陈超英个人借出的18张收条和借据。

这些收条中,有6张是同一位职工遗属写的,有的2000元,有的3500元,加起来超过1.7万元。然而,公司的人们都知道,没有写下借据的,要比写了借据的多得多。

在陈超英去世后的第一个清明节,工友们不约而同地来到她的墓前,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早早站在那里,三炷清香青烟缭绕,一堆纸钱化作灰烬。这是从山东赶到长沙的一位退休职工,用这种最古老的方式怀念帮助过自己的“大姐主席”。

直到今天,陈超英的名字依然牢牢驻留在工友们的心中。2018年6月13日,陈超英的第七个“祭日”,土木公司遍布全国各地的工地,依然是怀念的海洋。

在長沙,学习“超英”精神再起高潮;在张家界,大家集体观看《身边的感动》;在益阳,年轻员工夜读《大姐书记陈超英》,重温这位工会主席的故事;在南宁,纪录片《陈超英》再一次催下感动的泪水……暗夜里摆成“7”字形状的根根蜡烛,把人们的思念随着烛光缓缓融入天空。

从陈超英到李斌,这些工会干部的故事历久弥新。给予身边每一个人最多的温暖,让自己的生命融入更多的生命,平凡者同样可以赢得英雄一般的怀念和敬仰。平凡者的史诗,同样可以感动天地。

又一个清明到来。

而这,不是清明的时节祭奠,这是爱与温暖留在时间长河里的记忆涟漪,平和到没有浪花,却有着在人们心底掀起巨澜的力量。

假如有来生,陈超英还会是那位善良温暖的“大姐主席”,李斌还会是那位情系技术工人的“知心兄长”,徐梅、余剑、林维勇、郭起森、陈小星还会是深爱职工群众的工会干部。

不同的是,我们一定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与疼爱,珍惜和他们相濡以沫的分分秒秒。

猜你喜欢

李斌工会干部工会
World Wetlands Day
The Wizard of Oz
The Wizard of Ozby L. Frank Baum
The Wizard of Ozby L. Frank Baum
以“三好”工作法提升工会干部素质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做勤政廉洁的工会人
瓦房店市总工会举办工会干部培训班
进退维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