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眼脑笔”践初心使命山乡大地写“诗和远方”
2019-09-10赵曌
赵曌
脚,行黔路千里无远弗届;
眼,看山乡变化气象万千;
脑,思民生冷暖心有家国;
笔,写时代景象句读生花。
——用心用情践“四力”,创新创意竞“四全”,把精彩的作品写在多彩的山乡大地之上,是新时代贵州网媒人的初心和使命。
2019年4月17日,红色圣地遵义会议会址前,“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贵州省‘四力’‘四全’建设大型主题采访实践活动”启动。100个基层一线采访点,15天真蹲实驻,贵州省新闻媒体记者践行“四力”要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精神,深入采访、用心采写,一大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蹲点报道跃然纸上。
多彩贵州网由领导班子带头,以“师带徒”的形式,与一线记者团队“结对子”,组成10支“全兵种小分队”,分赴10个采访点开展蹲点采访活动,足迹遍及脱贫攻坚战场一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农村产业革命田间地头,以及弘扬红色文化的革命圣地、传承“三线精神”的工厂车间、践行生态文明的美丽乡村……结合自身优势和传播特色,采用图文、视频、创意长图、短视频、双语Vlog、H5、手绘漫画等10余种融媒体表现形式,通过多彩贵州网“一网一报两端两微五号”全媒体矩阵呈现出了一个精彩纷呈、生机勃发的多彩贵州。更加弥足珍贵的是,在这场特殊的“练兵”中,网媒记者、编辑得到了重要的历练,寻初心、践使命,通过一场思想洗礼,得到一次技能提升。
一場关于初心的追寻之旅
5月,海拔2300多米的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海雀村,村民家里都还烤着火。很难想象,若是严冬,是怎样的苦寒。海雀之于贵州,是一段“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传奇。30多年前,这里被联合国专家视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石旮旯。不认输的,是脚踩大地的人们,在老支书文朝荣的带领下,海雀人迈开绝地突围的步子。涅檗一般,2016年,海雀村彻底摘下贫困的“帽子”。
海雀给人的凉喜,除了随处可见的“变”,更打动人的是“不变”。在老支书走后的第五个年头,我们终于再到海雀。每一个海雀人,都还在讲着老支书的故事,言语间饱含着亲切、敬佩,以及无尽的怀念。“不变”的是初心,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愚公移山、改变面貌、造福子孙”的精神,这是海雀人心里的光。我们终于更加清晰深刻地理解了,海雀的“变”,是海雀人骨子里的这种“不变”所催生的。
所以,海雀的故事怎么讲?我们思考,这个故事既要有“新意”,更不能缺“心意”。于是,在5月20日这个被无数网友赋予了“我爱你”特殊意义的日子里,我们让文正友写下了一封给父亲的“家书”:“爸爸,今天海雀又下雨了,雾大得很……”夜雨无声,父与子的家国之情在字里行间静静流淌,串联起海雀苦甲天下的昨天、奋斗不息的今天,以及憧憬无限的明天。互联网上,这封题为《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家书”,直抵人心。
海雀,是贵州脱贫攻坚连战连捷的一个缩影。在这里,我们遇见了文正友,他是老支书的儿子,更是带领海雀人脱贫攻坚的“接棒人”;我们遇见了文军福,他是老支书的孙子,村民们选他当了村委会副主任;还有护林队长王光德、支教老师许仁杰、返乡创业青年刘绪光……这一群可爱的、可敬的海雀人!
不由想到,文朝荣、黄大发、余留芬、邓迎香……以及千千万万党员干部群众。奋进新时代,贵州大地英雄辈出,是他们始终不忘“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用艰苦奋斗,写就了贵州故事的精彩纷呈,成就了贵州发展的气象万千。
初心映照。于新闻采编战线的我们,同样是“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为记录者,当为书写故土变化而出发;为守望者,当为家国未来而出发;为参与者,当为社会发展而出发;为推动者,当为时代进步而出发。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告诉我们,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中,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不忘初心,才能讲好人民的故事,讲好贵州的故事,讲好我们的故事。
一场关于使命的知行历练
“如果你的照片不够好,那一定是离得不够近。”美国传奇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一生在用生命拍照,报道真实战场,并在用报道影响着世界。在全省新闻系统开展的这次“四力”“四全”建设大型主题采访实践活动,就是一次践行使命、“到现场去”“到故事发生的地方去”的知行历练。
知,就是牢记使命。深刻理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48字职责使命;认真履行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努力记录贵州、传播贵州。
行,就是践行“四力”。对于网媒人而言,始终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推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的内在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具体举措,是全面提升网媒宣传队伍综合素质、践行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的有力行动。
奔赴现场、走向一线,才能走得快、行得稳。增强“脚力”,就是要深入基层、了解国情,置身社会大课堂,采撷有温度的素材,讲出有灵魂的故事,用冒热气、沾泥土、带露珠的作品记录社会、反映民生。
眼观八方、明察秋毫,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增强“眼力”,就是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看得见;站位高远、关注焦点,看得准;以小见大、触景生睛,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得深。
辨明方向、理清思路,才能思得深、想得对。增强“脑力”,就是要在新闻报道、采访对象中找出亮点和特征,运用辩证思维认真思考,在重大活动、重大突发事件、热点问题报道中把握好时度效,讲好贵州好故事、传递贵州好声音、树立贵州好形象。
勤写文章、多出作品,才能写得好、传得久。口头、笔头、镜头,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笔头”多一些真情实感、鲜活事例,作品接地气、能传神、入人心,才能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才能將贵州发展的成果、案例更好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新闻采编的实践中,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四力”是一个辩证统一体,既层层递进、又相辅相成:“到达”,才能“一览众山小”;“见景”,方可“心有灵犀一点通”;“勤思”,善悟“此中有真意”;“笔耕”,纸上“万紫千红总是春”。
一场关于创新的头脑风暴
推动事业前进,最讲担当;担当使命职责,更需本领。俯身田间地头捕捉新闻活鱼,如何用小故事反映大变化、小切口呈现大主题、小视角折射大时代,如何把感人的事迹、动人的故事、成功的喜悦传递出来……无不考量着记者的专业精神和技能本领。
尤其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媒体融合的语境下,新闻传播格局发生着深刻变化,全媒体不断深化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我们不仅要有“笔尖”之功、能“妙笔生花”,还要有“指尖”之力、达“刷屏之效”,既要当“大手笔”,也要做“键盘侠”……往往,一个个打动人心的基层故事、一篇篇带着泥土芳香的新闻报道、一件件广为传播的作品背后,是媒体人的创意和革新。
“三线”,这个有着独特背景和厚重分量的概念,如何在今天的网络传播中成为“网红”?我们选择了Vlog这种青春活泼的呈现形式,结合对外传播的平台,让贵州的“三线历史”,在“转发”中成为年轻人的“三线精神”。
这样的案例,在“四力”“四全”的建设中不胜枚举,“前线”丰富的素材激发了记者编辑的创作欲和创造力,一批短视频、H5、移动直播、创意双语Vlog的新媒体“爆款”产品纷纷出炉,以精细化制作、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让新闻与载体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不断创新新闻媒体和新闻报道的“四全”呈现。
年轻记者们无不感叹,我们真真切切地从每一位采访对象的表情、动作、话语感受到贵州大地的生机勃勃,感受到家乡发展的轨迹。更重要的是,我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见证并传播了这种发展的脉动。
所以,“四力”“四全”,是新闻战线一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让记者编辑们徜徉其中,思考、提升、接受洗礼;同时也是一场彰显专业主义、专业精神的实战练兵,让记者编辑们实践其中,创新、突破、不断进步。用心用情践行“四力”“四全”,把作品写在山乡大地之上;田间地头,就是诗和远方。
(作者单位:多彩贵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