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司机为何能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9-09-10
他25年跑了2200余趟,相当于绕地球跑了60多圈,成为中国铁路重载司机拉得最多的人;他驾驶长2.5公里的2万吨列车,驾驶台上盛满水的杯子滴水不溢;他首创“生启治坡法”,填补了我国重载列车操纵技术空白;总结出的“2万吨列车精准操纵法”“3万吨列车操纵法”,填补了世界重载列车操纵技术标准的空白,成为全路第一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重载司机……他就是湖东电力机务段2万吨列车主控司机景生启。
2014初春,塞北大同,燕山吐绿,春潮涌动。这年4月2日,一个被称为“万米站场”的煤运站——袁树林站,失去了往日的平静,中国重载最先进的检测装备和全国铁路重载的领军人物们聚集于这个小站。大家神情庄重,将惊异的目光投向了站台边上一列满载煤炭的列车——它编组315节车厢,总重达3.15万吨,全长3971米!
这是一列由4台机车“串联”编组的超级重载列车,启运的是中国铁路人的一个梦想;它的安全运行维系着中国铁路能否跨入世界重载铁路运输行列。6时31分,作为主控司机的景生启,胸有成竹鸣响汽笛,用他自己首创的“4台机车同步牵引操纵法”提起启动手柄。顷刻间,4台机车“齐步走”,3万吨重载列车在朝霞与灯光的映照中,宛如一条“巨龙”,于空旷天地间,向着红日升起的东方,穿燕山,过桑干河,朝着东海之滨秦皇岛呼呼驶去,划破了塞北清晨的静谧。车窗外,两侧散落在山间的一座座小站流动起来。驾驶室的景生启,自信从容,眉宇间透着镇定。他操控干净利落,“手比呼唤”遒劲有力,把近4公里长的重载列车开得犹如高铁动车组列车一样平稳。18时56分,当中国首趟3万吨重载试验列车顺利到达终点站——柳村南站时,所有人沸腾了,这是中国铁路的骄傲。
1993年,大秦线全线开通,增运任务繁重,在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即将毕业的景生启,毫不犹豫选择了大秦,来到了湖东电力机务段。从学员、副司机、司机,再到2万吨、3万吨列车主控司机,一路走来,景生启钻研业务的劲头始终没有放松。大秦线20个站场设备、52座隧道坐标、19个长大起伏坡道他都烂熟于心;《技规》《行规》等规章的任何一条规定,他能随口背出,被工友称为大秦线上的“活规章”“景地图”。
多年来,每当冰雪灾害、迎峰度夏、煤炭供应紧张、电煤告急之时,景生启与许许多多大秦人一样,总是冲在保运输、保供应的最前线。每逢这样的时期,景生启时常睡不着。他躺在床上,恍惚间,他几乎看到了天安门城楼上的灯光,看到了射向蓝天的飞船,看到了发电厂炉膛里的火焰,看到灾区人民的笑脸。
在大秦,他与多部门科研团队一道,先后开展了100多次实验。他创造性应用数学系统分析法,计算出了每辆100吨的重车在10‰下坡道上的惯性下滑力全列车为204吨,得出了每台和谐型机车的允许限值制动力为40吨的结论。提出了消除3万吨牵引重载的核心所在。这一数据为铁科院进行静态试验,提供了重要依据。经过实践,他拟定出了“三段给、退流法”“列车头部上坡给再生、头部下坡退牵引”试验办法,提出了“分步操纵法”,总结出了“3万吨列车操纵法”。湖东电力机务段运用车间的李海龙说:“试验3万吨大列,景生啟抓住了操作要害,这也是他脚踏实地、迎难而上、钻研思考的结果。”
在采访景生启时,我有幸看到了他的那一摞3万吨操纵示意图方案。方案上画满了各种颜色的编码和数据,给人一种震撼。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10.18)